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格物致知 >

以史为鉴丨跟孔子学种菜?聪明人有不为之事

http://www.newdu.com 2018-06-26 腾讯儒学 弓难张 参加讨论

    文/弓难张
    《荀子·天论》:“大巧在所不为,大智在所不虑。”这句话的大意是:一个能干的人不去做不该做且不能做的事情,一个聪明的人不去考虑不该他考虑的事情。
    
    一个人再聪明能干也是有时间精力限制的(资料图 图源网络)
    作为社会个体的人能力和精力是有限的,学习和处理问题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就要求我们做事情考虑问题要有所侧重,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虑有所不虑,抓住主要矛盾,以点带面,成功的几率就大得多。
    《论语·子路》记载:“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孔子对于樊迟向他求教种庄稼和蔬菜一事非常不满,并对他进行了一番批评。
    孔子的意思是:樊迟作为我的学生,应该先学好“仁义礼智信”的大道,这种要紧的事情你还做不完学不好呢,怎么会有心思去学习如何耕地种菜呢?你樊迟如果真想学,可以去找农民朋友而不必问我。
    孔子作为教育家,他教育学生并不是想要把学生们培养成拥有某种技能的专门性人才。他的目的是使学生“成人”,教育的内容是怎样“做人”,类似现在的基础性教育工作。
    
    每个人做事都是有所侧重,樊迟的错误就在于没有明白这个道理(资料图 图源网络)
    具体到如何种地种菜,因社会分工不同,孔子没有精力研究,也是个门外汉。樊迟作为学生没有把握到孔子学问之道的精髓,没有做到“有所不为”和“有所不虑”,这是让孔子失望和生气的根本原因。
    与孔子相反,现代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虽然也是大学老师,但作为我国杂交水稻的领军人物却几乎天天要与土地打交道。
    他要经常与学生们一起下地查看水稻禾苗的长势、病虫害的情况等,以便掌握生产的第一手资料,为培育出更优良的品种做准备。
    袁隆平先生说:“我梦见我们种的水稻,长得跟高粱一样高,穗子像花生米那么大,我和助手们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这个禾下乘凉的梦先生做过两次,而关于水稻的梦则几乎一做就是一辈子。
    种地,是农业专家袁隆平先生的强项,却是教育家孔子的弱项。事业侧重点的不同,让他们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大不同,这正是他们的伟大之处,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结果
    
    选择的事业侧重点不同,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也大不相同(资料图 图源网络)
    有所不为有所不虑,是为了更好的让一个人“在其位,谋其政。”抓大放小,把该做的事情做好。否则本职工作做不好,浑浑噩噩、尸位素餐地混日子,终会害人害己。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二儿子王凝之,也是才女谢道韫的丈夫,他笃信五斗米教,虽官居会稽太守,但整日浑浑噩噩,在其位不谋其政。
    公元399年,同样信奉五斗米教的孙恩率众造反,兵临会稽城下。作为太守的王凝之只知道钻在道室里祷告,祈求神灵的保佑。
    当属下请求他赶快出兵时,王凝之却说自己已经向大仙请示过了,大仙已指派数万鬼兵驻守要塞,不必担心反贼。因为没有任何的防备,叛军于十一月攻陷会稽城,王凝之和子女全部遇难。
    王凝之作为太守,本该组织军民积极备战抗敌,而不是将希望寄托在所谓的“大仙”身上,但他该做的不做,不该做的却做了,这让呆板昏庸的王凝之付出了沉痛代价,也让我们后人唏嘘的同时痛恨他的迂腐。
    
    王凝之把希望寄托在虚幻的事物之上,落得家破身亡的结局(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一个能干的人懂得哪些事是该做的,哪些事是不应该做的。一个聪明的人知道有些事是自己不能考虑也不该考虑的。
    发现自己的聪明和不足之处已经很不容易,如能做到扬长避短、有所不为有所不虑,则已经上升到人格的更高境界,成功指日可待。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