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丹道养生 >

道医养生笔记丨实用、可靠:古时富二代的养生秘诀《遵生八笺》

http://www.newdu.com 2018-06-07 腾讯道学 吕方舟 参加讨论

    文/吕方舟
    随着社会物质文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的人把注意力放到养生保健上面来,众多传统保健知识也被挖掘出来。但是,如同我们之前多次提到的,许多人在面对这些养生知识时感到不知所措,不知取舍,人云亦云地“养生着”,有的人甚至越养生,身体越差。
    
    养生有道(资料图)
    究其原因,许多人只掌握了“养生之术”而对“养生之道”缺乏了解。所谓“术”,是具体的技术,是操作层面的东西,而所谓“道”则是整个系统结构,是宏观层面的东西,是提纲挈领的东西。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技术应用起来自然会有不当之处。
    当然,这不能都赖民众,这与养生学本身的学术发展过程有关。最初,养生是作为医学的辅助学科发展的,即医生在诊治疾病的过程中发现某些行为会导致疾病产生或者加重,因此特别强调禁止,如“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故“汗出当避风”。
    这是一个“以纠错为养生”的养生初级阶段,其大部分养生知识,都是零散的养生之术。但是,随着我国物质、精神文化的不断发展,尤其是道家、道教的兴起和内丹术、风水堪舆、传统建筑、农业等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养生逐渐从“医嘱”中脱离出来,有了自身的发展。
    
    王道近无功(资料图)
    明清时期,由于文字狱等影响,各学科发展转向整理、校正古籍这一方向,这也使得养生学得以被系统整理,产生结构框架。可以说,此时传统养生学发展完备,不再是具体的一个、一个的小技巧,而是对生命有了一套系统的了解,认识到生命是一个多维度、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养生也就必须从系统的角度出发。
    然而,“王道近无功”,奇巧淫技往往比较容易吸引眼球,再加上有一部分养生传播人员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因此当代许多养生知识,都以“博眼球”的奇特技巧为主,缺乏系统结构知识的传播,使得民众养生颇不得法。
    明清时期,一大批论述系统、有“道”有“术”的养生著作问世,其中《遵生八笺》是一本代表作。该书成书于明朝嘉靖至万历年间,作者是瑞南道人高濂。高濂家中藏书丰富,其自幼博览群书,学问以儒道两家为主,在文学、养生、医药、道学方面都有不错的成就。
    
    瑞南道人博览群书,作《遵生八笺》(资料图)
    《遵生八笺》是他根据历代医家、儒士、高道养生经验,结合自身所编撰而成,可算是一部养生集大成之作。该书本着“由道而术”的原则立论。所谓“八笺”,即养生中需要重视的八个方面,从这八个方面用功,才能比较好的保持身心健康。
    八个方面分为八个篇章,每个篇章下又详细论述了相关的保养方法,如此理论体系、操作方法皆完备,颇有可取之处。今儿开始我们就跟大家聊聊《遵生八笺》中的养生智慧——先从养生结构开始。
    《遵生八笺》八篇分别是“清修妙论笺”、“四时调摄笺”、“起居安乐笺”、“延年却病笺”、“饮馔服食笺”、“燕闲清赏笺”、“灵秘丹药笺”、“尘外遐举笺”。我们选择其中的几篇加以介绍。
    “清修妙论笺”
    书中序言讲“恬淡清虚,道乃来舍,故有清修妙论”。作者认为养生之要,自古各书皆有,君子当“心悟而躬行”,故清修妙论篇内容,多抄录儒道诸书养生言论,大致以“养性养神”为主,讲养生之目标、养性之方法。
    
