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漫谈 >

王阳明与南大吉的政学合一(4)

http://www.newdu.com 2018-08-20 国学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功德垂世之《传习录》
       嘉靖三年十月,南大吉以门人的身份,将阳明先生的讲学著作《传习录》续刻于绍兴,分上下两册。上册即《初刻传习录》,即由薛侃首刻于虔之书,凡三卷,亦即今本《传习录》之上卷。下册为王阳明论学的书信八篇,并附“示弟立志说”和“训蒙大意”。南大吉所续刻即今本《传习录》之中卷,他在序言中指出“:是录也,门弟子录阳明先生问答之辞、讨论之书,而刻以示诸天下者也。吉也从游宫墙之下,其于是《录》也,朝观而夕玩,口诵而心求,盖亦自信之笃而窃见夫所谓道者,置之而塞乎天地,溥之而横乎四海,施诸后世,无朝夕人心之所同然者也。”
南大吉此项续刻工作,是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进行的。因当时朝廷贬抑王学,为了“以身明道”,他顶着极大压力,校订并续刻该书,颇有功于王学。钱德洪《题记》称“:元善当时汹汹,乃能以身明斯道。卒至遭奸被斥,油油然惟以此生得闻斯学为庆,而绝有纤芥愤郁不平之气。斯录之刻,人见其有助于同志甚大,而不知其处时之甚艰也。”大吉对阳明的《传习录》推尊有加,对其文尝“朝观而夕玩,口诵而心求”,并对其良知之说“自信之笃”。认为《传习录》所阐发的“道”,“置之而塞乎天地,溥之而横乎四海,施诸后世,无朝夕人心之所同然者也。”(《传习录序》)
       南大吉以门人的身份将阳明先生的讲学著作集编为《传习录》,其命名出自《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并由原三卷增至五卷,一直流传于后世。平心而论,阳明先生的讲学规模与深度已经超过了当年的孔子,历史为他的晚年抹上了浓墨重彩。钱穆先生把《传习录》归为七本“中国人所必读的书”之一。
     《传习录》的核心论题即是道德教育问题。王阳明主张因材施教,使“大以成大,小以成小”,不求知识才能的多少高低,而只求每个人的人心“纯乎天理”,在道德人格上追求最高的理想目标即“大人”。“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其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焉”。他所阐述的德育思想,主要是讨论“本体”与“工夫”的问题,这里的“本体”即道德本体,它包括道德本源、道德认识和道德本质性的一些因素,也就是所谓“知行合一的本体”。所谓“工夫”也就是道德修养的方法与过程。
      王阳明是一个杰出的教育家,他有一套严格的师道与学理,曰“:古之教者,莫难严师。师道尊严,教乃可施。严师唯何?庄严自持,外内合一,匪徒威仪。施教之道,在胜己私,孰义孰利,辨析毫厘。源之不洁,厥流孔而。勿忽其细,慎独谨微;勿事于言,以身先之。教不由诚,曰惟自欺;施不以序,孰云匪愚?庶余知新,患在好为。凡我师士,宜鉴于兹。”(《王阳明全集》卷二十八)
      除了强调“师道尊严”,阳明先生还提倡了三个重要的方法:一是“学贵自得”,需要得之于心;二是“循序渐进”,必须日积月累;三是“知行合一”,善于潜移默化。正是,严师出高徒,他的弟子皆能身体力行。
      阳明先生有不少出色的越中弟子,《有明于越三不朽名贤图赞》中曰“:阳明高弟,首推王、钱;闻道最早,信道尤坚;引导后进,有开必先;患难相从,心丧三年;有功绝学,绵此宗传。虽曰钱为正学,而王近入禅;要皆孔门之颜曾,与曰仁而散焉。”
      徐爱是王阳明最早的入室弟子,也是先生的妹夫,始终跟随先生身边,不幸英年早逝。《传习录序》中记载了他的话“:但见先生之道,即之若易,而仰之愈高。见之若粗,而探之愈精。就之若近,而造之愈益无穷。十余年来,竟未能窥其藩篱。”
      王畿号龙溪先生,一生致力于“王学”的传播,成为王阳明的忠实传人。他曾追述先生的深切体会“:居越以后,所操益熟,所得益化;时时知是知非,时时无是无非;开口即得本心,更无假借凑泊。如赤日当空而万象毕照。”(《龙溪先生全集》)这也是所有弟子的共同心声啊!
      钱德洪一直念念不忘恩师,他说“:夫子教我发我,引我翼我,循循拳拳而不倦者几十年,而吾所闻止此。是夫子之没,亦吾之没也,吾何以生为哉?”(《刻文录叙说》)这种真挚的师生情谊,实在是感天动地的。
      杨亨是绍兴知事杨诚庵的仲子,父亲为官清廉,也是阳明先生的门生,儿子为学渊博,成为表率,两代人可谓相得益彰。自南太守辟稽山书院后,自己不仅亲临教诲,而且组织官员接受讲学,故阳明先生的门人越来越多,其影响也越来越大,学风既盛,官风亦正,两者恰是相辅相成的。
      王阳明喜欢在碧霞池上的天泉桥思考问题,《传习录》记载了王阳明的“四句教”,即“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四句教作为王阳明晚年对德育过程及修养论的概括与总结,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它成为阳明学派的立教“宗旨”,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王阳明有《碧霞池夜坐》诗为证“:一雨秋凉入夜新,池边孤月倍精神。潜鱼水底传心诀,栖鸟枝头说道真。莫谓天机非嗜欲,须知万物是吾身。无端礼乐纷纷议,谁与青天扫宿尘。”
       当弟子钱德洪与王畿两人在天泉桥问先生,王阳明解释说,他的教法本来有两种“:四无说”一悟本体,即是功夫,是为上根人立教,但世间上根人不易得,若轻易用此教法,恐只养成一个虚寂;“四有说”则为中根以下人立教,因这类人有习心在,故要求在意念上用为善去恶的功夫。如果都用“四有说”,则上根人兼修中下,自无流弊。这次谈话,历史上被称为“天泉证道”。听了阳明先生的讲解,钱德洪和王畿都有所省悟。
      正是:稽山镜水相映照,师生情缘日月长。王阳明与南大吉的名字,在越州大地上广为传颂,其“政学合一”的思想与实践已经成为一份宝贵的遗产,至今依然在启迪着人们。诚然,王阳明是於越民族的骄傲,得天独厚的绍兴人就是传承阳明文化的生力军,我们的面前任重而道远。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