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学入门 >

发号施令 役使鬼神:试论道教法印的源流变革(上)

http://www.newdu.com 2018-05-23 腾讯道学 李远国 李黎鹤 参加讨论

    文/李远国 李黎鹤
    法印,是历代的高道祖师们出于宗教法事活动的需要,遵照道教信仰中三清诸神的名号、鬼神司府的称谓及重要道经的内容而刻造的各种印章。这些法印象征着三天神灵的权力和威严,历来为道教中人所推重。凡上表奏章、书符持咒、科仪斋醮,多要启用法印,以发号施令、役使鬼神。
    
    科仪法事多要启用法印,以发号施令、役使鬼神(资料图)
    玺印一方面代表官职权力、私人征信,另一方面又被用作人神通感的工具。早在秦汉的方士和巫师,已经施用玺印于治病、解厄、辟邪、通神、达灵等活动中,如“黄神越章之印”即是著名的一枚。
    道教法印,亦称“方士印”、“道家印”。它的出现颇早,与符箓的问世同时。溯源寻根,中国的印文化则肇始于殷商时期。
    “印文化”起源及其与宗教之联系
    198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安阳殷墟出土了一件白陶戏盖,盖内抑有一戳章,残存1/3,似为“从”字。其文字构形与传世的商代“大父丁盉”上的族氏铭文相近。这方戳印文字四周有边栏,是一种为后世所熟悉的印章形式。
    
    灵宝大法司印(资料图)
    1980年陕西扶风一处西周中晚期的灰坑中,出土了一方铜质双联印,其上部为三角形印面,下部为圆角长方形印面,分别铸有三角镞形图案和S形云纹图案。又于扶风法门庄一处西周中期的灰坑中,出土了一方铜印,近正方形,圆角,印面为凤鸟纹,桥形纽。
    温廷宽《试论我国印章起源于宗教》认为,印章是一种复制文字形象或图画、雕刻的独立小型工具。“玺印作为代表官职权力、私人征信之用和铜器、陶器铭文及花纹之用是并存的”,因此,“玺印作为代表官职权力、私人征信之用和铜器、陶器铭文及花纹之用是并存的”。
    此外,也有人把这类印章上的文字解释为宗教符号,并进一步推论玺印起源于宗教。
    
    黄神越章天神帝印 汉代泥印(资料图)
    据王育成先生考证,秦汉泥印中有“龙蛇辟邪”文者,即厌胜印。传世的尚有“黄神之印”、“黄神使者印章”、“黄神越章天帝神之印”、“天帝之印”“天帝使者”、“天帝神师”、“天帝使通天”、“天帝杀鬼之印”、“天皇上帝之印”、“高皇上帝之印”、“皇天上帝制万神章”、“天乙北辰章”、“天符地节之印”、“郭北十亭天严煞鬼章”、“大山武帝神仙章”等。从以上所述可知,汉代当是道教法印的初创时期。
    据《古印笺》记载,秦汉时期方士使用印章之风极为盛行,其腰间多佩有“黄神越章”、“天帝使者”等印;并引《史记·孝武本纪》、《封禅书》为证,统称为“方士印”。如《孝武本纪》载,栾大进见武帝,武帝拜其为五利将军,“得四金印,佩天士将军、地士将军、大通将军、天道将军印。”
    这类法印多为铜质,有龟钮、瓦钮、鼻钮、兽钮、环钮、羊钮或蛙钮。别外,还有泥质印(封泥),为民间厌胜之物,属于“厌胜印”,亦名之为“辟邪印”。
    
    以封泥着所住之四方各百步,则虎狼不敢近其内也(资料图)
    《抱朴子内篇·登陟》说:“古之人入山者,皆佩黄神越章之印,其广四寸,其字一百二十,以封泥着所住之四方各百步,则虎狼不敢近其内也······若有山川社庙,血食恶神,能作祸福者,以印印泥,断其道路,则不复能神矣。”
    东汉天师教沿袭了秦汉方士的这一传统,创制道教的印章。史载天师道祖师张陵即镌有“阳平治都功印”,后被张氏子孙世代沿用至今,成为道教正一派最重要的法器。
    今四川青城山天师洞所保存的隋代石刻张陵天师造像的右手掌上,即刻有“阳平治都功印”印文,江西龙虎山天师府亦将此印奉为镇山至宝。
    
