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道诚 《文子》:“老子曰:欲尸名者必生事。事生即舍公而就私,倍道而任己,见誉而为善,立名而为贤。即治不顺理,而事不顺时。治不顺理则多责,事不顺时则无功。妄为要中,功成不足以塞责,事败足以灭身。” 老子说:“凡是空占名位者,必然要出现问题。在发生问题时,这种人必舍公而就私,必加倍为己图谋,如为争荣誉而伪善、为立名声而装贤。以这种态度治国必不顺理,以这种态度办事必不顺时。治国不合理,必多有责难;办事不及时,必然无功。故而,一个人如果妄占要位,即使功成也不足以塞其责。若事情败露,则足以毁灭其自身。” 尸音史,是古代祭礼中的一个代表神像端坐看而不须要做任何动作的人。尸位源出于《书经》“太康尸位”,用来比喻一个有职位而没有工作做的人,正如祭礼中的尸,只坐在位上,不必做任何动作一样。 欲尸名者必生事(资料图) “素餐”出于《诗经》“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后人于是用“素餐”来比喻无功食禄的人。而后人讲两词合并提出了“尸位素餐”这个成语,语出《汉书·朱云传》:“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这一成语比喻人空占职位而不做事,白吃饭。 而成语“徒有虚名”指的是空有名望,有名无实。《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懿笑曰:‘徒有虚名,乃庸才耳!’”尸位素餐加徒有虚名就是老子所说的尸名者了。 在这里,老子批判了这种空占国家职位、空耗百姓纳税、空费社会资源,只有官员头衔却没有官员应有作为的懒政官员及其官僚主义作风。老子指出这种尸名者会对国家治理产生巨大危害,因而,对这种“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现象,应该坚决大力整治。 尸位素餐,懒政怠政(资料图) 老子不仅看到了这种现象及其危害,也为人们提供了具体的解决措施:要严守“四无”,勤谨办事。老子劝告当时的执政者要严守的“四无”就是“无为名尸,无为谋府,无为事任,无为智主”,即不要空占名位、不要为私敛财、不要任性做事、不要对百姓耍智谋。 相反,执政者要勤谨办事。一方面,执政者要“藏于无形,行于无怠”,尽量不要让百姓感受到其存在。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要对百姓耀武扬威、作威作福,不要扰民,从而做到《道德经》所言:“太上,不知有之”。但另一方面,行事却不可有丝毫懈怠,要作为而且要快作为,勤政为民。 黄老之学,文景之治(资料图) 官员也要做到“不为福先,不为祸始”,既不要把自己的私利放在绝大多数百姓上面,先于百姓而享福,又要避免人为地给百姓制造不必要的麻烦,引起不必要的灾祸。 正确的做法是“始于无形,动于不得己”。官员要因循自然、社会规律而行,不符合的就不要做,不凭借规律而凭着一时心血来潮就盲动起来,这是乱作为。“欲福先无祸,欲利先远害。”做决策的时候,要在考虑能否给社会带来福利之前,先考虑是否会给百姓带来祸害。 总而言之,“尸名”生事危害大,“四无”勤谨应严守。 (编辑:柯恩)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道诚,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