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正蒙学堂 >

读经明义丨《荀子》:世间何尝有鬼魅 胆小误判是根源

http://www.newdu.com 2018-08-21 腾讯儒学 姚海涛 参加讨论

    文/姚海涛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的中元节,本是祭祀地官的节日,后来民间又将这一天视为地府开放鬼魂的日子,于是中元节又成了“鬼节”。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元节的含义也逐渐发生了变化(资料图 图源网络)
    佛教进入中国后,其超度亡魂的“盂兰盆节”又恰在这一天。这样,儒、道、释三家与鬼有关的日子撞到了一起,于是这一天就热闹了,有了各种俗称,如鬼节、七月半、施孤、地官节或斋孤。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祭祖先等活动,以表达追思先人、安慰鬼魂之意。
    鬼怪之说,古已有之。远古时代的人们由于艰难的生存境遇以及对死亡的恐惧,产生了万物有灵的观念。
    人的灵魂飞升为仙或下落为鬼成为社会的一个普遍观念。时至今日,鬼灵的观念虽早已被科学所勘破,但仍然有大量信众。从中便可以看到,有神论与无神论的斗争必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在我国的春秋时期,曾经出现过一股无神论思潮。处于春秋末期的孔子不语怪、力、乱、神。同时,孔子“敬鬼神而远之”,提倡祭祀祖先,但反对鬼神。
    荀子有一颗逻辑的心灵。他总是以其惯常的逻辑思辨力去考察迷信之事,开辟了儒家传统中的重智系统。他在天人关系上实现了重大突破,击碎了巫术迷信的禁锢。
    
    荀子开创了儒家的重智传统(资料图 图源网络)
    荀子是个理论家,所以他很少讲故事,但他讲了夏首南面的一个名叫涓蜀梁的人的故事。
    有一天晚上,他独自出门赶路。月光洒落在他身上,投下一个黑黝黝的影子。他心里很紧张,于是急匆匆地走,当他低头看时,发现那个影子在紧紧追赶他。
    他登时蒙了,怀疑一定是有一只小鬼缠上自己了!猛地抬头一看,更是吓得魂不附体。原来他自己的头发因为匆匆行走,而飘呀飘的。
    他认为一定是又来了个长头发的长鬼啊!于是,拔腿回头就跑。他跑得越快,“小鬼”和“长鬼”也跑得越快。跑呀跑,始终摆脱不了两个鬼魂的纠缠。跑回家,终于力竭气衰而死。
    涓蜀梁生性愚蠢且胆小,将自己的影子误以为是鬼,疑鬼缠身,最后失气而死。真是可悲、可叹、可怜之人。
    荀子认为之所以“见鬼”,主要是因为胆小误判,缺乏明辨的智慧。生活中,我们往往因为自己精神不振,引起思虑不清,导致错误的判断。
    
    心思不定,难免会思虑不清(资料图 图源网络)
    荀子说:“凡观物有疑,中心不定,则外物不清;吾虑不清,则未可定然否也。”我们观察事物之所以有疑惑,要么是内心不平静,要么是受到外界的事物的迷惑。
    思想混乱之时,就不能判断是非。如在昏暗中走路的人,看见横卧的石头就以为是趴着的老虎,看见矗立的树林就以为是跟随着的人,这是昏暗蒙蔽了他的视力。
    所以,当我们认为有鬼时,要么是外力扰乱了我们的感觉器官,要么是距离、环境掩盖了真实事物。俗谚有言:“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
    《晋书·乐广传》中记载了杯弓蛇影的故事。乐广在河南做官时,有一至交好友。二人经常一起饮酒,但在自家的一次酒宴后,好长时间没有见面。
    乐广问朋友为何不来家里坐坐。友人回答说:“前些日子来你家做客,承蒙你给我酒喝,正端起酒杯要喝酒的时候,看见杯中有一条蛇,心里十分恶心,喝了那杯酒后,就得了重病”。
    乐广是个有心人,他经过分析,认为杯里的蛇当是自家墙上挂着的弓捣的鬼。乐广猜想杯中的影子就是弓上的那条用漆画的蛇了。于是,他再次邀请朋友来自家饮酒,并给朋友解释了其中的缘故。朋友心中疑团解开,病自然也就好了。
    
    因为一个影子,让乐广的朋友得了重病(资料图 图源网络)
    荀子告诫我们,当我们用疑惑不清的心去判断疑惑不清的事物,判断一定不得当。
    有人得了风湿病却想敲鼓来驱除疾病,并烹猪求神,那就一定会有打破鼓、丧失猪的破费,而不会有治愈疾病的幸福。
    所以这种人即使不住在夏首的南边,却也与涓蜀梁没有什么区别的了。正所谓:世间何尝有鬼魅,胆小误判是根源。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