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正蒙学堂 >

及时行孝犹未迟 别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

http://www.newdu.com 2018-03-31 腾讯儒学 杜利平 参加讨论

    文/杜利平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在这一天,有多少人在哀思,悔恨——子欲养而亲不待。然而时光不会倒流,我们再没有机会孝敬亲人了。孔子曾说“未知生,焉知死。”儒家一直认为,生前的及时行孝比之死后的隆重哀思更重要。不久前,一条“我于昨天去世”的微博读来让人心痛:南京一位独居的老人在家中去世,临终前,他不愿麻烦儿女,留下遗书“我于昨天去世……”本以为第二天就会被儿女发现,结果却是二十多天后,才被邻居发现……不知他的儿女在今后的岁月里会有多么的痛苦悔恨。
    
    寄托哀思(资料图 图源网络)
    “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非常重视孝道的民族。“百善孝为先”,“孝”也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然而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年轻一代多在外地打拼事业的社会现状,“空巢老人”日益增多。这种社会现实也对“孝”这一传统美德造成很大的冲击。今天的我们又该如何行“孝”呢?王阳明先生说,去问自己的心。
    
    十月胎恩重(资料图 图源网络)
    将心比心,知父母冷暖心意。阳明先生认为,孝是人与生俱来的良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这是良知,不假外求。只要我们在日常生活里做到将心比心,在季节更替,天气变化,自己感觉冷时,想到父母也需要温暖;自己生病时,渴望得到家人的关心和照料,想到父母年老多病,也需要亲人照料;自己在外漂泊,每逢佳节倍思亲,就想到家中的父母也正在思念着自己。“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我知道父母生养我无比辛苦,我就要常思报答,无论身处家乡异乡,心里都记挂着他们的冷暖安危。
    
    将心比心(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与时俱进,让父母身安心欢。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这些话放在今天仍然很有道理,这是孝的根本。然而仅仅做到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做到对年迈父母的赡养和爱敬。《劝报亲恩篇》里有“出入扶持须谨慎,朝夕伺候莫厌烦”“时时体贴爹娘意,莫让爹娘心挂牵”“劳苦莫让爹娘受,忧愁莫让爹娘担”这样的标准和规范。但是这些对于现代人来说似乎已经不太现实了。现代人更需要的是“常回家看看”“关掉手机,陪父母好好吃顿饭”““给爸妈打个电话”“教爸妈用微信”“带爸妈做体检”……
    孔子认为如果孝只是“物质上的养”,和“犬马”没有什么区别。孝里还要有精神上的“敬”和心理上的安慰。父母随着年纪的增长,身体机能的衰退,身体的多病,心理上会极度缺乏安全感,情感上会越来越依赖子女,就像我们小时候特别依恋父母是一样的,我们对他们的陪伴与安慰是任何财物无法代替的。
    
    陪伴(资料图 图源网络)
    前不久,一个20多岁的女大学生手绘的“微信使用图”火爆了朋友圈。女孩儿春节回家,教70多岁的奶奶学会了微信聊天,让奶奶在想念儿孙时,就上微信和大家语音和视频。细心的女孩怕奶奶年纪大了,记性不好,自己不在时,忘了使用方法,就手绘了一个微信使用图,将各个功能键的位置和使用步骤清清楚楚的标记出来,简单明了。图谱虽简,孝心可敬。
    如今是科技时代和网络时代,人人都抱着一部手机“走天下”,但是老年人对这些高科技产品一时弄不懂也不会用,他们爱我们、关心我们,却无法走进和融入我们的生活,倍感孤独和落寞。所以,我们要多花一些心思,教会我们的父母接受科技时代,教会他们上网、微信,网购。让他们一起和我们享受生活,拉近我们的心灵距离。
    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在物质不再匮乏的今天,最好的“孝”是陪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守在年老父母的身边;没条件时也要电话微信常与父母聊聊天,节假日时回家看看,哪怕只是帮父母刷刷筷子,洗洗碗……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