    黄神越章之印(资料图)
    一些古文献明确指出太平道、天师道都曾使用黄神越章之印施法宣教。其后,这种法印的印文随其时代的变迁而有变化,且可分为“黄神”、“越章”两印,在施行道法时使用。
    从汉唐到宋明,黄神越章之印被道士们广泛使用,成为延用千年之久的古印。
    阳平治都功印,印面通高6.4厘米、边长12.3厘米,重972克。青白玉质,洁白莹润,印钮为一蹲踞触角螭龙,翻唇露齿,眉须后拂,腿关节部位毛发翻卷长飘,尾作分丫鱼尾状,雕琢精细,生动传神。印面为阳文九叠篆体“阳平治都功印”六字,印文线条流畅,结构严谨。此印为世代天师嗣教的法印,今道士上章及表奏符压皆用之。
    
    【元】阳平治都功印(江西省博物馆藏)
    道经师宝印亦名“三宝印”,在道教法事活动中应用最为广泛。各种道教的文书上都时常使用道经师宝印。所谓“道经师”,即道教信仰中的最尊三宝。
    北宋张君房《云笈七籖》卷三八曰:“劝助礼敬三宝,供养法师,令人世为君子,贤孝高才,荣贵巍巍,生为人尊,门族昌炽。三宝者,谓道经师也。能养生,教善行,为人范,是名法师也。”
    凡此类印章,在道书中一般统称为“法印”。如《金锁流珠引》卷二六中谓法印共分三等,天仙道士得二十四印,神仙道士得十五印,考召道士得十二印。“以用印符引并檄禁文书行用。又传法箓印佩板等,行用不绝。”
    
    天仙道士行上清玉皇之印,次即元始之印,是常行用者(资料图)
    并谓太上老君告天帝君曰:“夫大道符印给有三等道士,天仙道士号天官,主通天上三十六宫;一宫有二十四曹,故居二十四印,以判二十四曹君官司吏也。后圣帝君制《玉京玄都制令律》曰:天仙道士三十六,高上大臣之号有二,天师号曰上宰上相。又有三公九卿、六尚书、二仆射,俱如世天子官也。”
    还提及:“天仙道士行上清玉皇之印,次即元始之印,是常行用者。神仙道士行太上玉京之印,次即飞天九野之印。考召道士行太上老君印,次行三天太上之印。除此二印外,更有封檄赐符,传法别用者,是印符,符形如印,非正法印,名曰天赐方符也。是人间考召,及青衣碧衣道士,得小敕字印及遂公印,即是一字之符印也。”
    唐时己出现了一大批法印,重要的有“上清玉皇之印”、“元始之印”、“太上玉京之印”、“飞天九野之印”、“太上老君印”、“三天太上之印”等,其功用亦有所区别。
    
    驱役收捕不义之鬼,不正之神,邪精妖气不伏,自作妖气祟人(资料图)
    如“太上老君印”,即“三字印也,主三元天地水三官,授此印驱役收捕不义之鬼,不正之神,邪精妖气不伏,自作妖气祟人,以此印印符檄及书禁之,如不肯伏,符印而奏书而斩之。”
    “三天太上之印”乃“六字印也,主六甲。此是考召道士有功于人神龙鬼,即合行印、传法印、牒印、佩板及上清五法用之,亦行大文牒,牒上天曹,即合用此符。如单行小小考召文牒帖、大符檄等,用太上印也。”
    同时道书还讲述了“使印令验法”:“蹑地纪三遍,散为禹步,三步九迹,配衣转天关。把印随星印符上,祝曰:天灵灵,地灵灵,神印一下,百鬼潜形,急急如律令。印毕,便封符,符上又印。即如此作法,行之大验矣。如行之得三五年后,自通神去永,更不用步纲配衣也,但坐存转天关,随印符自当验。”
    
    蹑地纪三遍,散为禹步,三步九迹,配衣转天关(资料图)
    通过此类方法,法印广泛地运用于各种宗教活动之中。正如该书中所言行用不绝,“过于公中之官印”。
    随着隋唐时期道教空前的兴盛,道教法印的发展显现出一派丰富多彩的景象。
    首先,木质法印出现并日益推广。《隋书·经籍志》中讲述隋代道教法印时说:“又以木为印,刻星辰日月于其上,吸气执之,以印疾病,多有愈者。”
    