    恬淡清虚,道乃来舍(资料图)
    这一章认为养生当以清净虚无、恬淡简朴为主要方法。读者读罢此章,脑中就会有个理想的健康形象。恬淡清静的意识随之深入脑髓,进而使人在日常生活中,始终有个恬淡清修的意识。人就会注意各项生活行为活动,以全神全性、无损身形为要。
    用现代的白话来讲,这篇讲了两方面内容,一是对健康有一个初步印象,二是强调了养生首先要养神。
    对健康有一个初步的印象,这是一个概念上的内容,但这恰恰是我们当代养生保健缺少的一个环节。人的行为是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实现目标的过程,当目标不清晰时,行为往往也就不可控。
    
    先定目标,再做事情(资料图)
    在我们临床接诊的过程中,常常发现许多人对健康有着不恰当的期盼,比如一边常年熬夜、纵欲,一边又希望身体健康;每天看到什么养生方法就跟着做,希望身体能够“好”,但“好”到底是怎么样却又说不上来;甚至有许多女性,完全不知道正常的月经生理周期应该是怎么样的,就盲目进行“宫寒治疗”。
    实际上,缺乏基础的生理知识,是我们当代人最大的健康问题。因此,正确养生,从学习、补充医学生理常识开始。《遵生八笺》把清修妙论篇放在第一张,其意义远大于提供成百上千个养生秘方。
    “尘外遐举篇”
    “调神去壳,非脱尘不超,故有尘外遐举”,尘外遐举篇是《遵生八笺》中的第八个篇章,但因与清修妙论篇有异曲同工之处,故提至此一并讨论。
    
    调神去壳,非脱尘不超(资料图)
    瑞南道人慕古代高道隐士之风采,认为人虽不能完全脱离世俗,随他们一同隐居,但如果能常常读读其人传记语录,培养内心、旷达心智,就能实现“心无所营而神清气朗,物无容扰而志逸身闲”的目的。
    因此,他摘录许由、庄周、列子、陶渊明、陶弘景、孙思邈等人传录,编撰而成,列为此篇。
    此篇与清修妙论篇都有“养神”的相关内容。此以故事形式,让人在阅读中潜移默化、陶冶情操;而清修妙论篇以讲养神之原理为主,如“形动而心静,神凝而迹移者,无为也;闲居而神扰,拱默而心驰者,有为也。无为则理,有为则乱”,使人知其所以然也。
    这两个篇章,实际是讨论了心理健康方面的内容。在之前的文章里我们谈到过,人身三宝精、气、神,神能主导精气。所谓神,实际上包括心理、情绪方面的内容,包含且大于心理健康。
    
    心无所营而神清气朗(资料图)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发现形体上的疾病越来越少,也越来越容易治疗,即便不能治愈,也能比较好地得到保养和改善。
    不过,社会发展迅速,人们缺乏古人的沉静思考,社会关系也随着科技发展和文化交融不停地受到冲击,因此现代人心理方面的疾病越来越多。如今,大部分疾病都是身心疾病,换言之,情绪或者心理意识是很强的致病因素。
    虽然现实如此,但是,在保健方面,人们往往忽略了这方面的功夫。
    我们会给自己安排睡眠时间,却没几个人给自己安排个静坐调息、放松心情的时间;我们会去找各科医生体检诊治,却不会请心理医生进行疏解;我们用各种机械代替了体力上的劳作,避免过劳伤身,却把所有事情都放在心里,不停动脑思考,完全不顾及多虑伤神。
    
    形动而心静,神凝而迹移(资料图)
    尘外遐举篇,是作者给自己留的一个精神上的后花园,在案牍劳形之间能够放松自己。作为现代人的我们,可以采取古人的这种方法,也可以选用现代心理学的方法,但是,关键在于,请把心理健康放到跟形体健康一样重要的位置。
    “四时调摄笺”、“起居安乐笺”
    “阴阳寒暑,妙在节宣,故有四时调摄;养形以无劳为本,故有起居安乐”。人生行事,皆从大框架起,逐步落实到小细节,养生亦是如此。对健康有个基础认识,心理健康生理健康一同重视,这是最为基础的两件事。
    其次,四时的阴阳变化,是从时间上对健康产生影响;起居行动之处,是从空间上对健康产生影响,时空者,亦为大也,故《遵生八笺》续之以此二篇。
    
