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国风·王风·中谷有蓷|诗经讲演录 来源:岳麓书院(微信号hudayuelu) 资料图 国风·王风 【原文】 中谷有蓷 中谷有蓷,暵其干矣。有女仳离,嘅其叹矣。 嘅其叹矣,遇人之艰难矣。 中谷有蓷,暵其脩矣。有女仳离,条其啸矣。 条其啸矣,遇人之不淑矣。 中谷有蓷,暵其湿矣。有女仳离,啜其泣矣。啜其泣矣,何嗟及矣! 【译文】 山谷长着益母草,久旱不雨要枯槁。 有个女子遭遗弃,良久长吁又叹息。 良久长吁又叹息,嫁个好人不容易。 山谷长着益母草,久旱不雨要干燥。 有个女子遭遗弃,放声大哭空悲号。 放声大哭空悲号,嫁的这人真糟糕。 山谷长着益母草,久旱不雨要干掉。 有个女子遭遗弃,伤心无奈徒哭泣。 伤心无奈徒哭泣,事到如今悔莫及。 【解说】 先解释几个字词: 1.“蓷”,音推,益母草。 2.“暵”,音汉,晒干。 3.“仳离”,仳音劈,离别,离散。在这里特指女子被丈夫抛弃。 4.“嘅”,音义同慨。 5.“脩”,音修,本义为干肉,这里形容干枯。 6.“条”,长。 7.“啸”,号。 8.“不淑”,不善。 9.“湿”,音其,借字,晒干。 蓷(即益母草) 这是一位女子遭到丈夫遗弃的哀叹之诗。“中谷有蓷,暵其干矣”,中谷就是谷中,谷中本是湿润之地,益母草喜生其中,而今连谷中之草都干枯了,这是说当年遇到了严重的干旱。此诗的背景即是干旱饥荒之年。诗中女子遇人不淑,择偶不慎。在大灾面前,丈夫不是与她共度时艰,而是将她像包袱一样抛弃了。女子横遭此难,只有哀号痛哭,即便后悔,也无益于事了。 这首诗读起来让人有一种无奈的心痛,它既让人对女子的遭遇产生深切的同情,也启发人们对生活的警醒,特别是对众多女子的警醒:在选择伴侣时,要选择好心善良之人,不要被各种假象所迷惑。否则,在人生遇到重大变化的时候,对方很可能是靠不住的。 资料图 《毛诗序》作者从一种政治角度来解读此诗:“《中谷有蓷》,闵周也。”说它是哀叹周朝的衰落。这是为什么呢?周朝的衰落首先是由道德风俗反映出来的。 我们知道,《易经·恒卦》是讲夫妇之道的。夫妇之道本在恒久,相携共度人生。当遇到凶年饥荒之时,夫妇二人正应当患难与共,丈夫怎么能抛弃妻子不管呢?这虽说是一个家庭问题,但却反映出一个社会的大问题。这正像《孟子》所说的:“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人之所以不善,是因当政者不能很好教化的缘故,它反映了社会价值观的缺失。 我们觉得,古人的这种理解是非常深刻的。今人解诗往往只看儿女情长,不能体会经典中所承载的道德价值理想。 此诗中最后一句说:“啜其泣矣,何嗟及矣!”这是一句带有哲理性的诗句。它劝告人们在做人生重大选择时,应慎于其初,莫悔于其后。 《韩诗外传》和《说苑》都讲了这样的意思:高墙如果根基瘦削,虽然平时不一定倒塌,一旦遭遇暴雨山洪,一定会最先倒下;大树的根如果没有深扎在土地之中,即使平时不一定倒下,一旦遭遇狂风暴雨,一定会被连根拔起。 引申而言,君子们治理国家,如果不崇尚仁义道德,不礼遇贤人,平时尚不至于亡国,一旦遭遇非常之变,便会人人危惧以自保,亡国灾祸会立刻显现。到这时你再呼吁大家起来扭转亡国的结局,那不是为时已晚了吗?所以孔子说:“不慎其前,而悔其后,虽悔无及矣。”(《说苑》卷三)这正是《诗经》所说的“啜其泣矣,何嗟及矣”的意思。 这个道理虽然很简单,但人们往往做不到。历史上诸如此类的教训太多了。这里我们讲两个故事以为历史镜鉴。 先讲梁武帝的故事,梁武帝萧衍起初没有儿子,便过继亲侄子萧正德来当儿子。后来萧衍做了梁朝的皇帝,有了许多皇妃,也有了好几个儿子,便册立大儿子为太子。萧正德心中充满了怨愤,绞尽脑汁想篡夺皇位,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终于有一天,他忍无可忍,叛逃到了北魏。可是北魏并不待见他,没给他任何礼遇,无奈他又逃回梁朝。 梁武帝并没有追究他的叛国之罪,仍将他官复原职,留在都城。梁武帝此举并没有感化他。后来在一次抗击北魏的战争中,萧正德不知是何居心,居然中途弃军而逃。这次梁武帝震怒了,说:“狼心不改,包藏祸胎,志欲覆败国计,以快汝心!”可见梁武帝早知萧正德的心思。即便如此,梁武帝仍对他怀有父子情分,并不想真治罪于他,两年后,又恢复了他的官爵。 梁武帝的宽容并不能消解萧正德心中的仇恨。他自此之后“阴养死士,常思国衅”,当侯景造反联络他的时候,他二话不说便应允了。他和侯景攻入国都,自立为国君。不久之后,侯景便出卖了他。当他被武帝质问之时,“拜且泣”,梁武帝说:“啜其泣矣,何嗟及矣!”说他不知悔改,以至于今日。 其实,梁武帝才正应了这句话,明知萧正德恶行多端,心怀不轨,不去制止,反而纵容他,终致成为国害,父子也反目成仇。这样的结局,对于梁武帝来说,岂不正如诗中所说:“啜其泣矣,何嗟及矣!” 再讲一个唐明皇的故事。安禄山最初以范阳偏校的身份入朝奏事。他当时的态度颇为狂慢。宰相张九龄很会识人,认为此人将来必会成为祸乱之首。于是在开元二十四年,借着安禄山讨伐契丹失利,张九龄支持张守珪的奏请,建议朝廷将安禄山斩首。 张九龄 张九龄说:“安禄山狼子野心,貌有反相,现在杀他,以绝后患。”可是唐玄宗非常喜欢安禄山,不但看不出安禄山的品性,还认为张九龄蓄意陷害。他没有听从张九龄的建议,赦免了安禄山。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避难蜀中,每一思念张九龄的忠心,便为之落泪。如果当初听从张九龄的建言,又何至于后悔呢?《诗经》说:“啜其泣矣,何嗟及矣!”唐明皇也应了这一诗句。 书名:《诗经讲演录:灵魂的诗与诗的灵魂》 作者:姜广辉,邱梦艳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5 【相关荐读】 诗经讲演录:古代出嫁女子回娘家有礼还是无礼? 诗经讲演录:男子如何从好色转为好德? 诗经讲演录:君子如何垂爱在下之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