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漫谈 >

元人小令鉴赏之二十五

http://www.newdu.com 2018-03-09 国学网 陈友冰 参加讨论

    【正宫·醉太平·寒食】 王元鼎
    声声啼乳鸦,生叫破韶华。夜深微雨润堤沙,香风万家。画楼洗净鸳鸯瓦,彩绳半湿秋千架。觉来红日上窗纱,听街头卖杏花。
    王元鼎,生卒不详,大约与另一位元代散曲作家阿鲁威同时代。孙楷第《元曲家考略》说他为西域人。只知他曾任翰林学士。钟嗣成《录鬼簿》在前辈名公中列有其名,称为“王元鼎学士”。为人风流放诞,与名妓顾时秀交厚。“顾时秀偶疾,思得马板肠,王即杀所骑骏马以啖之”(《青楼集》)。顾时秀评价王元鼎与阿鲁威时说:“以调和鼎鼐,燮理阴阳,则学士(指王元鼎)不如参政(指阿鲁威)。论惜玉怜花。嘲风咏月,则参政不如学士”(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妓聪明》)。《太和正音谱》把他列入“词林英杰”中,想必曲作不少。可惜传下来的只有小令七首、套数二套。见于隋树森《全元散曲》。
    王元鼎的这组《寒食》小令共存四首,此是其中第二首。另外三首主要描述流逝的春光在作者心里引起的丰富、复杂的感受,或惹动莫名的困倦,或撩拨缠绵的情思,或萌发及时作欢的欲念,主观色彩表现得比较浓烈。这一首却不同,作者不直接宣泄自己的情感,而是采用融情于景、含藏不露的抒写手法,把对春天的喜悦之情完全融化在一片生机勃勃、情趣盎然的声光画面之中。
    寒食,即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清初汤若望历法改革以前,清明节定在寒食节两日之后;汤氏改革后,寒食节定在清明节之前一日。现代二十四节气的定法沿袭汤氏,因此寒食节就在清明节前一日。新中国成立后,很多地区把寒食节与清明节等同了起来,在同一天过。其来源是由于春秋时代晋国贤臣介子推的故事。晋献公之子为了重耳为避免后母骊姬的迫害逃往国外。介子推一直跟随重耳过流亡生活。有一年,重耳在断伙绝粮的流亡生活中生了大病,贫病交加,使他十分困苦。为了给重病体弱的重耳增添营养,介子推把自己腿上的肉割下来煮成肉汤给重耳吃,使他恢复了健康。重耳在狄国、齐国、秦国流亡十九年后,在秦国国君穆公的帮助下,打败了已当上晋国国君的骊姬之子公子围成为晋国国君,史称晋文公。介子推功成身退背着年迈的母亲,到家乡绵山(今山西省介休县东南)隐居。晋文公得知后派人到绵山找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却避而不见。晋文公于是放火烧绵山,想用山火把介子推逼出来。谁知介子推母子双双抱着一棵大树,宁可烧死也不出山了。晋文公对此十分内疚,便下令把介子推母子葬于绵山,改绵山为介山,并修建子推祠堂。晋国人为了纪念他,就在他逝世那天不举烟火,进冷食,后来,人们又干脆把它定为寒食节。
    开头两句“声声啼乳鸦,生叫破韶华”说的是:清晨小乌鸦正真清脆的啼叫声惊醒了我的青春美梦。这是对唐代诗人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化用。其中的“乳鸦”、“韶华”都是在时值初春的大好时光,也是在暗扣诗题“寒食”,其中的“生叫”即“生生地”、“活活地”之意,分明含有对叫破春梦的乳鸦的嗔怪,对被叫破春梦的留恋。当然这也不是王元鼎的独创。唐代诗人金昌绪的《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王曲亦不过是其翻版。接下来的“夜深微雨润堤沙,香风万家。画楼洗净鸳鸯瓦,彩绳半湿秋千架。”是描绘寒食雨后画楼四周的清晨美景:”雨润堤沙”、”画楼净瓦”、”彩绳半湿”及”红日上窗纱”、”街头卖杏花”等,勾画出寒食时节生机勃勃、情趣盎然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悦之情。如果再具体一点,则是作者眠宿的青楼四周的美景。其中“彩绳半湿秋千架”是明写此处是女性居住之地,而则是暗示。所谓“鸳鸯瓦”是江南瓦屋上的盖瓦,一俯一仰,两片相合。这里是指两人双宿双飞。钟嗣成《录鬼簿》称其人为人风流放诞,与名妓顾时秀交厚,在此可见一斑。这四句在结构上,“夜深微雨”是倒叙,推想昨夜发生之事。是由下面的“洗净鸳鸯瓦”和“彩绳半湿”而生的推想,这与孟浩然《春晓》中的“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手法完全一致。“香风万家”以下三句是写醒后所见,其中“香风万家”是嗅觉和触觉,“画楼洗净鸳鸯瓦,彩绳半湿秋千架”是视觉。无论是视觉、触觉还是嗅觉,都给人色彩鲜艳、清新明媚之感。让人感觉到在万里春风鼓荡之下,万物正在成长,正在更新。诗人之所以选择这样的色彩,这样的画面,也足以见其心情的愉悦淡荡。
    上述描写是写醒来后所见窗前之景,最后两句“觉来红日上窗纱,听街头卖杏花”,则从窗前移景到室外,手法仍是视觉和听觉:“觉来红日上窗纱”是视觉,在上述的色彩鲜艳、清新明媚诸般色调之上,再加上一轮红日,自然更加鲜活,更富有朝气。“听街头卖杏花”显然是袭用了陆游的名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但却自然流畅,毫无牵强拼凑、陈旧过时的感觉。因为有前面的“夜深微雨润堤沙,香风万家”作铺垫,“听街头卖杏花”就是水到渠成,必然产生的结果。不但没有生凑之感,相反觉得只有早晨“听街头卖杏花”,才能把昨夜 “香风万家”的原因道出。再说“骏马西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只有用“杏花”、“春雨”,才能把江南比酒还浓的春意表现出来。
    总之,这首小令开头和结尾写诗人在寒食这一天清晨所见——“红日上窗纱”、所闻——“声声啼乳鸦”、“街头卖杏花”;中间四句写所想,推想昨夜的情形。没有抒情,没有议论,全是描写意象。通过所见、所闻、所想,把寒食时分的春色写得清新亮丽、生气盎然。因此,作者尽管没有直接抒情,但在上述的描写中洋溢着、融化着作者对春的感受、春的喜悦。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