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民俗道艺 >

伐坛破庙:《哪吒闹海》中的中华文化与道教元素

http://www.newdu.com 2018-07-03 腾讯道学 人参不虚 参加讨论

    文/人参不虚
    前文说到龙是自然界生气循环往复的一个代表,道教科法有很多是关于龙的内容。接上文开始介绍道教法科中的龙。华夏老百姓民俗中对于“动土”特别的重视。认为动土如肆意妄为则易招致灾祸的发生。道教科法之中关于怎样安土煞办法繁多,其中有一条就是“安龙奠土”请土家神煞、五方龙神、门丞户尉仓库龙神、井前龙王等一系列神煞暂于施工期间退避,而不至于惊扰神灵,致降灾祸的法事科仪。而中华文化中向来喜欢按五行来给事物做分类,龙神也同样被分成了五种。而不只是“四海龙君”。
    
    以同气相求的原理,求雨的时候不忘了祭祀中带上“蜥蜴”(壁虎)。(资料图)
    龙同样也有兴云致雨的业务。汉朝的董仲舒就沿用了以龙求雨法,不过套路是用蜥蜴(壁虎)来代替龙求雨。“董仲舒申《春秋》之雩,设土龙以招雨,其意以云龙相致。《易》曰:‘云从龙,风从虎。’以类求之,故设土龙,阴阳从类,云雨自至。”说董仲舒以同气相求的原理,求雨的时候不忘了祭祀中带上“蜥蜴”(壁虎)。因把蜥蜴视作龙的子孙,以代替龙而求雨。同理沿用至今,正一科法中有记载,在天师府求雨的时候,于井里取出一只蜥蜴(壁虎)用黄绢包裹用以求雨。
    还有一种求雨比较有意思了。大意是以道法召在某大湖、深潭中的龙神,驱使其等行云布雨。人有勤有懒,同样龙也是有勤有懒。有的龙比较懒,看见了檄文牒令,就是磨磨蹭蹭,懒着不动。这时候已经求雨半天了还没反应,就可以就所召龙神的深泽大湖中投“鞭龙符”一道。意思是降下一道神鞭,驱使让懒龙下雨。笔者个人觉得这个恐吓的意味更大一些,真有懒龙敢不速速奉召行云布雨,就等着挨鞭子吧。
    
    比较著名的是许真君镇妖斩蛟的故事,江西还有几口锁龙井。(资料图)
    同样龙有勤有懒之分也有好有坏之别。大部分的龙奉天帝律令,保时合世泰、岁时丰稔,同时也有保命护身、招财纳珍的能力。也有小部分的龙对天帝律令熟视无睹,甚者公然违抗,常常兴风作浪,造成洪涝与干旱,或摧舟毁船、淹没人畜,为所欲为。或勒索人民,以享祭祀。历史上各类斩蛟、屠妖龙、锁妖龙的故事多了去了。比较著名的是许真君镇妖斩蛟的故事,江西还有几口锁龙井。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查探一番。而北宋时少年的三十代天师,于山西盐池斩蛟的故事也传为佳话。当时三十代天师所召之将乃是关元帅。
    龙神的故事还有很多一口气写不完的,就写到这里。《哪吒闹海》这个故事中最直接的冲突就是龙王不好好降雨,闹洪涝、旱灾而要挟人民,要求送上童男童女,供其食用“想吃小孩”的人祭。
    
    约束各类“神灵”不可以以人为祭,否则当以伐诛之。(资料图)
    “人祭”、“殉葬”这类事以现在的眼光看是既残忍又不人道、甚至变态的行为。然而在上古原始社会时候,这一现象比比皆是。血食之神的祭祀、王公贵族的殉葬除了用礼器、动物作为祭品,还时常会用人祭以表示祭祀的虔诚。华夏的“人祭”大约在西汉中期废除。约同时期的老君授得祖天师三天正法以来,同样约束各类“神灵”不可以以人为祭,否则当以伐诛之。这样的一个举措称之为“清约”,慢慢发展到神不饮食等条款。祖天师时代的宗教改革大范围的革除的宗教层面的“人祭”,让宗教变得更加有人性。著名的伐毁人祭庙宇乃是萨祖以雷火焚王灵官庙的故事。《哪吒闹海》中四海龙君索要“童男童女”吃,而我们的小英雄哪吒则与之抗争,不让搞人祭,不然咔咔就是一顿爆揍,颇有些祖天师代颁三天正法、立清约的意思。
    
    哪吒闹海(资料图)
    电影中哪吒在其师父太乙真人处获得重生后,便去找龙王报仇雪恨去了。匆匆从乾元山金光洞出来,有一个很有意思的镜头,沿途路过陈塘关龙王庙的时候,哪吒一枪把龙王庙的牌匾给捣毁了。同样哪吒下海摸到龙宫的时候也是一枪把龙宫的牌匾给毁了。这个举动有点正一道“伐坛破庙”的意思了。早期的正一道创道之后,祖天师亲自扫荡过很多“不正鬼神”。对于祸害乡里、毁物害人的鬼神,正一道持诛伐之的态度。除了发动人民群众以外,还有个法宝就是发符召雷火破庙。即此庙中侍奉邪恶之神,即可依道法焚符念咒,须臾则风起云涌,天雷霹雳诛伐邪庙,雷火焚庙。祖天师以后,各个道派蓬勃发展,史载很多祖师爷也常常焚符破庙,伐诛邪伪。此伐坛破庙的手段跟具体操作仍在现在的道门中隐秘传承。
    
    中华土地上土生土长的道士都是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以天为师的。(资料图)
    电影中老龙王的儿子招惹哪吒被抽筋剥皮后,到陈塘关谈不拢,立刻化龙升天,找“玉帝”告状。描绘天庭的形象:宫殿巍峨,左有金乌之日,右有玉兔之月,宫府层叠,甚是威严。老龙王主张己方有冤情,即执简向天帝称臣伏跪,上秉冤情的情节。实际上这个操作是道教科仪文化中的一个投影。道教认为九天之上谓之大罗,上有三清四御尊神,及各个神阶的尊神,对大罗七宝上帝等神尊要称臣。道教科仪中也沿用人间的朝笏这一礼器,在道士行科中,可以见到各阶法师手持笏板,行诸科仪,奏告诸事。在道教较大的道场科仪法事中,都要将所奏之事要做什么、需要准备什么,时间地点人物等提前奏告于各祖师、神尊、曹局。在道教中,向不同神阶的神明言事的各类文书中,分别称之为上奏、上章、申文、檄文、发牒等等。而自己的称谓也有“弟子、臣、小兆、嗣”等。中华土地上土生土长的道士都是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以天为师的。故皆尽向天称臣、弟子。
    (编辑:如风)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人参不虚,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