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子今 志是心之所向,是人生的方向盘。立志,就是要确定人生的目标,端正人生的方向。 立志,是自己掌握方向盘的第一步(资料图 图源网络) 就群体社会而言,可从事的工作,可完成的事业,都是有多方面的选择的。就个人而言,能做和能完成的,却很有限。 因此,对工作是否能做出恰当的选择,对一个人的一生就具有决定性的重要意义。能否做出适当的选择,就属于立志的问题。 志是完全属于个人的,如何立志虽有父母师友的启发诱导,但最终仍然是要自己衡量主客观条件做决定,人生的方向盘须得要靠自己掌握,他人无法代劳。 中国的先哲们特别重视立志,实在是因为这是影响人生的一件大事。古人的道理有许多确实是今天的时代不适用,但对人应有志这一点,永不过时。它对每个人永远是一个全新的问题,而且必须由每个人自己给出答案。 志也是自我的不断拷问,拷问的过程贯穿生命的始终。因为人不是机器,人生的目标有时会迷失,自我拷问有助于从迷失中找到出路。 经常反省自身,有助于摆脱迷茫(资料图 图源网络) 孔子自述十五岁就有志于学,十五岁仍是少年,对于学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可能不是特别的清楚,但是人生大的方向是确定下来了。 熟悉儒学的人大概都知道,孔门论学,为的是成人,而不是成为某一方面的专业性技术人才。儒门弟子学的范围非常广,但是其核心的内容必然包含心地的修养和人格的完善。在志的导引下,逐层递进,至三十岁而能立。 钱穆先生说,三十而立是孔子进学的第一个阶段,这个时候在人格的独立上已经有了一定的成就。若一个人的人格不独立,往往是就别人让做什么就做什么,很容易被外在的环境所左右,在道德修养上很难有所成就。 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人若有志,则勤勉奋进,如昼夜奔流的江水。人若无志,则止步不前,如功亏一篑的高山。 和孔子一样,孟子也非常重视志。王子垫问孟子道:“士该做什么事?”孟子说:“使自己志向高尚。”王子垫问:“什么叫使自己志向高尚?” 人若确定了自己的志向,所做的一切便有了目标(资料图 图源网络) 孟子说:“遵行仁义罢了。杀一个无罪的人是不仁的,不该是自己的东西而取来,是不义的。该住的地方在哪里?仁就是,该行的路在哪里?义就是,能居住在仁上,行走在义上,那就连君子该做的事都齐全了”。 孟子的回答,不仅说明了尚志的含义,也说明了志的后果,他把志与道德修养联合起来思考。志之所向既在仁义,那么志的实现需要靠修养的工夫。 志在修养功夫上的意义是:“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故曰:‘持其志,无暴其气’”。 气是生命力,充塞在人体全身。形体若没有气,则是一团死物。有气的形体,若没有志做统帅,则身体上力的表现就是盲目的。作为气的统帅,志朝向哪里,气就跟随到哪里。 所以,要坚守住心中的志,时时刻刻提撕着志,使它不为气所夺,同时也不要扰乱了气。“持志养气”之说,由此而出。 “持志养气”之说,考验的是一个人的内在修为(资料图 图源网络) 今天的时代,无论是社会群体还是个体可从事的事业、可完成的工作皆与古人不同。个体在人生方向的选择上比起古人来,都要自由得多,可选的方向也比古人多得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个体愿意并且有能力选择自己的志向。 没有辨别志向的能力,也没有坚持志向的能力大有人在。孔子志于学和孟子持志养气要教会我们的是:无论志在何处,都需要摆脱掉一种空有一身躯干、一世年华的生命状态。 把自己从一团血肉、一团幽暗的欲望中沉浸下去,完善内在的人格,赋予自身生命以真正的意味与价值。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