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漫谈 >

高考中的《红楼梦》

http://www.newdu.com 2018-07-05 红楼梦学刊 newdu 参加讨论

     
     
     
    
     
    
     
    
    作者:于烨
    
    《红楼梦》作为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几乎年年不缺席高考,足以见出其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这就使得以中国语言文学为学习任务的语文课程中,需要足够重视《红楼梦》。刚刚过去的2018年高考,关于《红楼梦》的命题再次出现在北京卷中。《红楼梦》作为课程标准要求赏析研读的名著,命题者的出题思路在何处,考生又应该从哪些方面发力备考呢?
    
    纵观近十年的高考试卷,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关于《红楼梦》的考题在北京卷和江苏卷中出现频率最高。熟悉《红楼梦》的人都知道,《红楼梦》的故事始终在“北京”“南京”两个地点飘忽不清地发生着,所以北京卷和江苏卷对《红楼梦》的关注度也非常高。
    
    高考重点:
    
    一、人物形象及评价
    
    《红楼梦》的成功体现在很多处,其中之一就是对人物的塑造。所以这一点也成为历年高考《红楼梦》命题中最常出现的考点。《红楼梦》中人物众多,高考究竟会青睐哪些人物呢?首先是性格特点较为鲜明的,除了宝玉、黛玉、王熙凤之外,像探春、晴雯、司棋、尤三姐等几个人物形象,也是命题者偏爱的考查点。因为这几人的性格特点较为鲜明,看过之后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其实关于人物形象特点的概括,作者曹雪芹早在书中就给以明确的字眼,如敏探春、时宝钗、贤袭人、俏平儿、慧紫鹃……如果考生熟悉这些内容,人物形象概括的试题,应该算是高考《红楼梦》命题中较为简单的了。另外还有一些与上述人物性格相对应的人物也可能出现在高考中,例如迎春、香菱等,也是值得关注的人物,这类人物的性格特点很大程度观照着他们的命运,考查这类人物,则要求考生挖掘到更深一些的内蕴。例如2018年北京卷的试题:
    

    从《红楼梦》《呐喊》《平凡的世界》中选择一个既可悲又可叹的人物,简述这个人物形象。
    

    “既可悲又可叹”已经不单单是性格特点的归纳那么简单了,要求学生描述其中的人物形象要完整,明晰该人物的人生历程。
    
    还有一些人物考查频率比较小,这类人物往往具有复杂的性格,具有很大的争议性,高考考试因为诸多因素可能较为回避这些人物,但是仍然值得我们关注,从上述北京卷的考题已经可以看出,这和早期高考考查《红楼梦》人物性格特点的概括相比,难度在上升。早期考查《红楼梦》人物时,几乎都较为简单直接的要求概括某个人物的性格,或者给出性格特点,让考生去找出对应的人物。而近几年的考点,越来越注重人性层面的发掘和人物性格命运的整体性,以及对文本的客观解读。所以像是宝钗、惜春、妙玉等人物,更加需要考生在备考时仔细揣摩人物特点。
    
    二、情节的熟悉度
    
    高考《红楼梦》第二个考查重点在于“情节的熟悉度”。众所周知,小说的三要素即为:人物、情节、环境。除了人物是一个考查重点外,情节也是一个考查重点。《红楼梦》的成功除了人物塑造之外,故事情节也是不可忽视的亮点。如果高考试题的命题点出在情节方面,除非考生对这一情节或者整部书都很熟悉,否则分数肯定尽失。因为一本书,尤其是名著的情节,是容不得胡编乱造的。但是鉴于现在大部分考生都无法完整阅读《红楼梦》,那么怎样备考效率才能更高一些呢?只有截取片段阅读,或者了解书中一些比较著名段落的梗概。以前的人教版高中语文大纲教材是以一个专门的单元来给学生讲述《红楼梦》的,一个单元选择了几个情节,这些情节就是《红楼梦》中的重点情节,也就是易考情节。现在通行的人教版课标教材,是以研读课的方式讲述《红楼梦》的,选入必修教材内的选段,只有“林黛玉进贾府”一节,那么这自然是一个重点片段,高考考试一定不会在这篇课文的表面去设题,但是这篇课文关涉的内容比较多,需要学生在平时上课的过程中就仔细揣摩。另外,如“宝黛诉衷情”“宝玉挨打”“抄检大观园”“黛玉之死”等等这些情节,都是高考命题者较为青睐的情节。
    
    因为这些情节可以说都是《红楼梦》中关涉主人公重要的大关目。它们的共同特点还有都触及到了《红楼梦》的一条主线——宝黛爱情的悲剧,进一步可以延展为人物悲剧。考查情节,也是对《红楼梦》思想内蕴的一个发掘。一部书的思想,尤其是作者的思想和精神,都靠接续在一起的情节来表现。情节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部书的可读性,因此情节也是命题人关注的重点。
    
