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学入门 >

《道藏》太多看不完?那就先看看小道藏吧

http://www.newdu.com 2018-04-17 腾讯道学 浮黎子 参加讨论

    文/浮黎子
    中国道教在数千年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被完善,不断成熟,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理论体系。虽然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个流派,在各自传承中形成了独有特征,并且各有传承,但是从宏观角度来说,这些流派却共同遵循一个总体而系统的理论体系,这这就是道藏。
    
    《云笈七签》书影(资料图)
    在弘扬传统文化的今天,道藏应该为更多的人所熟知。历史学家顾颉刚在《走在历史的路上》曾说:“一部《道藏》,……若拿它作研究时,便是一个无尽的宝藏;我们如果要知道我们民族的信仰与思想,这种书比儒学正统的《十三经》重要得多。”
    《道藏》搜集了几乎全部的道教重要著作,囊括了道家哲学、道教教义、科仪符箓、仙传、山志等等。其中不仅有丰富的思想文化资料,还有大量的古代科技资料。可以说,《道藏》是中华民族的大宝藏,是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道藏》浩如烟海,有没有更简单全面了解道教的经典呢?那就要看我们的“小道藏”——《云笈七签》了。
    北宋时期,道教在皇家力量的扶持倡导下,发展迅速。不仅道教各派皆获得了长足发展,道教文献典籍的收集、注述也兴盛起来。鉴于唐代所修《道藏》亡逸散乱,北宋太宗、真宗时期陆续重新辑校《道藏》。
    
    唐代所修《道藏》亡逸散乱,北宋太宗、真宗时期陆续重新辑校《道藏》(资料图)
    大中祥符年间,一个重要人物登场了,他就是张君房。《云笈七签》就是张君房对《大宋天宫宝藏》的内容加以总结的辑要性书目。
    张君房,字“允方”、“尹方”,湖北安陆人。景德中进士及第,官尚书度支员外郎,充集贤校理。(见《四库全书总目》卷146)他年轻时便好道术,留了些玄而又玄的故事在古籍里。
    大中祥符五年(公元1012年),到御史台上任不久的张君房被贬到了宁海,因这个机缘,遇上了在杭州编纂《道藏》的戚纶、陈尧佐等人。当时《道藏》编修遇到了困难,急需人才,张君房的到来,简直就跟及时雨一样。于是张君房顺利地接手了《道藏》的修纂任务。
    
    掇云笈七部之英,略宝蕴诸子之奥(资料图)
    张君房时任著作佐郎,奉命主持校正秘阁道书及苏州、越州、台州旧存道藏。在北宋天禧三年(1019)先编成《大宋天宫宝藏》4565卷,后又择其精要精华部分,于天圣七年(1029)辑成《云笈七签》122卷,约170万字。
    凭借这些成果,张君房重新获得了朝廷的赏识,官职也升迁了,也可谓功成名就。在《云笈七签》的《序》中写道“与诸道士依三洞纲条、四部录略,品详科格,商较异同,以铨次之,仅能成藏,都卢四千五百六十五卷,起千字文“天”字为函目,终于“宫”字号,得四百六十六字。且题曰:《大宋天宫宝藏》……掇云笈七部之英,略宝蕴诸子之奥,总为百二十卷,事仅万条。”
    从中可以看出,《大宋天宫宝藏》是一部对以往道教文献的全面系统整理,而《云笈七签》则是《大宋天宫宝藏》的概括,所以被称为“小道藏”。相比于《道藏》而言,这部“小道藏”具有系统、全面、简明等优点,因而广受欢迎。
    
    习之,可以阶云汉之游,览之,可以极天人之际(资料图)
    《云笈七签》征引道经七百余种,笈指的是道教的藏书,签是指书卷、画轴封套所用的牙质帙签,泛指书籍卷帙。《云笈七签》取书名是由于道藏被分为三洞(洞真、洞玄、洞神)和四辅(太玄、太平、太清、正一),合计七部,故而为“七签”。
    《大宋天宫宝藏》早已亡佚,幸亏《云笈七签》得以流传,其中保存了大量宋以前的道经,是研究道教的宝贵资料,亦是了解和研究道教的必备工具书。《序》中写道:
    “精究三乘,详观四辅,采摭机要,属类于文。……掇云笈七部之英,略宝蕴诸子之奥,总为百二十卷,事仅万条。习之,可以阶云汉之游,览之,可以极天人之际。考核类例,尽著指归,上以酬真宗皇帝委遇之恩,次以备皇帝陛下乙夜之览,下以裨文馆校雠之职,外此而往,少畅玄风耳。”
    
