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袁春波 《红楼梦》第一百零七回“散余资贾母明大义,复世职政老沐天恩”,写贾府遭查抄后,家里捉襟见肘,入不敷出,难以为继。贾政向母亲交了家底,他说:“旧库的银子早已虚空,不但用尽,外头还有亏空。……东省的地亩,早已寅年吃了卯年的租儿了,一时也弄不过来。只好尽所有蒙圣恩没有动的衣服、首饰折变了,给大哥和珍儿作盘费罢了。”深明大义的贾母决定发散余资,替儿孙打算,帮这个大家庭走出窘境,渡过难关。 贾母叫邢王二夫人同了鸳鸯等开箱倒笼,将做媳妇到如今积攒的东西都拿出来。又叫贾赦、贾政、贾珍等一一的分派,说:“这里现有的银子交贾赦三千两,你拿二千两去做你的盘费使用,留一千给大太太另用。这三千给珍儿,你只许拿一千去,留下二千交你媳妇过日子。仍旧各自度日,房子是在一处,饭食各自吃罢。四丫头将来的亲事还是我的事。只可怜凤丫头操心了一辈子,如今弄得精光,也给他三千两,叫他自己收着,不许叫琏儿用。如今他还病得神昏气丧,叫平儿来拿去。这是你祖父留下来的衣服,还有我少年穿的衣服首饰,如今我用不着。男的呢,叫大老爷、珍儿、琏儿、蓉儿拿去分了;女的呢,叫大太太、珍儿媳妇、凤丫头拿了分去。这五百两银子交给琏儿,明年将林丫头的棺材送回南去。”分派定了,又叫贾政道:“你说现在还该着人的使用,这是少不得的,你叫拿这金子变卖偿还。这是他们闹掉了我的,你也是我的儿子,我并不偏向,宝玉已经成了家,我剩下这些金银等物大约还值几千两银子,这是都给宝玉的了。珠儿媳妇向来孝顺我,兰儿也好,我也分给他们些。这便是我的事情完了。” 贾母又道:“我所剩的东西也有限,等我死了,做结果我的使用。下剩的都给伏侍我的丫头。”【1】 一、一株荫庇儿孙的老树 贾母,这位平日里高高在上、众人前呼后拥的老祖宗,是怎样的一位老祖宗呢?遭遇抄家,大难猝然临之,她没有恐慌怨叹,处变不惊,处置果断,表现出了坚强的性格、出众的能力。她没有抱怨指责,而是宽厚仁慈,发散余资,顾全大局,轻财重义。她分配财物时,兼顾荣宁二府,不因厚薄分彼此,虑事周全,尽量做到公平合理。平日里,她给了大观园里的孩子一个平和美好欢快的世界;灾难降临,她又舒枝展叶,站成一株荫庇儿孙的老树。 二、小金库的库存与用途 “将做媳妇到如今积攒的东西都拿出来”,贾母的小金库打开。我们先来看看这小金库的库存:现银,贾赦三千两、贾珍三千两、熙凤三千两、送黛玉棺材回南五百两,计九千五百两;拿金子变卖偿还该着人的使用,给宝玉的金银等物大约值几千两,再分给李纨贾兰一些;再有拿出去分给众人衣服首饰等物;另有所剩的东西,为自己的后事打算……从数量上计,如果都折合成银两,贾母的小金库一定有数万两之巨。 银子服饰等物给谁、作何用?贾母一一作出安排。这些银物能有多大作用,因人而异。 和贾母年龄相仿的刘姥姥,得了银子后有如下表现。初来贾府打秋风的刘姥姥曾感慨“只要他(二姑太太王夫人)发一点好心,拔一根寒毛比咱们的腰还粗呢”。待听见王熙凤说给他二十两银子,又喜的眉开眼笑道:“我们也知道艰难的,但只俗语说的:‘瘦死的骆驼比马还大’呢。凭他怎样,你老拔一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壮哩。”(第六回)刘姥姥得了二十两银子后,更是千恩万谢。 刘姥姥何以要为二十两银子千恩万谢呢?第三十九回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算过这样一笔账:
试想,二十多两银子,够庄家人过一年了,刘姥姥能不千恩万谢吗?与贾母分配时的百两、千两为单位相比,二十两银子,不就是贾家身上的一根寒毛吗? 家境贫寒、借钱谋事的贾芸,得了银子同样也是感恩戴德。 第二十四回“醉金刚轻财尚义侠,痴女儿遗帕惹相思”中,贾芸为谋差事去舅舅卜世仁家的香料铺,他说:“有件事求舅舅帮衬:要用冰片、麝香,好歹舅舅每样赊四两给我,八月节按数送了银子来。”不料受了冷眼,遭到抢白,没吃上饭,也没借着钱。幸好遇到轻财尚义的醉金刚倪二,帮了他十五两三钱银子,买了些冰片、麝香,孝敬了王熙凤,终于把种花木的差事揽到手。 王熙凤施舍二十两银子给刘姥姥,醉金刚帮衬贾芸十五两三钱银子,见出贾府家业之大的同时,又表现了金钱是如此这般影响着人的生态和心态、人的脊梁与尊严,也难怪《好了歌》里唱道“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金钱忘不了”。 三、何以漏了三爷贾环 贾母分配小金库时,说了贾赦说贾珍,说了凤姐说贾琏(送黛玉棺材回南),说了宝玉说贾兰,何以漏了同样是她孙子的贾环呢?老祖宗贾母也是人,他也有自己的不喜欢。