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木光 和一位擅长烹饪的朋友聊天,问起他做菜的诀窍,他没有直接回答我,而是反问道:“你研究《论语》,你觉得孔子会做菜吗?” 做菜的诀窍竟与《论语》有密切联系(资料图 图源网络) 我愣了一下,回答道:“这可不好说,《论语》里面只记载孔子对食物很挑剔,但并没有说他做过菜。 不过话又说回来,他老人家自己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想来做菜也是他所说的‘事’之一吧。” 朋友很得意的笑了一下,说:“我觉得孔子肯定会做菜。理由之一,就像你说的,孔子是个美食家;理由之二,他从小家里穷,做家务是应该的。第三个理由,你没有说到,别人也没说过,是我自己揣测的。 孔子说过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叫做‘过犹不及’,其实这就是做菜的真谛所在。” 还没等我反驳他,朋友马上接着说:“所谓过犹不及,就是过度了和没达到都是一样的。具体到做菜这门手艺上,也是如此。 烹饪对调料、火候的要求很高,讲究“适度”(资料图 图源网络) 比如盐放多了,这是‘过’;放少了,这是‘不及’,其他调料也是一样。再上一个层次,该用文火慢炖,却开了大火,这样肉里面就不熟,这是‘过’;该用武火来爆炒,你却用的小火,食物的味道就出不来,这是‘不及’。 烹饪中的‘过’与‘不及’,都会导致做出来的东西不好吃。所以我说,孔子这句话虽然说的是他的两个学生,但实际上也可以用来指导做菜。” 朋友的这番高论虽有强词夺理的嫌疑,但仔细想来,却也是那么回事儿。 “过犹不及”这个词,出现在《论语·先进篇》中。子贡曾问孔子:“颛孙师(子张)和卜商(子夏)两个人,谁强一些呢?” 孔子回答说:“师呢,有些过分;商呢,有些赶不上。”子贡道:“那么,照这样来看,师强一些吧?” 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要牢记“过犹不及”,做事要适度(资料图 图源网络) 孔子说:“过犹不及。”子张性格偏激外露,所以孔子说他是“过”;子夏恰好相反,为人阴郁内敛,所以孔子说他“不及”。在孔子看来,两人都未能合乎“中庸”,故各打五十大板。 想想朋友的“歪理”,天下好吃的食物,可能真的只是恰到好处而已,恰到好处的切工,恰到好处的调料,恰到好处的火候,才能将食材的色香味恰到好处地烹饪出来。 同样的道理,孔子之所以对两个学生作如此的评价,应该也是希望学生们不要走了极端,不要“过”,也不要“不及”。做菜,做事,做人,最难得的,无非只是一个恰到好处而已。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