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道诚 《菜根谭》:“一苦一乐相磨练,练级而成福者,其福始久;一疑一信相参勘,勘极而成知者,其知始真。” 人生有苦有乐(资料图 图源网络) 痛苦与快乐相互磨练到饱和而得到的幸福才能长久;怀疑与相信相比较最后得到的才是真的智慧。 《周易·系辞上》:“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的对立统一是易道变化的根本。事物都有阴阳两个方面、两种力量,它们相反相成,相互推移,是不可偏废的,二者共同构成了事物的本性及其运动的法则。 只是经历过矛盾的一面,而没有或者很少经历过矛盾另一面的人,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容易流于肤浅、表面、片面、概念化,往往经不住论证和考验。 事物都有两面性(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一苦一乐相磨练,练级而成福者,其福始久。 人生路上一帆风顺的人,很难感同身受地体会历经重重困苦磨难之人的感受。经历过饥饿年代的人说:“挨过饿的人和没挨过饿的人在心理上一辈子都不一样。” 这种饥饿当然不是一顿两顿或一天两天不吃饭的饥饿,而是长期吃不饱饭,虽然不至于饿死但是身体极度虚弱极度营养不良,对明天丝毫看不到希望的感受。 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说:“挨过饿的人吃红烧肉,和没挨过饿的人味道不一样!”作家路遥对饥饿痛切的体验,使得他在小说中有大量描写因为饥饿和吃饭问题引起的种种痛苦感受,如《在困难的日子里》、《平凡的世界》等等。这些不是亲身体会很难写出来,因而其艺术魅力也是感人至深的。 经历不同,对事物的感受也不尽相同(资料图 图源网络) 当然,一味地苦,从来没有体会过乐,不懂得什么是乐,也是不行的。只有在一苦一乐的相互磨练中最终得到的福,才是长久的。 一疑一信相参勘,勘极而成知者,其知始真。书本上的东西,不一定都是无可非议的。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读书贵有疑。疑能独立思考,打破迷信,增进兴趣,获得真知。明代思想家陈献章说:“前辈谓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在读《尚书·禹贡》时,对书中关于长江起源的说法提出了疑问。后来,他通过实地考察,终于得出了金沙江是长江上源的新结论,比史书上的传统说法进了一步。 读书贵有疑(资料图 图源网络) 数学家华罗庚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也是因为他对书本上某些现成结论的大胆怀疑和科学释疑。“不怀疑不能见真理。”在怀疑中提出问题,问题的解决是获得真知灼见的前提。 但是,提倡读书有疑,并不是脱离实际、违背规律的胡猜乱疑。对有实例、有检验、有科学公理、原理、定律的结论,毫无根据的怀疑,最后会导致彻底的怀疑主义、虚无主义。所以疑与信要相互参勘,最后才能得到真正的智慧。 苦与乐本是一体,疑与信本是一体。品味苦涩,体会甘甜;经历疑惑,坚定信念。把苦涩和疑惑当作生活的历练,把甘甜和信念当作生活的收获,在痛并快乐中,在迷与信念中,笑着去面对世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