    刻星辰日月于其上,吸气执之,以印疾病,多有愈者(资料图)
    这是官修正史中第一次记录道教木质法印,它的问世为道教法印的发展奠定了物质材料基础,便于一般道观或道士制作法印,给法印在更大范围内的普及提供了可能性。
    延至宋代,石质的法印也开始出现。《高上神霄玉清真王紫书大法》卷八载“造印式”曰:“凡造印,于甲子、庚甲,面向东南,以辰巳二时,于净密室中,先焚香,默祈求所事,取神霄真气吹入木中,然后命工一时刻成,勿令断续。刻以清玉石或赤枣心,依法祭之。”
    这里所说的“赤枣心”为木质法印,“清玉石”则为石质法印。印材的多样化促进了道教法印的迅速发展,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赤枣心”为木质法印(资料图)
    道教法印印文的字体,亦日益奇异玄妙,出现了许多符箓类、云篆类的法印,使道教法印的神秘性、神圣性得到了极度的发挥和渲染,从而与汉晋之法印有着十分鲜明的区别。
    道教法印种类
    其数量和种类上也远远超过了汉唐之际,出现了一个制造法印的高潮。正如宁全真《上清灵宝大法》卷二七所说:“后世行法者玄奥不逮于古人,印篆百倍于前辈。”
    据笔者近年来的收集、整理,道教法印的种类颇多,至今留存在世的印文图谱多达四百余种。就其内容而言,大致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以道教尊神名讳号为印文,如“道经师宝”、“道君玉印”、“天宝君印”、“三天内讳印”、“太清教主印”、“玉帝印”、“三皇印”、“黄神越章印”、“太微帝君印”、“天帝神印”、“酆都帝君印”、“太微帝君印”;
    
    道经师宝印(资料图)
    “太玄天帝神印”、“真武印”、“九老帝君印”、“九老帝君伏魔神印”、“九老仙都印”、“六丁玉女印”、“都天大法主印”、“太上净明之印”、“净明法主之印”、“那延天女印”、“九天玄女印”、“十二溪女灵印”、“北极大将军印”、“太玄天帝神印”;
    “雷火大将印”、“天丁神印”、“九天上章灵官印”、“天罡印”、“北极天蓬印”、“北极大将军印”、“北狱使者印”、“力士神王印”、“五帝大魔印”、“金龙驿吏印”、“北帝火铃印”、“流金火铃印”等。
    笫二类以道教神司、道教道职之名为印,如“灵宝大法司印”、“北极驱邪院印”、“雷霆都司之印”、“上清天枢院印”、“炼度司印”、“黄箓院印”、“泰玄都省印”、“九灵飞步章奏司印”、“五雷使院印”、“童初府外馆印”;
    
    北极驱邪院印(资料图)
    “元应太皇府印”、“元景丹天府印”、“元照灵虚府印”、“元和迁教府印”、“元素元耀府印”、“提举城隍司印”、“阳平治都功印”、“太清玉司院印”、“南昌受炼司印”、“灵宝玄坛印”、“玄灵旋玑府印”;
    “青玄黄箓左府印”、“领教嗣师系代印”、“玉清通章印”、“三天符契印”、“仙都滋摄印”、“文昌天心玉文”、“上清毕道之印”、“上清盟威之印”、“上清金真玉玄之印”、“飞玄三气玉章印”、“大章具四大明玉鬼司主之印”、“青玄左府太一救苦回骸起死之印”、“风火气雷水官印”等。
    第三类以召神摄鬼、奏章上表为用途的法印,如“上清巡摄邪群印”、“总监鬼神印”、“神虎印”、“北极杀鬼印”、“北帝酆都召鬼神印”、“元始一气混沌太极之印”、“灵风律令印”、“斩邪断瘟印”、“雷光火文印”;
    
