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姚海涛 春花以色彩艳丽而为人所赞叹,而夏花以其饱满的生命力而为人所激赏。 夏天的花朵充满着蓬勃的生命力(资料图 图源网络) 夏日的花儿,绽放在艳阳当空的绚烂季节里,引发了多少诗情与画意啊!泰戈尔有诗句云:“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夏花繁多,但荷花无疑是主角之一。荷花原产于中国,有许多别名异称,如菡萏、莲花、水芙蓉、藕花、芙蕖、水芝、水华、泽芝等。 早在诗经时代,荷花就已经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 由于荷花常以柔美、娇弱的形象示人,所以在先秦往往成为美女的代名词。如在《郑风·山有扶苏》中有“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山顶大树多枝丫,低洼地里开荷花。没见子都美男子,偏遇疯癫大傻瓜。 诗句前两句以物起兴,第一句以大树喻男子之壮伟,第二句以荷花喻女子之娇艳。在这里,荷花成为形容女子美丽动人的起兴之物。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资料图 图源网络) 另在《陈风·泽陂》中连用“有蒲与荷”“有蒲与蕑”“有蒲菡萏”三句来起兴,表达了女子怀人的深深情思。 可能夏天太热的缘故吧,所以荷花躲在清澈凉爽的水中绽放,它的美丽也在波光中启幕。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它生于水中,却不似无根之浮萍那样随波逐流,而是有自己的持守。 它开于夏日,并不增加烦躁之气,而是送来阵阵清凉风韵。它将叶之圆与绿、花之红与白搭配得恰到好处。一阵风吹过,于池中盈盈起舞,将清香飘向远方。 乐府《青阳渡》中有:“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杨万里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佳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资料图 图源网络) 红色荷花最是娇艳,故多成为诗句中的常见意象。并蒂莲一茎生二花,而花各有蒂,汇合于一茎之上,人称之为并头莲、同心芙蓉、合欢莲或瑞莲。 并蒂莲由于并不多见,是花中珍品,遂成为吉祥、喜庆的征兆,也成为夫妻恩爱、美满幸福的表征。 香草美人以喻君子是一个古老的文学传统。众所周知,兰花是君子花,但荷花也是君子之花的有力争夺者。 周敦颐《爱莲说》中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子特别喜欢莲花的原因就在于它虽生于污泥之中,却不沾染污浊之气,时刻保持自身高洁,经过清水洗涤,美丽动人却不妖艳。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资料图 图源网络) 它中空、外直、不蔓、无杈。清香远扬、洁净挺拔,可以远远地观赏,而不可亵渎玩弄。 它生于污泥之中却保留了洁白无暇之质。它中空,譬如君子谦谦之德行;外直、不蔓、无杈,一似君子正直之品行;它香远自来,犹如腹有诗书气自华之文才。 小小的莲藕、娇弱的荷花竟蕴含着君子之质、德、行、文,也难怪会受到知识分子的喜爱。 孔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只有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荷花不正是文质合一君子的化身吗? 采莲自成一道风景,所以《采莲曲》便从古唱到今。有稚子孩童撑着小艇,“偷采白莲回”;也有从烟雨江南中驾轻舟一叶的“采莲女儿并船歌”。 采莲是一种陶醉于自然的乐趣(资料图 图源网络) 还有“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好一幅幅美妙而富有生活情趣的采莲画图! 荷花除了审美价值外,其花、子、藕的药用、食用价值也很大。明末清初文学家李渔曾写《芙蕖》一文,从观赏价值和实用价值两个方面对荷花进行过点评。 清新娇弱的荷花,为古诗增添了一缕缕清香,留下一抹抹淡雅的身影。荷花的美丽将随着诗歌而永远流传在人们心间,为人们的生活增添无穷的心灵滋养与美的享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