    阴阳寒暑,妙在节宣(资料图)
    养生保健看似繁琐,实则不然。“从大处着手”,抓大放小,则可事半功倍;若是抓小放大,则自然事倍功半。那什么算是大处呢?
    一是对健康影响较大的事情,比如起居饮食、行走坐卧,这些事儿每日都要进行,且每次持续时间很长,因此务必要作为养生的“重点关注对象”。
    曾有人表示,为什么他们每天都揉命门穴,还是有腰部疾患,经检查后发现他有久坐的习惯,每次一坐一两个小时,腰部长期处于受力的状态。相对而言,搓揉那么一两百下命门穴实在缓不应急,病重药轻。这是典型的抓小放大。
    我们发现,许多人的颈椎病来源是睡眠时枕头不合适,以及办公时长时间低头,或者桌子高度、显示屏高度与自身身高不匹配所致,经过相应的调整之后基本都能消除。生活起居,对健康甚大,虽然短期内看不到反应,但不可不慎。
    
    养形以无劳为本(资料图)
    大处的另一个方面,是指在季节、起居养生方面,关键要把握大方向。细节之处有所偏差不要紧,不要教条主义揪着不放。
    譬如夏天,阳热之气用事,因此整体不宜过凉。人不要24小时都待在空调房里,弄得夏天的温度比冬天还低就好。白天适当增加户外运动,但是正午大热之时、晚上睡觉之时,适当开点空调降降温,帮助休息,也是可以的、没必要完全视空调如猛虎,开一次就仿佛自杀一般。
    饮食方面也是一样的,整体饮食不宜贪凉,但偶尔吃个冰棒,只要不是体质非常虚寒,也是允许的。相反,一些“养生爱好者”隔几天做次艾灸,喝生姜水,却又天天空调吹个不停,一曝十寒,只是看起来很养生,实际上并没什么用的。
    因此,比起各种养生技巧、养生操作,我们更该关注的是一年四季、行走坐卧,是否大体都比较健康。
    “饮馔服食笺”、“延年却病篇”
    “学道以治病为先,故有延年却病。戒杀除羶,脏腑澄澈,故有饮馔服食。”延年却病篇,以导引按摩、内丹修炼之术为主;饮馔服食篇则以食疗养生为主,包括汤水茶饮、粥饭菜食。
    
    戒杀除羶,脏腑澄澈(资料图)
    除了四季变化以及居处是否得当之外,饮食与运动应该是对健康影响较大的两件事儿了。我国烹饪文化源远流长,当代更是有各国菜色传入,故饮食一事,既是天天执行的大事儿,又是需要把控细节的琐碎事儿,需要花精力细细了解才行。
    当代对于食疗往往有两个误区,一是图省事儿,认为什么好的就一直吃、什么大补就一直吃、什么东西能治病就一直吃。今儿天天喝姜茶,明儿天天炖海参。需知,食疗与开方一样精细,讲究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别人合适的东西自己不一定合适,也不是人人都虚弱需要不断进补。
    另一方面人们又盲目夸大食疗作用,仿佛任何疾病都能通过饮食调整治愈。事实上,食疗作用效果有限,见效一般比较缓慢,适宜做疾病善后之用。若指望食疗,有时反倒会错过疾病最佳的治疗时间。
    比起饮食,当代人对健康运动的关注更为缺失。我们门诊时经常会有人问“应该多吃点什么对身体好”,但少有人问“应该多做些什么运动”。
    