    青玄救苦印(资料图)
    “都天大雷火印”、“五雷火车印”、“紫光丹天文印”、“神霄玉文琼玺”、“玉神洞灵篆印”、“九天宝印”、“太极印”、“三界混元总摄万神印”、“急催追提印”、“治都总摄之印”、“回风灭雷印”、“通灵印”、“禹步印”;
    “辟百蛇印”、“木印”、“火印”、“金印”、“水印”、“土印”、“天信印”、“地信印”、“人信印”、“龙信印”、“虎信印”、“云信印”、“风信印”、“金信印”、“木信印”、“水信印”、“火信印”、“土信印”、“三奇印”、“六戊印”;
    “玄玺”、“丁甲合同印”、“八威龙文印”、“赤书玉字印”、“混合百神印”、“与道合真印”、“混洞赤文印”、“灵书中篇印”、“元始符命印”、“大魁总监印”、“东华学真印”;
    
    斩邪断瘟印(资料图)
    “历关诸天印”、“普告三界印”、“敕制地祇印”、“自然灵章印”、“召集群仙印”、“摄召万神中章印”、“交兵符券印”、“严摄北酆明捡鬼营印”等。
    道教的印文、形制特色
    从法印印文的书体形式来看,亦显示出绚丽多彩的面貌。其形式风格大致可分为篆书、楷书、符箓类三种。
    第一篆书类,它包括两形。前者为一般性的篆书,即常人所说的小篆或秦汉篆书,汉晋法印印文多为此种字体,容易识读。
    
    道经师印(资料图)
    后者则是篆叠层次较多、起收笔划有所变形的“九叠篆”,因其笔划重重迭迭,识读有些难度。再加上,道教法印印文在采用九叠篆书时,笔划时有变形,印文中、边侧杂有星象符箓等因素,辨识更显难度。
    第二楷书类,楷书治印在传统印学中甚少,但道士治印中常用楷书。法印中杂以星宿云气,改变楷书太过呆滞的风格,使之活泼灵动,亦显道教篆刻艺术的风骨。
    
    玄女阴神印(资料图)
    第三符箓类,它是道士创造出来的道教文字,即所谓天书云篆、真文玉契、玉字秘篆等。这种字体纯为道教所专用,故充满了神秘莫测的色彩。
    教外之人毫不了解,甚至古今文字学家对其亦知之甚少,因此辩识更为困难,出现许多误识盲解的事例,也是情有可原的。如果没有相关文字记载或说明,很难知晓其表达的含义或具体内容。
    道教法印印面的型制,从总体上看,绝大部分是方型的,或正方或长方。但亦有少数异形者,如圆形、三角形、六面形、牌式形、八棱形。
    
    道君玉印(资料图)
    传世的东汉道教法印中有一枚“黄神越章天帝之印”是圆形。经查《道藏》中所收“道君玉印”、“太极印”亦为圆形。
    此外有八棱形法印,亦称八卦印。这一形制早在南宋之际已经出现。《道法会元》卷二五〇曰:“天部霆司印,其印八角,按八卦用七宝铸。得此印者可召丁神雷将。此印乃汉天师有,世人罕得之。”
    至清代,圆形、八卦法印亦颇流行。
    道教法印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历代的高道祖师们因为宗教法事活动的需要。他们遵照道教信仰中三清诸神的名号、鬼神司府的称谓及重要道经的内容,模仿人间社会中古代封建帝王玉玺和官府公印而刻造的各种印章,象征着天地三界中的神仙真灵的权力和威严。
    在道教看来,法印代表着三界神灵职司的威权,故施法用印犹人间官府在行政施法时必用官印一样。宁全真《上清灵宝大法》卷二七曰:“印者,信也;用者,封物相什。亦执政者所持信也。
    
    人鬼各安其所,阴阳不杂其伦(资料图)
    《汉官仪》云:“王侯曰玺,列侯至中二千石曰章,其余皆曰印,此世印也。隆古盛时,人鬼各安其所,阴阳不杂其伦,故道之用,惟见于修真练本,以至轻举飞升。中古以降,慢真日益,正道凋晦,邪伪交驰,上下反复,于是出法,以救其敝,表章以达其忱,付降印篆,以为信志。故用印之义,近同世格,亦道运因时损益者也。”
    《灵宝玉鉴》卷一亦曰:“法之为言正也,正其邪也。亦犹德礼之有政刑,以道之齐也。故章表奏申关牒符檄,又必假天府之印,以示信也。印则各有师传者,欲天地神祇人鬼,知所行之法,有所受之也。”
    故法印不仅代表着神真的威严与神圣,亦是各个道派传承有序的宗教信物。
    未完待续······
    (编辑:柯恩)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李远国 李黎鹤,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