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明德讲堂 >

兴于诗 立于礼:诗 如何成?

http://www.newdu.com 2018-05-25 腾讯儒学 薛仁明 参加讨论

    【摘要】诗其实一开始是要先把人给调动起来,要把人给打开了,所以叫“兴于诗”,那人先调动起来之后,然后我们再给他一个规范。
    《论语·泰伯篇》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孔子将“兴于诗”置于句首(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为什么“诗”一定要摆在“礼”的前面?是因为礼它是一种比较形式性的东西;它的好处就是,给人一个规矩,给人一个规范。
    但是这个规矩、规范,它好跟坏,你拿捏那个度,有时候没那么容易;就是你一不小心过了头、过了度,那些规矩跟规范,它就变成是把你掐住的一个东西,人就板了嘛!
    “诗”不一样,诗其实一开始是要先把人给调动起来,要把人给打开了,所以叫“兴于诗”。那人先调动起来之后,然后我们再给他一个规范,再给他一个规矩,这个时候人比较不容易出问题。
    那我的意思,其实孔子讲这个“兴于诗”,摆在“成于礼”前面,有一点点这个味道。
    
    用诗把人调动起来后再施以规范(资料图 图源网络)
    再就是一个人,不管他是孩子,还是我们,开始学习,你整个人把你自己的状态给打开,这个是最根本的一件事情,那这个叫“兴于诗”。
    也就是什么?也就是说,像今天太阳这么好,你心情很好,心情很好之后,你这个心情好,是一切的根本,你心情不好,你再有什么“礼”,人家看了都很难受。
    所以孔子在特别强调这个“兴于诗”,然后要把“兴于诗”摆在“立于礼”的前面,其实是对于我们整个生命,你说一个次第吧,或者是说,我们整个生命发展的一个规律,其实我觉得孔子他是有一个掌握的。
    《三国演义·开卷诗》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资料图 图源网络)
    我常讲中国是一个诗的民族,这个诗的民族,它其实体现在很多细节上。
    那个大家读《三国演义》,《三国演义》讲,从东汉末年一直到三国统一,这几十年的历史,然后一百廿回,那所有这些英雄,此起彼落。
    但是这么多的叙述里,一开头是什么?是一首诗,是“滚滚长江东逝水”那么一首诗,它是从诗开始的。
    然后中国的戏曲,跟西方的戏剧很大的不同是什么?是中国戏曲里面,只要是一个重要的角色一出场,他绝对不会直接进入主题,他也绝对不会自报家门、自我介绍,他一开始,一定会先来一个“诗”——定场诗
    
    中国古典戏曲讲究定场诗(资料图 图源网络)
    然后这个传统,中国这么一个诗的传统,他甚至扩大到什么?扩大到有一个小细节,可能大家以前没有留意的,什么事呢?
    就中国人的家庭,家家户户也是从一首诗开始的,那一首诗叫做“对联”。全世界只有中华民族干这个事,我们门口就是一首诗。
    以前这个一首诗的这个传统,可以做到多强大?就是即使你们家是文盲,你们家门口也是一首诗,你可以去买,你可以请人家写,总而言之,你们家还是一个对联,这个是把诗歌民族做到最彻底的一件小事。
    可是他虽然是小事,其实他是一个最根本的大事,没有一个民族会把诗歌,覆盖到家家户户的。
    
    每家每户张贴对联也是诗渗透进生活的体现(资料图 图源网络)
    这些细节其实后面都有一个特别深刻的一个特质在里面,就中国人为什么那么在意诗?诗到底是什么?我们说什么叫做诗意?
    诗意其实就是什么,就是让我们生活有限的时空里面,生出一种无限的光阴感受来。西方人讲“时间”,中国人讲“光阴”。
    “时间”是物理概念,“光阴”是什么?是诗意。时间跟光阴一样不一样?有些东西是一样,但是它还是有一个部分不一样,哪一个部分不一样?感受。
    那就是在整个中国的传统里面,我们在意的是,在那个“有形有相”的这些东西后面,我们能够生出那一分感受来。
    
    “光阴”和“时间”给人的感受不同(资料图 图源网络)
    那有这一分感受,人就可以从有限变无限,人就可以变得更大。那如果借用佛家的话来讲,那个有限是“色”,无限是“空”;用道家的话来讲,有限是“有”,无限是“无”。
    那中国这样一个诗歌的民族,就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你在“色”里面能够生出“空”来,这个就叫“诗意”。中国因为诗歌的那个基本体质,它是“有感而不黏在情,然后有感而不黏于情”。
    它某种程度,跟中国以前所说的修行,一个比较高的境界,它是相通的。或者讲得涵盖面更大的,就是在中国整个修行的传统里面,它弄到最极致,它跟中国的诗歌、中国的“艺”,艺术的“艺”,中国的“艺”的那个最高的传统,最高的境界,它是一件事情,它是相通的。
    《唐·景岑禅师》
    始随芳草去,又逐落花回,掬水月在手,落花香满溢。
    
    落花香满溢(资料图 图源网络)
    所以中国它就会出现在“艺”那一块最高的人,他同时他也有可能是在整个修行上,最有境界的人。
    譬如有一个特别有名的诗句,“始随芳草去,又逐落花回,掬水月在手,落花香满溢。”你如果不跟人家讲说,这是一个禅宗修行者写的,你也会觉得这是最好的诗。
    就修行修到最后,跟诗歌的最高的境界,它相通的是什么?就是我刚刚讲的,那个“色空之际”,色空之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到最后,我们人人不可能完全是空的,我们人一定是有限的,我们不能永远是无限的,可是我们可以在这个有限里面,体现出无限来;那在有限中,体现出无限。
    
    人可以沟通有限无限(资料图 图源网络)
    那个就是什么?在色里面,显现出空来,这叫“以色显空”。那中国的诗歌,或者中国的“艺”,最高的都是这样子。
    
    薛仁明(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主讲人简介:
    薛仁明,1968年生于高雄茄萣,台大历史系、佛光大学艺术研究所毕业,师从台湾知名文化学者林谷芳先生。1993年起长居台东池上,关注生命修行与思想实践,以自身经历开启解读国学既熟悉又新鲜的视角。2009年,陆续于台湾《中国时报·人间副刊》及《联合报·联合副刊》发表专栏,近年来除写作外,于北京上海广州台北各地书院,定期开课讲述国学,参见微信公众号:我心安处天清地宁。
    本文及视频为大爱电视《一种说法》提供,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