    以部为纲,以卷编排,指类明确,便于检索(资料图)
    《云笈七签》整部书打破了传统的“三洞”、“四辅”分类方法,以“道德”为基、“法术”为干、“灵验”为终,将120余卷按内容不同,分为30余大类,每类下设若干小类,以部为纲,以卷编排,指类明确,便于检索。
    其内容涵盖非常广泛,包括道教的经教宗旨、仙真位籍、服食炼气、内丹、外丹、方药、符图、守庚申、尸解诸术及赞颂诗歌、神仙传记等,可以帮助把握前期道教的发展脉络和基本史实。
    在文献收录上,该书除了收录汉魏六朝至北宋初的正统道藏的主要内容,还保存了部分佚失道书的篇章,这对道教的教理教义、本始源流、经法传授等都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尤其叙述上清经传授系统和上清派修真方法尤为详细。其内容可分为七大部分。
    
    在“道”的融摄下,讨论道德之为何(资料图)
    第一部分(卷1至卷3)是道教哲学基础。这一部分共有三类:其一道德部,有《老君指归》、《韩非子·主道篇》、《淮南鸿烈》、《混元皇帝圣纪序》等篇。其二混元混洞开辟劫运部,有混元、混洞、空洞、混沌、劫运、太上老君开天经等内容。
    其三道教本始部,有道教序、道教所起、道教三洞宗元灵宝略纪、左乙混洞东蒙录、灵宝略纪、三宝杂经出化序、天尊老君名号历劫经略等内容。这些内容的主要侧重点都是在“道”的融摄下,讨论道德之为何,宇宙大千何以生成、变化及主宰,道教品位和起源等问题。
    第二部分(卷4至卷20)是道教道经的成书、流传等。该部有三类:其一是道教经法传授部,包括灵宝经自序、上清经序、三皇经说、道教相承次第录、玄都九真盟科九品传经录等;其二是道教经教相承部,收编《真系》、茅山诸真传记;其三是三洞经教部,有三洞品格、皇文帝书、玉牒全书及四辅、十二部、三十六部书的说明等。
    
    宫有丹青金书玉字上皇宝经,皆玄古之道、自然之章(资料图)
    它们围绕一个“经”字,讲述三洞经法传授经过,以及道经分类原则,道经怎样成书、流传等。对茅山上清派的由来、传承与入道仪式做了系统说明。《上清源统经目注序》言:上清乃天上众仙真所居之宫名,“宫有丹青金书玉字上皇宝经,皆玄古之道、自然之章,起于九天之王九玄道君推校本元,已历九万亿九千劫”。
    第三部分(卷21至卷28)是道教的神仙世界。该部共有五类:包括天地部、日月星辰部、十洲三岛部、洞天福地部及二十八治部。它们讲述仙山位置、帝王神话及天宫、仙地的神奇景象,解释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方圆位置及二十八治位置。
    如道教的天有三十六层,第一欲界六天,第二色界十八天,第三无色界四天,在二十八天之上,又有四层“种民之天”,四层种民天之上又有三清胜境,即玉清圣境清微之天、上清真境禹余之天、太清仙境大赤之天,分别由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三位天尊主宰。
    三清天之上名为大罗之天,即是元始大道生化之处,胜境之极。此天没有主宰,只有清静真一之道气弥漫诸天,以彰显大道无形无相之理。
    
    清静真一之道气弥漫诸天(资料图)
    第四部分(卷29至卷31)是人成仙何以可能。这一部分主要由禀生受命部构成,主要有太上九丹上化胎精中记、解胎十二结法、帝一混合三五立成法、九真中经天上飞文、大洞回风混合帝一之法、太微帝君太一造形紫元内二十四神回元经。
    该部分论述人生之源,体内的各种神灵,各种各样的长生方法及隐身法、变化法等机巧法术。这一部分主要体现了“我命在我”的命运自主意识。
    第五部分(卷32至卷86)是成仙的方法和途径。该部共有十五类,包括杂修摄部、斋戒部、七签杂法部、存思部、秘要诀法部、杂要图解部、杂秘要诀法部、魂神部、诸家气法部、金丹部、方药部、符图部、庚申部、尸解部。
    这一部分主要讲解服气、导引、守一、五时七候、胎息、尸解,还有各种禁忌和养生妙法。以术数为例,《养性延命录》的“术数”是从治身的意义上讲的,体现了术数在生命修养过程中的特殊作用。沿着《养性延命录》的思路,后来的《元气论》做了进一步发挥。
    
