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其它 >

平凡而伟大:劬劳之恩 慈母之教

http://www.newdu.com 2018-05-11 腾讯儒学 姚海涛 参加讨论

    文/姚海涛
    幼小之时,思虑未健,之于母恩,觉得理所当然。当自己为人父母,方知父母不易。
    
    自己为人父母后,方知父母不易(资料图 图源网络)
    母亲节将至,身为人子,当念兹在兹,时时谨记劬劳之恩。谨以此篇,祝天下母亲节日快乐。
    人人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当我们在遇到危险时,总是喊“我的妈呀!”。这一句呼喊道出了最真的自我,也道出了母爱的伟大与包容。
    记得《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提到“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天是人的本始,父母是人的源头。所以人在穷苦困倦到极点时呼唤苍天,在承受难以忍受的折磨时呼叫父母。
    
    父母是我们内心最深的牵挂(资料图 图源网络)
    母爱是慈祥的、包容的、无私的、伟大的,所以当我们身处险境,很自然地发出那一句心底最真的呼唤——“我的妈呀!”。
    母亲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其中要承受多少的痛苦,又要付出多少的辛劳,根本无法计算。有人间至醇至真的母爱陪伴我们长大是幸福的。
    《诗经·小雅·蓼莪》道出了母亲的辛劳:“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母亲“生我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对我们的照顾无微不至,我们就是想要报答,无论如何也报答不尽的呀。“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很多伟大的母亲,她们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民族的脊梁。我国历史上的良母,实在太多了。
    她们是一群默默无闻的群体。有的留下了名字,有的却永久地消失在历史的时空里,化作民族前进的力量。
    我们应该感谢她们。从周文王的母亲太任、孔子的母亲颜征在、孟子的母亲仉氏,到陶侃的母亲湛氏,到岳飞的母亲姚太夫人等等。
    据《列女传·母仪传》记载,文王的母亲太任是中国注重胎教的第一人。她知道孕期对于孩子很重要,所以她有了身孕之后,就“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能以胎教。”
    
    母亲陪伴我们健康成长(资料图 图源网络)
    孔子的母亲颜征在以16岁年龄,顶着世俗的压力嫁给66岁的叔梁纥。孔子刚三岁,父亲就去世了,留下了孤儿寡母。
    没有了父亲的俸禄,母子无依无靠,生活何其艰难!在孔子17岁时,母亲年纪轻轻就撒手人寰,应是积劳成疾所致。孔子自道“吾十有五而至于学”,当与母亲的教诲是分不开的。
    孟子三岁丧父,也是由母亲拉扯长大。孟母懂得为人母之道,知道如何教育孩子。孟母三迁、断机向学等行为都让孟子在幼年就打下坚实的学问基础,之后遂成天下之名儒。
    这两个故事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其实孟母对孟子的教育远不止这些。
    
    孟母断机以教子(资料图 图源网络)
    孟母知礼,而明于姑母之道,知道如何处理婆媳关系,维持良好的家庭氛围。当孟子成人娶妇之后,有一次孟子回家,在内室看到妻子穿着不雅。于是,孟子很生气,认为妻子不知礼,要休掉她。
    孟母教育孟子说,你没有打招呼就闯入内室,是你不知礼,而以不知礼的理由休掉妻子不是太奇怪了吗?由此平息了一场离婚风波。
    孟母知妇道,知道在孟子事业发展期,即使牺牲自己的利益,也要成就儿子的事业。孟子在齐国未受重用,心里不高兴。但当时孟母年事已高,要离开齐国,丢掉还算丰厚的俸禄,对母亲晚年生活是不利的。
    孟母知道后,坚决地支持儿子追求事业,说道:“夫死则从乎子,礼也。今子成人也,而我老矣。子行乎子义,吾行乎吾礼。”为孟子去除了后顾之忧,孟子得以继续周游列国,追求自己的事业。
    
    母爱如海,包容我们的一切(资料图 图源网络)
    母亲不仅仅给予我们生命,含辛茹苦地抚养我们长大,更给予我们精神启蒙,熏陶出我们优良的品质,陪伴我们健康成长。
    今天,我们回顾良母教子的故事,能让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母爱的伟大。这一个个母教故事都是一首首母亲的赞歌,是母亲应该得到的最高礼赞!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