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 夏天又困又闷, 就连杜甫也在夏夜热到失眠时无助发问: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 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 万里风是得不到的, 躲到空调房里消夏也是一时的。 只要活着, 总要在大中午头儿出门接受艳阳的“烤问”。 不如去让大画家李成的画里唱一首《凉凉》, 提神醒脑,谁去谁好。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来自书画界艺术00:0005:44 李成, 北宋初画家, 创造了山水画中的“寒林”题材。 对, “寒林”就是让人瑟瑟发抖的树林子。 宋代郭若虚评李成的画: “气象萧疏,烟林请旷”。 让我们来看他的代表作《读碑窠石图》 感受一下画面的寒气: ·李成、王晓《读碑窠石图》 画中一土冈上数株造型奇特的老树, 树干盘曲遒劲,拧着劲儿长得歪歪斜斜, 透出生命力中低沉、暗涌的气质。 树乍一看十分复杂, 树干拧着,枝也不落后。 树枝按着长势从粗到细,像节节钩子。 更像大闸蟹的爪稍, 挠到了吃货的心尖儿。 这就是李成技法中特有的“蟹爪枝”。 图中部偏右立了一方 被赑屃(bìxì)驮着的高大石碑, 碑前一长胡子戴笠老人骑着骡子,注视碑文。 侍者持杖牵着骡子,对碑似乎没什么兴趣。 碑侧有款:“ 王晓人物,李成树石”。 近处的石头造型奇崛, 李成的“卷云皴” 使石头疙疙瘩瘩的质感触手可及。 中景人物把碑、树的高大对比出来, 有了崇高的意味。 背景的平原越远越旷,消失在天际。 整幅画面的氛围有些高古,甚至诡异。 几颗怪树组合在一起像等候了百年的老鬼, 守着石碑上随时开启机关的暗器,细思极恐。 …… 我就问你凉没凉! 从老树枝的末梢可以看出李成用笔 “毫锋颖脱,墨法精微”, “面松叶谓之攒针,笔不染淡,自有荣茂之色” 这是形容树悄末端尖尖的感觉, 就像笔毫锐利的锋颖脱了骨留在纸面, 体现出万毫齐力落于一点的精气神儿 和松烟墨不需加水 就层次分明、厚重的精致感。 这根根树梢向内缩紧的形式 体现出清瘦和清淡,树林里又弥漫着薄雾, 形成“气象萧疏”的效果。 米芾记载李成的《松石图》: “干挺可为隆栋, 枝叶凄然生阴”。 听着都哆嗦…… 另外两幅传李成的作品 《晴峦萧寺图》和《茂林远岫图》都 采取了远景的构图, 近看也有与最物相隔了千里的视觉感受。 即使是全景构图,图中景物也很多, 本该热热闹闹的, 但还是很容易get到画中的寒气。 图片如下,请自行体会: ·李成(传)《晴峦萧寺图》 ·李成《茂林远岫图》辽宁省博物馆藏 李成擅画寒林, 与他的经历密不可分。 他祖上是唐宗室, 到他这一代真算是家道中落。 他聪明磊落,腹有诗书, 胸中有大志却直郁郁不得逞。 李成为人也十分高冷,画名虽大,但他说: “性爱山水,弄笔自适耳,岂能奔走豪士之门” 这种孤高的性情正与画中传达的意境相合。 因为抑郁不得志他常常痛饮消愁, 最终醉死在客舍里。 ·李成《寒林骑驴图》 李成即使不说是“伟大的”, 至少也是“杰出的”山水画画家。 虽然只活了49岁就英年早逝, 但他的画名越来越高,仿者多。 后来的山水画家学画也几乎没有绕过他的。 大画家燕文贵、许道宁、郭熙 都出于李成门下。 不少画家因为对李成的仰慕, 还取名叫“宗成”、“效成” 、“希成” 。 这大概就是“偶像的力量”了…… 卧游过李成的寒林,是不是凉快多了? 如果你仍对这位“寒林画家”意犹未尽, 不妨再来深入了解一下他: 开谈不言“李营丘”,说尽“山水”也枉然。 ·文章书画界艺术原创 ·点击图片,鉴读历史好文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