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格物致知 >

富贵贫贱 总难称意:懂得知足也是放过自己

http://www.newdu.com 2018-07-03 腾讯儒学 凌俊峰 参加讨论

    文/凌俊峰
    我们每个人生活在世界上,都不反对追求财富与事业的成功。
    
    对财富与成功的追求是人之常情(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为了让自己能够生活的更加幸福、更加快乐,人们都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收入、更好的房子。为了子女的教育、为了更好的生活,无数人离开了自己的故乡,到大城市闯荡。
    然而,工作了数年,却发现自己的收入增长速度,永远赶不上那大城市增长的房价。都市生活意味着机遇,更意味着高消费与高压力。在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后,却发现自己似乎不得不离开这里。对此,我们徘徊孤单,甚至痛苦绝望。
    有许多人认为现代都市的生活让我们产生了焦虑与不安,最好的办法是“回到过去”,借回归诗酒田园的生活摆脱这种痛苦。而我们反观古人时,会发现他们的生活永远充满诗意与幸福。
    清代康熙朝有一位大学士张英,曾经在康熙朝通过数次科举考试,成功成为了一名官员,并在清代的官场顺风顺水地升到了一品大官,担任了清贵的大学士一职,得到了康熙帝的欣赏,称赞他“始终敬慎,有古大臣风””。
    
    张英一路顺畅地通过科举考试,成为被皇帝赞赏的大臣(资料图 图源网络)
    在我们今天的人看来,他过的是一种无比幸福的生活。更值得艳羡的是,许多人为了子女的教育、事业焦虑,有操不完的心,而张英的儿子们一点都不比他差。
    他自己在北京当官,儿子们在安徽桐城,父子远隔千里,自己根本不能手把手教育子女,只能通过书信进行交流,但他的儿子们比他更优秀,一个个都是学霸。
    他的儿子张廷玉,做到了“军机大臣”的高位,是雍正的左膀右臂,在仕途上表现的比他的父亲更加优秀。其他的儿子们也考上进士,做了很大的官。要知道,在清代考科举比今天考重点大学都难。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然而他在教子家训里却这样说:“我打算在家里准备写一副对联,挂在草堂中:‘富贵贫贱,总难称意,知足即为称意;山水花竹,无恒主人,得闲便是主人。’”
    他还对自己的孩子说,他在四十多岁的时候,就已经不再想要继续仕进升官了。总想要致仕退休,而康熙帝却不允许自己离开,还经常给自己加官进爵。
    
    山水花竹,无恒主人,得闲便是主人(资料图 图源网络)
    最后自己恳求致仕的时候,终于获得允许,康熙在畅春园赐宴,为他送行,让他返回家乡安徽桐城,又在故乡的山水优游了八年。后来康熙南巡,他又有幸陪同,将地方政事告知给康熙,为国家安宁做出自己的贡献。
    这些历史事实,在《清史稿》、《桐城县志》等史书中都有记载,绝不是什么虚伪的套话。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事情呢?
    人生在世,如白驹过隙一般短暂,我们每个人能做的事情,确实很有限。我们不可能永远一番风顺,永远走在成功或前进的路上。
    如果我们追求功名,追求成功与富贵,到了一种忘我、不择手段的地步,当现实不能满足的时候,自己就会很痛苦。所以“知足”与“断舍离”的心态就极为重要。
    儒家文化主张进取,人们认为消极的心态多归属于佛教与道家文化,而儒学中同样有活泼生活的一面。中国文化在“儒道互补”的格局中,更是给了人们花鸟丝竹之乐与隐逸放松的一面。当我们觉得焦虑不安的时候,不妨想想山林花鸟之乐,听听音乐,把烦恼抛于身后。
    
    人的一生,要走的路很长,学会知足,也是帮自己减少痛苦(资料图 图源网络)
    正如那句广告词所说,人生就是一场旅途。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旅途的风景,与看风景的心情。
    富贵贫贱,总难称意,知足便是称意。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