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格物致知 >

《家范》:我们为什么要治好家?

http://www.newdu.com 2018-05-08 腾讯儒学 金钟 参加讨论

    文/金钟
    90后相比较80后而言,治家的压力更大。
    
    现代生活压力越来越大(资料图 图源网络)
    尤其是现在孩子消费极其夸张、两个独生子女承担4个老人的重任、治病难看病贵的情况下,不得不为我们这一代叹惋。当然,叹惋归叹惋,压力大,意味着动力也大。治好家,才能够做好事业,做好了事业,才能更好地治家。
    《家范》是大家熟知的由司马光撰写的一部书,主要强调治家之道。连司马迁自己都说:“《家范》比《资治通鉴》更重要、更实用。”他也说:“欲治国者,必先齐其家。”
    虽然现在我们很多人不从政,但实际上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与国家相关的,都可以说是治国的一部分。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爱者所以使众也。”
    
    欲治国者,必先齐其家(资料图 图源网络)
    这是司马迁所强调的:想治理好国家必须先管理好家。家治理不好而能教教导别人、治理国家是不可能的。
    所以有德行的人不离开家就能教育全国的人。这其中的原因就在于,孝顺父母的人就可以尊敬君主,敬爱兄长的人就能够尊敬长者。
    在家里呢,慈爱的人对晚辈既要慈爱又能够教他们做事情——这才是“知本”、“知之至也”。“治家”是抓住了事物的根本,是智慧的最高境界。
    《诗经》中有句话说:“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桃花鲜美,叶子浓密,姑娘出嫁了之后,家人都能和和睦睦的。这不只是他们对和睦家庭生活的向往,也是统治者的期望。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资料图 图源网络)
    司马光说:“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家管理得好,父子兄弟都懂法了,全民也就懂法了,国家自然就治理得好了。
    所以说治国是建立在治家基础上的。就像《大学》中所说的“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
    一个家庭里能够讲仁爱,国家就能讲仁义;一个家庭礼让,国家也能礼让;而一个人贪婪暴戾,一个国家里就会出现犯上作乱的行为。他们的联系就是这样紧密:一句话能坏事,一个人就能安定一个国家。
    尧舜时期,帝位采取推荐制。一诸侯之长向尧推荐舜,说他是乐官瞽瞍的儿子,他的父亲和母亲品行不端,弟弟也很傲慢,但舜却和他们相处得很好。
    
    治国是建立在治家基础上的(资料图 图源网络)
    这正是因为舜能够加强自身的修养,用孝来感动家人。尧听了之后很欣慰,就将两个女儿嫁给了舜,舜也就在后来成为了皇帝。可见,治理一个家庭,也会体现出治国的道理。
    “闺门之内具礼矣乎!严父,严兄。妻子臣妾,犹百姓徒役也。”(《孝经》)侍奉父亲和兄长,对待妻子和妾,就像对待臣子和百姓一样,都需要用道去治理。
    《诗经》中称赞周文王说:“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周文王能够以身作则去感化妻子和兄弟,所以自然而然地就能教化百姓,正所谓“身成则为人子弗使而孝矣,为人臣弗令而忠矣。”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一个家确实蕴含着无数个为人处世的道理。治理好了家,才能够身成,成为一个情商高的人,才能使身边的人受到感染,使下级不令而行,使上级看到你的德行,使朋友认可你的为人,才能说是一个成功的人。如此,又何惧老龄化、低龄化的压力?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