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漫谈 >

王阳明与南大吉的政学合一

http://www.newdu.com 2018-08-20 国学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摘要: 王阳明与绍兴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他的文化遗产需要大力开发与利用,其中最具典型意义的是王阳明与南大吉的师徒搭档,以“政学合一”的方式治理越州:一是讲学传道,弘扬心学,《稽山书院尊经阁记》可以为证;二是治水安民,兴利除弊,见于《浚河记》中;三是明德为官,倡导良知,这就是《亲民堂记》;四是尊师重教,功德垂世,《传习录》便是明证。王阳明与南大吉这种“政学合一”的思想与实践,是心学传播与发展的独创成果,至今依然有着深远的启迪意义。
      嘉靖元年(1522),50岁的王阳明辞官归居绍兴,为病故的父亲王华守丧。其时,35岁的南大吉以部郎出任绍兴府知守,他心雄气昂,一切百废待兴。王阳明与南大吉有缘相遇,乃天赐绍兴的一个良机,他们实行“政学合一”,谱写了一段历史佳话。王阳明与绍兴有着深厚的渊源,他自称“古越阳明子”、“会稽王守仁”,又说“:某生长兹土,犹乡之人也。”他在30 岁时筑室会稽山,在阳明洞天“修道”,这是他的思想发端与学术起点。后来他历经磨难,36 岁终于在贵州龙场“悟道”,奠定了王学思想的基石。最后王阳明回归绍兴,达到心学成熟的高峰,完成了在碧霞池天泉桥的“证道”,绍兴恰好是他实现自己思想学说完美圆合的地方。
      独树一帜的阳明心学,包括了三个命题“: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他不仅是儒家经典的集大成者,被奉作儒学正脉,而且成为融合三教为一体的杰出思想家,即“儒佛老庄皆吾之用,是为大道。”尤其重要的是,王阳明毕生遵行“政学合一”的宗旨,所谓:“修己治人,本无二道。政事虽剧,亦皆学问之地。”(见《传习录》)这对于一切为政者具有英明指导的意义,既能高瞻远瞩,又会身体力行, 同他主张的“知行合一”学说是一脉相承的。
       那么如何来历史地解证王阳明与南大吉的“政学合一”呢?
       第一,对于已经辞职的阳明先生来说,虽然身不在官场主事,但是心系国家政局,他把讲学活动当做一种有力的参政手段。于是,他以阳明心学来普及社会,以期平等人群,济度人心,和谐人世,“使天下之人,皆知自致其良知,一洗谗妒胜忿之习,以跻于大同。”
       第二,作为越中父母官的南大吉,同时也是一个真诚的学者,他仰慕阳明先生,尤其领悟其博大深邃的学问,深知“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的道理,体悟到“人心本神,本自变动周流,本能开物成务”。因此,他要结合越中的实际情况,来创立一种“心学治政”的独特模式。
       第三,王阳明与南大吉是师生,同心协力,如“人”字一般地相互支撑,形成了作为越中统领人物的一对最好搭档。阳明先生特地为倾心的弟子作《亲民堂记》,南大吉遂将府署莅政之堂命名为“亲民堂”,他说“:吾以亲民为职者也。吾务亲吾之民,以求明吾之明德也夫!”
