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正蒙学堂 >

王阳明:只要良知真切 读书何累之有?

http://www.newdu.com 2018-04-09 腾讯儒学 子今 参加讨论

    文/子今
    《传习录》中有一则阳明先生的学生与阳明先生关于读书求学的对话,细细读后,才知道读书求学原本是为了立志笃志、变化气质、修身养性。以博取功名作为读书求学的唯一目的,自然会身心俱疲,不得要领者还会有读书无用的言论。
    
    忘掉外在的得失(资料图 图源网络)
    有学生问阳明先生:“读书是调摄人心不可或缺的方法,但是当我读书的时候心里就会产生一种为应对科举而读书的念头,不能将注意力放在书本自身上。不知要如何才能除去这样的念头呢?”
    阳明先生说:“只要良知真切,即使是为了科举而读书也不会使得人心劳累。”
    在阳明先生看来,读书人若能忘掉自身外在的得失,即使是学习科举功业,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修身养性,最终成德成贤。若是原本就不是以成德成贤之心求学,即使不考科举,不求功名,终日空谈道德,也不过是养成了好高骛远的毛病而已。
    
    克服不安(资料图 图源网络)
    他继续告诫学生道:纵然是为了求取科举、仕途上的功名利禄,心终日向外驰骋,惴缦不安,以至疲累不堪,不能好好读书。良知也会对此有所察觉,克制这种不安。
    并且,在读书的时候,良知会克制住以下一些心态:为了强行记住书中的内容死记硬背,而不去探究书中的义理是否与本心相符合;拿到一本书便想着快点看完,而不去分辨书中作者观点的阐述是否条理清晰;为了夸耀争胜而写出篇幅多、辞藻华丽的文章。能克制以上种种不良的读书心态,做的就是修身养性的工夫,便是终日与圣贤之心相印证,是纯粹的天理之心的发见。任凭怎么读书,都是在调摄人心,又怎么会觉得累呢?
    
    科举考试(资料图 图源网络)
    弟子说:“承蒙您的点化,可是我资质平庸,实在是难以使得自己的心免受科举应试之累。我听说人的困窘或是通达是命里注定的。有上等智慧的人恐怕是不屑于为此等功名而劳心劳力。只有下等的斗肖之人才会被功名利禄所缠绕,心甘情愿被它驱使。我也深知这不过是自增苦楚罢了。我本想摒弃求取科举功名之途,可是又由于家境贫寒、双亲渐老的原因而不得不参加科举考试。该怎么办呢?”
    阳明先生说:“有很多人都将自己为科举而求学,身心饱受科举之累的原因归结于为奉养双亲需要做与科举考试有关的学问与随意读书做学问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其实只是心中没有志向。若心中立有志向,不单单是为科举而求学这件事,即使是去做其他更杂乱无序的事情都不会使人心里感到疲累,因为做些事情都只是为了磨炼自己内心的良知。读书写作怎么能让人劳累呢?只是心中的患得患失念头夺走了志向,为学的志向不够真切,使得人心疲劳不堪罢了。”
    
    安身立命(资料图 图源网络)
    在阳明先生的时代,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是大多数读书人的安身立命之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荣耀迷惑了大量士子求学的初心,求名于训诂之中、求博于记诵之中、求侈于词章之中。如此功利的习气也渗透在社会上的其他方面:在知识上彼此炫耀、在权势上彼此倾轧、在利益上彼此争夺、在技能上彼此攀比、在声誉上彼此竟取。以这样的方式读书求学,自然会使人心应接不遑,无所适从。
    今天的学生在学校里读书求学的环境以及毕业后的去向,与阳明先生时代的读书人自然不同。可是,仍然有不少的学生以就业的难易程度来选择专业,以通过考核的难易程度来选择课程。他们在学校里茫荡度日,为考试而读书,为就业而读书,唯独不为了修身养性、磨炼心志而读书。这样的读书求学,又如何能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灵魂高尚的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