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漫谈 >

莫砺锋:我与杜甫的六次结缘(2)

http://www.newdu.com 2018-08-20 光明日报 佚名 参加讨论

       三
       1991年,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约请我撰写《杜甫评传》。当时至少已有三种同名的著作早已问世,其中陈贻焮教授所著的一种是长达百万字的皇皇巨著,其细密程度已经无以复加。那么,我为什么同意另外撰写一本《杜甫评传》呢?从表面上看,这是学校交下来的任务,作为《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的一种,它的写法必然会与其他杜甫评传有所不同。因为这本书在把杜甫当作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来进行评述的同时,必须着重阐明他在思想方面的建树,必须对杜甫与传统思想文化的关系予以特别的关注,这正是其他杜甫评传可能不够关注的地方。换句话说,由于这本评传的特殊性质,我仍有可能找到继续拓展的学术空间。然而从骨子里看,我所以会接受这个任务,是因为我热爱杜甫,我愿意借撰写评传的机会向诗圣献上一瓣心香。当我动笔撰写《杜甫评传》时,虽然时时提醒自己应以严谨的学术态度来叙述杜甫的生平和思想,并恰如其分地评价杜甫在思想史上的贡献,但内心的激情仍然不由自主地流淌到字里行间。我希望通过撰写此书向杜甫致敬,并把我的崇敬之情传达给广大的读者。撰写《杜甫评传》的过程将近一年,我与杜甫朝夕相对,有一夜我竟然在梦中见到了他。他清癯,憔悴,愁容满面,就像是蒋兆和所画的像,又像是黄庭坚所咏的“醉里眉攒万国愁”。他甚至还与我说了几句话,操着浓重的河南口音,可惜我没有记住他究竟说了些什么。1993年,我的《杜甫评传》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此书评传结合而侧重于评,并且寓评于传。我从两个方面论述杜甫的思想:一是其哲学思想、政治思想等,也即一般意义上属于“思想史”范畴的内容;二是其文学思想和美学思想,尤其是他在诗学方面的真知灼见。正是这些内容形成了本书区别于其他杜甫评传的主要特色。
       四
      程先生退休后,我开始接他的班,为研究生讲授“杜诗研究”这门课。“薪尽火传”,这是程先生经常说起的一句话,是他对学术事业后继有人的殷切希望,也是鼓励我讲好杜诗课的座右铭。我所讲的内容中有一小部分与程先生重合,大部分内容则有所不同,倒不是我有意要标新立异,而是我觉得程先生所讲的许多内容已经写进《被开拓的诗世界》那本书,同学们可以自己阅读,不用我来重复。与程先生一样,我也希望多讲授一些研究方法。我讲到了如何运用目录学知识来选择杜集善本,如何进行杜诗的文本校勘、作品系年和杜甫生平考证,如何“以杜证杜”,等等。我也与同学们一起逐字逐句地细读《北征》《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秋兴八首》等重要作品,希望引导同学们通过细读来掌握文本分析的要领。我规定选修这门课的同学要写一篇杜诗研究的小论文,历年来已有20来篇学生作业经我推荐发表于《杜甫研究学刊》等刊物。2005年,广西师大出版社的编辑前来约稿,请我把杜诗课的讲稿收进该社的“大学名师讲课实录”系列。盛情难却,我就请武国权同学帮我记录2006年春季学期所讲的内容。我讲课一向不写教案,武国权的记录完全是根据我讲课的现场录音而整理的。他整理得非常仔细,绝对忠实于录音带上的原文,结果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插曲。我在讲杜甫的咏物诗时提到王安石的《北陂杏花》,结果我发现武国权的整理稿中说王诗咏的是长在南京“中山北路”上的杏花。我大吃一惊,北宋时哪来什么中山北路呢?现在的南京倒是有一条中山北路的。经过仔细回想,我恍然大悟,原来我说的是“钟山北麓”。这当然不能怪我的普通话说得不好,因为两个名词的读音是完全一样的。由此可见,武国权整理时多么忠实于原文,这也说明本书确确实实是一本根据口授记录的讲演录。
      五
       2012年是杜甫诞生1300周年,学术界准备进行一些纪念活动。但是那年春天,社会上倒抢先关注杜甫了。4月,媒体上爆出一个事件,叫作“杜甫很忙”。原来中学某年级的《语文》课本上有一幅杜甫的肖像画,有些中学生对它进行涂鸦。事件发生后,南京《扬子晚报》的记者打电话给我,请我对此发表看法。我看了记者传来的材料,看到中学生们对杜甫画像涂鸦得很厉害,画成了杜甫飙摩托车,杜甫唱卡拉ok,还有更加不堪的,我有点不高兴,就没有接受采访。到了9月,杜甫草堂博物馆在成都举办杜甫诞辰1300周年纪念大会,邀请我到草堂去做题为“诗圣杜甫”的演讲。我当时人在国外,没能成行。到了12月,国家图书馆请我去做同样题目的演讲,我就向听众解释为什么“杜甫很忙”事件使我不高兴。我知道涂鸦已成为当代西方艺术的一个流派,我在纽约的一家现代艺术博物馆亲眼看到一幅涂鸦《蒙娜丽莎》的作品。但是我们在任何现代艺术博物馆里都看不到涂鸦圣母玛利亚像的作品,因为西方人认为圣母像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同理,我们不能涂鸦杜甫像。杜甫是中华民族的诗圣,诗圣就是诗国中的圣人。儒家主张个人应该修行进德,争取超凡入圣,孟子说“人皆可以为尧舜”,王阳明的弟子说“满街都是圣人”,杜甫就是从布衣中产生的一位圣贤,我们应该对他怀有敬畏之心。2016年9月,我又应邀到杜甫草堂,在“仰止堂”里做“诗圣杜甫”的演讲。我当场对成都人民表示感谢,因为当年的杜甫草堂仅是几间穿风漏雨的破草房,如今却成为亭台整洁、环境幽雅的文化圣地,这是历代成都人民为杜甫“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结果。近年来我在各地的大学或图书馆做过20多场关于杜甫的讲座,我愿意为弘扬杜甫精神贡献绵薄之力。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