    四季饮食,配以导引(资料图)
    大家多想图省事,一切养生都用吃解决,但饮食之物有赖脾胃运化吸收,才能转化成人体气血。脾主运化、亦主四肢,运动四肢有赖于饮食消化,故古人保健,往往导引与饮食相配。进食一些特定食材,需要配合动功、静功导引,以培元气;若是体内积滞太多,还需适当少食或者不食,而导引行气,去故纳新。
    故有如上所述“戒杀除羶,脏腑澄澈”。今人重吃不重运动,自然脑满肠肥,痰瘀积滞。因此养生,不在于你每天敲打什么经络,而需要先安排好合理的膳食结构以及与之相应的运动方式,并坚持下去。
    “燕闲清赏笺”
    “消烦去闷,丹境怡愉,故有燕闲清赏”。燕闲清赏篇,乃是瑞南道人玩物所记。盖其自述,之所以要有此篇,是因为“闲可以养性,可以悦心,可以怡生安寿,斯得其闲矣”。
    
    消烦去闷,丹境怡愉(资料图)
    本篇记录了琴、棋、书、画、笔、墨、纸、砚、香、花等文玩清供品鉴要领。大抵人生虽然忙碌,但是得养得一份闲心,才能宁心安神、怡情悦性。
    平心静气、打坐导引自然可行,但需得下功夫方能见效。不如有一两件闲玩之物,闷时玩玩,快速放松。这份闲心、这个游戏时间,不需太长,太长则玩物丧志,但不可没有,没有则太过紧促,精神焦虑。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同是闲玩之物,其中也颇有讲究、古人玩物,乃书画玉器、芳草琴香一类,而我们如今闲玩之物,多是电脑游戏、段子、短视频一类。
    两者相较,古人的刺激小,又需稍用功夫、稍用时日才能玩得深入。久而久之,自然凝神静气,精神内敛而气血耗散减少,故能心神安宁而长生久视。
    
    闲可以养性,可以悦心(资料图)
    我们的闲玩之物讲究短平快,刺激度大,内容肤浅,更替快而容易上瘾。精神为之耗散,心神为之激荡,时间恍惚而过,气血无形消耗。无形之中,不仅没有有效放松,反而健康有亏。
    至于沉迷抽烟、喝酒、嚼槟榔则更是有害。养生并非单独一事,而是无处不在,即便玩乐之事,亦有其中道理。
    “灵秘丹药笺”
    “补髓还精,非服药不效,故有灵秘丹药”,我们常说“养生保健”,养生的目的在于保健,即保持健康。若有疾病发生,单纯养生,至多只能做到控制病情发展,使不恶化,要实现不药而愈,颇为困难。
    
    切莫讳疾忌医(资料图)
    世人讳疾忌医,古来久矣,因此高濂还特地在《遵生八笺》中设此一篇,专讲某病当用某药,以强调及时治疗基础疾病。“是药三分毒”一句,固然有其道理,但流传过广,宣传过度,使得人们光知药物有毒副作用,却不知道疾病不治,任其发展往往更加危害健康。
    某些重大疾病,如心血管系统疾病,若不及时治疗、控制病情,一旦发作起来,则赴死也速也。任你平时如何小心导引食疗,都是养护不在点子上,无用功也。
    此外,现代科技发达,无论中医西医,在检查手段上都有巨大进步,因此养成定期体检(包括中医、西医)的习惯,更好地了解自身健康状况,比起盲目地尊古复古,更有意义。
    总而言之,《遵生八笺》一书的八个篇章,提出了养生最应该注意的八个方面,即对健康知识要有基本的了解;重视心理健康;在季节、起居居处这些时空大环境方面,做到顺应自然、趋利避害;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及运动的习惯;培养健康的情趣娱乐,以放松身心;按时体检并及时治疗基础疾病。
    
    疾病当及时医疗(资料图)
    生命健康是一个多维度下的系统,是由以上八个方面共同构成的一个稳定结构。任一方面出现偏废,则系统崩盘,健康不在。
    养生,务必首先考虑是否这八者都有顾及。当然,这是从宏观角度而言的,具体要落到实处,细节之处仍需讲究。《遵生八笺》中亦有不少精妙之论,我们今后再为大家慢慢介绍。
    (编辑:柯恩)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吕方舟,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