    夫术数者,莫过修神,淘炼真气,使年延疾愈,外禳邪恶,清净心身,使祸害不干(资料图)
    《元气论》指出:“夫术数者,莫过修神,淘炼真气,使年延疾愈,外禳邪恶,清净心身,使祸害不干。”也就是说,该篇把实施“术数”分为两个层面,即内修与外禳。就内修而言,术数就在于要延年益寿;至于外禳,说到底也是为了生命健康,因为外禳“邪恶”实际上就是去掉不利于健康的各种干扰信号,建立一种和谐的生存环境。这样行事,祸害就可以免除。
    又如存思,张君房用了三卷的篇幅来收载当时所行数十种存思术,包括“存大洞真经三十九真法”、“存思三洞法”、“老君存思图十八篇”(含存道宝、经宝、师宝“三宝”及存云气兵马、三色三一魂魄等十余种存思法)、“思九宫五神法”、“存元成皇老法”、“存帝君法”、“存玄一老子法”等等不一而论。
    第六部分(卷87至卷95)主要讲人应修仙。该部有六类,包括诸真要略部、仙籍旨诀部、诸真语论部、十部语要部、七部名数要记部、仙籍语论要记部、仙籍理论要记部等。内容包括太清神仙众经要略、道生旨、养生辨疑诀、下元歌、神仙可学论、道性论、三相论、真相论、阴阳五行论等篇章。
    
    有广泛的包容性和无量的救度精神(资料图)
    第七部分(卷96至卷122)主要讲述神仙的生活以及神仙赠答授受诗歌、神谱、仙传及灵验故事。共计三类,包括赞颂部、纪传部、灵验部。主要介绍了诸位天尊、真人、祖师等各位神明的来历及身世,从各位神仙的传奇故事中,体悟道德真谛,修行妙诀。
    这七部分依次排列,始终围绕着修炼成仙长生这个主题,一种强烈的生命意识贯穿于全书,并且具有鲜明的修道成仙的实践性,同时也表现了道教修行的思想导向即止恶扬善的伦理观。由此可见《云笈七签》实为《道藏》中有关修炼成仙的主要道经的缩影,具有广泛的包容性和无量的救度精神。
    由于《云笈七签》的内容丰富,中心突出,主题明确,分类也比较科学,将道教多重结构整合统一,所以对道教感兴趣的人阅读它可以迅速地对道教教义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轮廓印象。
    此书也可以帮助对道教教义某个方面感兴趣的读者和研究者,迅速检索到所需要的资料。《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
    
    天宝君说洞真为上乘,灵宝君说洞玄为中乘,神宝君说洞神为下乘(资料图)
    “《云笈七签》一百二十二卷,宋尚书度支员外郎充集贤校理张君房撰。祥符中,君房自御史台谪官宁海。适真宗崇尚道教,诏以秘阁道书付杭州,俾戚纶、陈尧臣校正。纶等同王钦若荐君房主其事。君房乃编次得四千五百六十五卷,进之。复撮其精要,总万余条,以成是书。”
    “其称《云笈七签》者,盖道家之言《三洞经》,总成七部。天宝君说洞真为上乘,灵宝君说洞玄为中乘,神宝君说洞神为下乘,又太玄、太平、太清三部为辅经,又正一法文遍陈三乘,别为一部,统称三洞真文。君房以道经总旨不出此,故以名之。”
    “《自序》所谓‘掇云笈七部之英,略宝蕴诸子之奥’者是也。诠叙之例,自一卷至二十八卷,总论经教宗旨及仙真位籍之事;二十九卷至八十六卷,则以道家服食炼气、内丹外丹、方药符图、守庚申、尸解诸术,分类缕载;八十七至一百二十二卷,则前人文字及诗歌传记之属,凡有涉于道家者,悉编入焉。大都摘录原文,不加论说。”
    
    前人文字及诗歌传记之属,凡有涉于道家者,悉编入焉(资料图)
    “其引用《集仙录》、《灵验记》等,亦间有脱遗。然类例既明,指归略备,纲条科格,无不兼该,足为道家总汇,博学之士咸取材焉,诚不可废矣。
    从这个角度来看,《云笈七签》不仅具有思想史价值,而且体现了道教文化寓理于实践之中的特色,具有很高的阅读、研究和使用价值。时光流转,《大宋天宫宝藏》已佚,撷取其中精华的《云笈七签》却幸运地流传至今,也为一幸事。
    (编辑:柯恩)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浮黎子,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