      师生情缘真乃天作之合,他们心心相印,事事默契:兴教尊经,传道讲学,化育民众,唤起良知,治安浚河,造福乡里。明代嘉靖年间,曾是绍兴历史上的盛世,政通人和,物阜民康,皆有赖于这两位值得大书的人物,其功绩载播史册,其英名流芳人世。
讲学传道之《尊经阁记》
       师生合作,兴学重教,大力弘扬“心即理”的学说,使之家喻户晓。稽山书院是当时绍兴的最高学府,此院原系北宋范仲淹知越州时所创立,后来南宋朱熹曾到这里讲学,故闻名遐迩。然而,此时书院年久失修,已经破败不堪了。南太守办的第一件大事,是重修稽山书院,他为阳明先生的讲学传道提供了最好的场所。书院后面设有尊经阁,收藏了所有的儒、道、佛各家经典著作,成为天下学人向往的圣地。应南大吉的邀请,王阳明写下了著名的《稽山书院尊经阁记》(《王阳明全集》卷七):
       经,常道也。其在于谓之命,其赋于人谓之性,其主于身谓之心。心也,性也,命也。一也。通人物,达四海,塞天地,亘古今,无有乎弗具,无有乎弗同,无有乎或变者也,是常道也。其应乎感也,则为恻隐,为羞恶,为辞让,为是非。其见于事也,则为父子之亲,为君臣之义,为夫妇之别,为长幼之序,为朋友之信。是恻隐也,羞恶也,辞让也,是非也;是亲也,义也,序也,别也,信也,一也,皆所谓心也、性也、命也。通人物,达四海,塞天地,亘古今,无有乎弗具,无有乎弗同,无有乎或变者也,是常道也。以言其阴阳消长之行焉,则谓之《易》;以言其纪纲政事之施焉,则谓之《书》;以言其歌咏性情之发焉,则谓之《诗》;以言其条理节文之着焉,则谓之《礼》;以言其欣喜和平之生焉,则谓之《乐》;以言其诚伪邪正之辨焉,则谓之《春秋》。是阴阳消长之行也,以至于诚伪邪正之辨也,一也,皆所谓心也,性也,命也。通人物,达四海,塞天地,亘古今,无有乎弗具,无有乎弗同,无有乎或变者也。夫是之谓六经。六经者非他,吾心之常道也。
       是故《易》也者,志吾心之阴阳消息者也《;书》也者,志吾心之纪纲政事者也《;诗》也者,志吾心之歌咏性情者也《;礼》也者,志吾心之条理节文者也《;乐》也者,志吾心之欣喜和平者也;《春秋》也者,志吾心之诚伪邪正者也。君子之于六经也,求之吾心之阴阳消息而时行焉,所以尊《易》也;求之吾心之纪纲政事而时施焉,所以尊《书》也;求之吾心之歌咏性情而时发焉,所以尊《诗》也;求之吾心之条理节文而时着焉,所以尊《礼》也;求之吾心之欣喜和平而时生焉,所以尊《乐》也;求之吾心之诚伪邪正而时辨焉,所以尊《春秋》也。盖昔者圣人之扶人极,忧后世,而述《六经》也,犹之富家者之父祖虑其产业库藏之积,其子孙者或至于遗忘散失,卒困穷而无以自全也,而记籍其家之所有以贻之,使之世守其产业库藏之积而享用焉,以免于困穷之患。故《六经》者,吾心之记籍也,而《六经》之实则具于吾心;犹之产业库藏之实积,种种色色,具存于其家。其记籍者,特名状数目而已。而世之学者,不知求《六经》之实于吾心,而徒考索于影响之间,牵制于文义之末,硁硁然以为是《六经》矣。是犹富家之子孙不务守视享用其产业库藏之实积,日遗忘散失,至于窭人匄夫,而犹嚣嚣然指其记籍曰:“斯吾产业库藏之积也”,何以异于是!呜呼!《六经》之学,其不明于世,非一朝一夕之故矣。尚功利,崇邪说,是谓乱经;习训诂,传记诵,没溺于浅闻小见以涂天下之耳目,是谓侮经;侈淫辞,竞诡辩,饰奸心,盗行逐世,垄断而自以为通经,是谓贼经。若是者,是并其所谓记籍者而割裂弃毁之矣,宁复知所以为尊经也乎!
      阳明先生精辟阐明了“心即理”的首要观点,认为心是一切事物存在的基础,所谓六经不过是心的六种表现形式而已“:是故《易》也者,志吾心之阴阳消息者也《;书》也者,志吾心之纪纲政事者也《;诗》也者,志吾心之歌咏性情者也《;礼》也者,志吾心之条理节文者也《;乐》也者,志吾心之欣喜和平者也《;春秋》也者,志吾心之诚伪邪正者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