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报》第115期新闻时评 谁为“山水”而“著色”? □ 本期策划李振伟颜培大 【编者按】无论是高冷的学术研究还是火爆的艺术市场,对古代书画一直都是青睐有加,在弘扬“文化自信”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下,古代书画的受推崇程度更是无出其右。《千里江山图》的热潮尚未完全退却,(传)王维《著色山水图》的出现又吸引着公众的目光。6月16日,北京匡时2018春季拍卖会“山水之源——(传)王维《著色山水图》专场”在京举槌,以2000万起拍,最终以3000万流拍。早在拍卖前一个月,北京匡时就为之专门召开新闻发布会,吸引了众多业内人士的关注,同时也引得议论纷纷。在拍前就有学者撰文质疑其是伪本,而力推是唐画真本的刘九洲随即刊发长文予以反驳。 古代书画一直是各大拍场的重头戏,但基本以明清居多,时间越早越稀有。据了解,唐代存世古画的数量仅有几件,且目前存世的唐代绘画中,并没有山水画真迹,若《著色山水图》被确认,会给现有的中国美术史带来不小的震动。此图从出现到争论,再到流拍,从多种角度给人以思考。虽然拍卖结果不能作为鉴定真伪的标准,但在这个过程中,似乎也透露出无论是买家还是公众都谨慎对之的态度。鉴定古代书画的真伪,需要长期的研究、不同观点的碰撞,以及各种方法的介入,而非朝夕之间的判决。同时,对于一幅古画,古书画鉴定界也一直信奉“宋元宽、明清严”的原则,对宋元及更早期的书画在不能证伪的情况下,一般都以真品看待。那么,此次出现的《著色山水图》到底是何身份?我们又应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古画”呢?在此,本期时评特以“谁为‘山水’而‘著色’?”为主题,邀请多位学者、批评家共同探讨。 本期导读(关注公众号,阅读完整专题文章) 无论唐画与否,对古书画鉴定的普及都是有意义的 ▲董国强 通向《著色山水图》的“3+1”道路 ▲刘九洲 《著色山水图》真实性值得怀疑 ▲苏刚 无论唐画与否,对古书画鉴定的普及都是有意义的 □ 董国强 《著色山水图》是民国时期的著名收藏家华士巽的后人所藏,也是华家人委托拍卖的。关于拍卖作品流传的情况,拍卖公司事先都会做一下了解,大致是两种情况:有些是过去在拍卖上买的,有些是家里传下来的。作为匡时来讲,既然我们把这件作品上拍,就是对这件作品事先做过了解的。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我们写的是“(传)王维”,并没有说是王维,或者说我们基本上不认为是王维。写一个“传”字,其实也就表明了我们的态度。 第二,它是不是唐代的绘画,我想这是见仁见智的。我们咨询了很多专家,大部分认为这件作品不晚于北宋。这么一件不晚于北宋的绘画作品,我想对古代书画、对艺术品市场了解的人,对它的价值应该心里都有一把尺子。 至于这件作品有没有一个公认的结论,可以讲,不要说唐代绘画,就是宋代绘画,迄今为止无论市场上出现的,还是美术馆、博物馆收藏的,对作品年代有公认的也是屈指可数。而且中国美术史的书籍和画册中标注年代为北宋和南宋的作品,实际上大部分是有不同意见的。 传王维《著色山水图》(局部) 宋代至今已过千年,今人只能是根据历代收藏流传的著录,以及绘画风格来认定流传作品的年代。出现不同的观点是正常的,对于某一鉴定结论的一致认可反而是不正常的。 所以,这件作品无论成交与否,对匡时都不会有影响。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这件作品从拍卖公司的角度来讲,我们并没有说他是唐代,只是说“(传)王维”。根据历代的著录,很多人把这件作品指向王维,至于会不会是后代仿的,专家们见仁见智。 我们希望大家本着严肃的态度来研究,目前从大部分的海外学者以及部分国内学者的观点来看,基本认定此作不晚于北宋,所以我们认为它对美术史研究是有重要价值的。当然,如果能确定此作品到唐,那么它的价值以及对美术史的影响将会更大。 通过拍卖,可以让研究古代书画的人一起讨论,尤其针对唐宋书画的鉴定方法,也可借此对古代书画的鉴定和研究方法做一个普及。即便最终这件作品被多数人认为是后世仿的,也没关系,因为我们的目的就是希望借此推动古代书画的鉴定研究普及。 至于一般情况下很少见到宋人在画上题字,这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而目前从刘唐老的书风来看,多数人认为符合北宋人的风格,这也是我们把这件作品征集来上拍的一个最重要的理论支撑。 著色山水图局部 所以,关于这幅画欢迎大家讨论。说真,拿出理由;说假,也拿出理由。希望通过这幅画,对宋代以前绘画的研究能够有所突破。其实,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很多时候可能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