他厚爱宝玉,轻视贾环;她偏心贾政,不喜贾赦。同样,三爷贾环在小说中表现出种种不良甚至可鄙的行为,似也可以理解了。庶出的身份,受人冷眼和漠视,他要如何获得尊严、如何维护自己的尊严呢?贾环、探春、赵姨娘,都那样的在意自己、那样的敏感,不都与这种冷眼和漠视有关吗?在人群中,被忽略的人突出自己的途径,自尊自爱是一种,比如探春;自轻自贱是一种,三爷贾环就是典型。 ![]() 四、来处与去处 “白玉为堂金作马”的贾家,钱从何处来?曰俸禄、曰遗产、曰赏赐、曰赠送贿赂、曰地租、曰高利贷。 这一大把一大把的钱又往哪里去了?曰营建(如建省亲别墅大观园)、曰请客送礼(如打发太监)、曰喜丧之事(如秦可卿丧事)、曰日常开销、曰孝敬施舍、曰挥霍…… 第四十三回“闲取乐偶攒金庆寿,不了情暂撮土为香”为凤姐过个生日,共凑了一百五十两有零。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死金丹独艳理亲丧”为宝玉过生日,丫鬟们凑份子,袭人和晴雯、麝月、秋纹四个人,每人五钱银子,共是二两;芳官、碧痕、春燕、四儿四个人,每人三钱银子:告假的不算,共是三两二钱银子。这些都是小钱,至于那些毫不在意、肆意挥霍的钱又该是多少呢? 试看第三十一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中晴雯撕扇一节:
什么叫“挥金如土”,这就是。富人家的钱哪里去了?其实就是被这样“作孽”作掉了,就是被这样撕扯给“撕”掉了。宝玉已是如此不在意,至于赦、珍、琏、蓉等,更是放辟邪侈,为所欲为,别说小金库,就是金山银山,也一定挥霍净尽,败坏净尽的。 五、小金库解决不了问题 每次读“贾母散余资”一回,都会联想起第五十六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时危机四伏的贾府:财务亏空,入不敷出;管理混乱,人浮于事;假公济私,滥收滥支;家庭失和,内斗严重。我常常自问,探春理家时作了种种努力:严明赏罚,秉公执法,蠲免费用,节约开支,实行承包,开辟财源。如果探春的改革能够坚持,得以推行,这个家族的衰败是否会延缓,这个家族的中兴是否会到来。 如果赦、珍、琏、蓉等贾家子弟还是一如既往地挥霍无度,贾母的小金库只能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纵然有金山银山,仍于事无补,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六、家风与国风 一家如此,一国也如此。《中国大历史》【2】第九章第一节“乾隆时的衰机”中有这样的文字: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家风国风,密切相关。贾家的衰败由于奢侈,清王朝的衰败也是由于奢侈。贾家虽是大时代里的一个代表,它是最典型的代表;贾母散余资虽是大合唱中的一支小插曲,它是最响亮动人的一曲。 小泉八云在《日本与日本人》【3】里《远东的将来》中有一些振聋发聩的文字,不知我们是否看到,更不知我们看到了能否记得:
小泉八云在演讲中还反复论及更聪明更好的人的思想—— “九州精神”。他的结论是:
节制和反省是最可贵的理性。接受贾母小金库余资的贾家子弟,《红楼梦》的众多读者,如果能想到并重视中外圣贤反复强调的“九州精神”,如果能认识并反思自己的行为,如果能崇尚那古旧的、简单的、健康的、自然的、节俭的、诚实的生活方式,就没有辜负贾母这位“老祖宗”,《红楼梦》这部“字字看来皆是血”的巨著就没有白读。 注释: [1]曹雪芹.红楼梦【M】.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10. [2]吕思勉.中国大历史【M】.湖南文艺出版社,2011.2. [3]小泉八云.日本与日本人【M】.北方文艺出版社,2015.2. 附言: 高考前,我把写的这一篇讲给学生听时,我说,命题人是和老师年龄相仿的人,关于名著,他们心里有自己的认识和喜爱。去年考贾政,其实是考他们自己;今年呢,就考贾母吧,过了50岁的命题人,对他们的母亲一定有别样的感受。 6月7日,语文考试结束后的那个中午和晚上,班里同学那个高兴劲啊,有几个孩子说恨不得马上回来找老师——考的恰好是贾母。真的,教师的幸福莫过于此! 2018江苏高考文科附加名著简答题: 《红楼梦》“散余资贾母明大义,复世职政老沐天恩”一回中,贾母得知府中库藏已空、入不敷出的实情后,将自己多年的积蓄拿出来,以渡难关。请结合这一情节,分析贾母的形象特点。(6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