    三、其他(语言、逻辑、描写……)
    
    除了人物和情节外,高考试卷的语言运用板块,也会出现一些以《红楼梦》为语料的试题。如:
    

    (2015年高考湖南卷)b 说着,进入石洞来,只见佳木茏葱,奇花熌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________ ,皆隐于山坳树影之间。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为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桥上有亭。
    
    4、下列语句填入b语段中划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再进数步,渐向北边,两边飞楼插空,平坦宽豁,雕甍绣槛
    
    B渐向北边,再进数步,雕甍绣槛,两边飞楼插空,平坦宽豁
    
    C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
    
    D渐向北边,雕甍绣槛,再进数步,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
    

    (2016年高考浙江卷)填入下面空缺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贾母因要带着刘姥姥散闷,遂携了刘姥姥至山前树下盘桓了半晌,又说与她这是什么树,这是什么石,这是什么花。刘姥姥一一的领会,又向贾母道:“谁知城里不但人尊贵,连雀儿也是尊贵的。__________。”众人不解……刘姥姥道:“那廊上金架子上站的绿毛红嘴是鹦鹉哥儿,我是认得的。那笼子里黑老鸹子,怎么又长出凤头来,也会说话呢。”众人听了,又都笑将起来。
    
    A.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变得既俊又会说话了
    
    B. 偏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他会说话了,也变俊了
    
    C. 偏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他也变俊了,也会说话了
    
    D. 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变得既会说话又俊了
    

    这类试题考查重心虽然是在语言运用,语言表达的得体、连贯上,但是它仍然是以作为名著的《红楼梦》为语料,这就提示我们,名著有着自己的语言特点,尤其是古人和现代人在语言运用方面的差别。这类试题,可能没有读过原著的同学,根据平时积累的语言运用的技法能够得分,但是如果考生阅读过原著,即使不知道一些技法,也能轻松应对。尤其是2016年浙江卷的这道试题,在考查语言逻辑的同时,也考查了刘姥姥这一人物性格,作为一个村妇,从最底层社会进入上层社会,看到的一切都不一样,都很新奇,那么以她的视角去说话,会是怎样的口吻呢?这依旧考查了考生的思辨能力。
    
    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高考考试中频繁出现《红楼梦》,因为它有源源不断可以运用的材料,而且其思想和艺术都是非常值得发掘的,对于引导学生关注文学名著,开阔视野,厚实思想都是有大益处的。因此我看到网上有很多关于《红楼梦》频繁出现在高考中,是否合适的争议,我想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它能长期存留在高考卷中,长期存留在命题人的视野中,是“自有一番道理”的。
    
    那么对于备考《红楼梦》,我们有哪些建议呢?
    
     
    
     
    
    一、切实关注文本本身
    
    《红楼梦》的内涵极其深刻,这也是它流传至今竟然能形成一门单独学问的原因。千百年来对《红楼梦》的解读可说是异彩纷呈。但是作为高中生来说,关注重点仍然应该放在文本本身。美学概念中区分阅读为功利性的阅读和审美阅读,一旦阅读时有了目的,那么阅读就不再纯粹,也就失去了美,进而失去了本真。我们常说,一本书,我们先要把它读厚,然后再要把它读薄。《红楼梦》可解读和探究的东西可以说是数不胜数,我们在研读它的时候,会不断探究和吸取很多知识,此之谓“读厚”;而当我们研读探究很长时间之后,我们会发现,研读探究的真谛和核心,依然是文本本身,我们将研读吸取的知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之后,将其融入文本中,回归本真,此之谓“读薄”。
    
    学生在中学阶段开始逐渐接触文学,了解文学的厚重,对于《红楼梦》这样的巨著,应该按照教材的思路引导,适当拓展学习,明确高考考点,围绕考点进行相应的准备。一定要切实关注文本本身的内容,高考考试不会涉及太偏僻的领域,因为那些更适合在大学甚至更高层级去深入研究,属于学术范围。无论研读有多么精深和宽广,核心始终是文本本身。
    
    二、挖掘文化意蕴,关注“生活本位”
    
    《红楼梦》和教材中的其他课文最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它包含的东西太多,无法用一篇课文或者一个单元的课文就可以说清楚。因此《红楼梦》被放在研读课文中。在大力倡导传统文化的当下,《红楼梦》作为一个文化范本,是值得好好阅读和赏析的。高考中频频出现,也是因为其本身带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不论它被运用到语言运用中,经典阅读中,亦或是运用到作文命题中,命题人的命题意图始终是从传统文化出发的。不论命题从人物性格命运、情节结构,亦或是其他点的呈现,它都是在关注“人的本我”和“生活本位”。“生活本位”是语文课程创设的起点,“文学”即“人学”,因此无论高考考查的是《红楼梦》还是其他名著,我们在备考和答题时都不要忘了语文的本源——人和生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