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觉 随着越来越多的80、90后走向社会,并继承了父母的职业,我们身边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富二代”、“演二代”、“学二代”。 “二代”们的生活条件普遍要比父母一辈的好很多(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一个值得玩味的现象是,这些“二代”们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与培养,成长之路也倍受呵护和关注,但他们中大多数人在事业上的表现,远不及父母一辈。 其实,这种现象古已有之,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开国之君和守业之君的差距。开国之君往往勇猛精进、勤政善察,而子孙继位后,却很快陷入怠惰懒政、不思进取的境地。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情况?又应以何种方法有效避免呢? 早在三千年前的西周初年,周公就已经对这个问题做过非常深刻的反思。 周公的兄长周武王去世后,由于世子年幼,暂由周公摄政。周公摄政六年后,便还政于世子,即周成王。在成王亲政之后,或许是观察到了某些迹象,周公作了一篇名为《无逸》的诰词对成王提出了劝勉。逸是享乐的意思,意思是告诫成王,千万不要贪图享乐,荒废政务。 成王看到了年轻一代的弊病,写下《无逸》以劝诫(资料图 图源网络) 周公先以寻常百姓家的情况为例,说道:“那些老百姓们,父母一辈非常勤劳地耕种收获,儿子一辈却不知道收获耕种的艰难,贪图安逸享乐。时间一久,甚至于轻慢他们的父母,认为老人什么都不懂,就知道每天无谓地劳苦而不知道享受”。 但周公没有马上对这种现象做出评论,而是随即话锋一转,将话题引到了前朝的治理者们身上。他以殷代的几任先王和周文王为例:殷高宗在做太子的时候,长期在外亲服劳役,等他即位之后,勤于政务,丝毫不敢贪图安逸,于是将殷国治理得上下和睦,在位五十九年。 殷王祖甲曾经逃亡民间,做了很久的百姓,等到他坐上王位以后,深知百姓疾苦,因此能够爱护百姓,在位三十三年。 祖甲之后的继任者们就不再秉有这样的德性了,而是生来就过着安逸享乐的生活,不知耕种收获的艰难,更不知百姓的疾苦,于是在位时间也都很短,只有几年而已。 只有不断用力向前,才不会止步不前甚至倒退(资料图 图源网络) 同样,周朝的开国之君周文王,也曾与百姓一起开山垦荒、耕田种地,不敢耽于游乐嬉戏,也不敢享用各国进献的贡品。 这些例子的一个共同之处是,这些英明贤能的君王,都因为曾经深入民间,亲自体验过生活的艰辛不易,才能够不陷溺于享乐之中,始终保持勤俭自律的美德。 相较于这些前代明君所经过的历练,周成王显然是在相当优渥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正是看到这一点,周公才特意警示新任天子,不可沉溺于观赏、游玩、田猎之中。 安逸享乐的生活消磨的不仅是天子的个人意志,更可怕的是,它会导致民怨的积聚。作为守业之主,原本就欠缺在艰苦环境中的打磨,因此更要严格自律。 沉湎于安逸生活,只会渐渐丧失斗志(资料图 图源网络) 周公的训诫也给我们今天教育“二代”们提供了值得深思的借鉴。父母为“二代”们提供的过于良好的环境,有时候非但不是孩子成长的助力,反而可能成为他们的障碍。 要成长为一个真正能够独当一面的优秀“二代”,挫折和磨练必不可少,唯有明白得之不易,才会有珍惜之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