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芥子园画谱》对绘画过程的讲述,程序清楚明了,语言平实流畅,搭配示例图画,实操性强,外行人看着十分舒服,是很好的入门教程 近代中国国门洞开,西学渐入,如梁启超这样的进步人士曾高喊“中国画衰败之极”,陈独秀、徐悲鸿都曾主张摒弃传统画法,“笔墨当随时代”的呼声愈强,这些批判的声音逐渐追本溯源,矛头直指传统国画“入门指南”《芥子园画谱》(也称《芥子园画传》)。展览中有一套清代《芥子园画谱》,其中第三集,是康熙时期原刊本,是用开化纸木刻饾版套色水印而成,原为线装,现装裱为册页,第一册存71单开,第二册存94单开。通过此本可以看到它的本来面貌,其雕刻刀法之精良,印刷手法之巧妙,套印之准确,颜色之匀称,都是后来翻刻本所无法比拟的。此集从收藏印记可知此书在清代曾由铁岭李鸿仪收藏。 作为学画者起步阶段的教材,《芥子园画谱》曾扮演过很多名家的启蒙老师角色。齐白石年轻时做木匠,得到一本《芥子园画谱》,为其走向画坛开启了一扇大门。13岁时,有人送给山水画大家陆俨少一本《芥子园画谱》,他从此如饥似渴临摹。潘天寿年少时无人指导,习画靠的也是一本《芥子园画谱》。 资料图 花卉册之一,清,唐桂凝,唐桂凝则是清代难得一见的女性花鸟画家。这些画作在展览中一并展出 资料图 花卉图册之一,明,项圣谟,项圣谟为明末著名书画收藏家和画家,画风严谨写实,花鸟画写意与工笔结合,画风对后世的恽寿平、蒋廷锡都有一定影响 《芥子园画谱》的诞生得益于清代著名的戏曲理论家李渔的一力促成。李渔是个涉猎广泛的杂家,他的《闲情偶寄》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全面系统的戏剧理论著作,也是一本造园学名著。他曾在金陵期间开了一家刻书卖文的书肆,取名芥子园。“芥子园之地,不及三亩……地止一丘,故名芥子,状其微也,往来诸公,见其稍具丘壑,谓芥子纳须弥之义。”芥子是芥菜的种子,极其微小,须弥是古印度名山。“芥子纳须弥”寓意佛法无处不在。李渔一生中构筑了众多园林,金陵芥子园最能代表其才思,从记载中看,芥子园将建筑和树木有机结合,亭台楼榭掩映与树木怪石中,是中国古典园林布局的楷模,不过自李渔移居杭州后,芥子园三易其主,并遭洗劫,至民国初期已经是一片菜园了。 李渔精于美学却不会画,在《芥子园画谱》的序言中他坦言自己“平所爱山水,但能观人画而不能自而画”。一次,李渔和女婿沈心友谈论绘画,谈至初学绘画者入门难,遂商定要编簒一本供学画者自学的范本类教科书。沈心友拿出自家中所藏的李长蘅画山水画课徒稿43页,请山水画名家王概整理增编至133页,书中将山水画的技巧分门别类介绍,后附古人山水画范本,作为初学者普及教材,康熙十八年(1679)以木版彩色套印成书。这本书的出版有赖于李渔大力帮扶,故书名借用了他书肆的名号。此后又经过多次添改调整甚至重编,使书的结构更为完整合理,今天看到的《芥子园画谱》,多为光绪时巢勋临摹本的版本。 成熟的《芥子园画谱》共分四集:第一集山水,介绍树谱、山石谱、人物屋宇谱,为清初王概以明李长蘅的课徒稿增编而成;第二集兰竹梅菊,介绍中国画中最常见的四种花卉的画谱及绘画技法;第三集草虫花卉翎毛,由王蓍、王概、王臬三兄弟合编而成,介绍了各种花鸟草虫的画谱,内容非常丰富;第四集人物,是书商根据丁臬“写真秘诀”杂凑其他画谱集结而成,以及汇集名家人物画谱的“增广名家画谱”。各集首列画法浅说,次列图例,并附有简短说明。 资料图 画谱中,有画花卉浅说、画诀、画花卉起手式及古今诸名人图画,初学花卉画以此作为教科书,可以从中学习花卉画的用笔、写形、构图等基本技术,画谱在传播花卉画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兰竹梅菊谱,首先追溯了画法源流,简要介绍历代画兰、竹、梅、菊能手及其师承关系;次详画法歌诀起手各式,皆由简到繁地介绍兰、竹、梅、菊的画法及图式;最后附以古今诸名人图画。 《芥子园画谱》对绘画过程的讲述,程序清楚明了,语言平实流畅,与形象的组合搭配,在局部中参透画理,再“以一画收尽鸿蒙之外,即亿万万笔墨”,将形象的各种状态、变化也图绘出来,直指操笔作画之要领,外行人看来最为舒服。对观者基础要求起点低,自然让人有想学画的欲望。 《芥子园画谱》以图解技法为主,文字详尽充满诗意,采用了前人画评中的精华文字,逐渐成为画家授徒的主要工具,如一套绘画操作标准。其中的兰竹梅菊谱,学术界有赞其为中国传统花鸟画的经典之作,但艺术的事何时能这样简单便捷,画界不乏大批人贬它画法呆板,禁锢了学习者的创造力,泯灭画家的个性与灵性,“出现陈陈相因、因循守旧和程式化的弊端”,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晚清画坛上的不佳风气。徐悲鸿就说它“害人不浅”,照谱画下来会“每况愈下,毫无生气”。黄宾虹也曾感慨:“后人购一部《芥子园画谱》,见时人一二纸画,随意涂抹,已觉貌似。作者即自鸣得意,观者亦欣然许可,相习成风,一往不返……后世因为与习见者不同,悉弃不取,故流传者得其一二,见以为名家面目,如是而止,即如《芥子园画谱》是已。自《芥子园画谱》一出,士夫之能画者日多;亦自有《芥子园画谱》出,而中国画家之矩镬,与历来师徒授受之精心,渐即澌灭而无余。” 毫无疑问,在信息传播相对单一的语境下,《芥子园画谱》客观上为习画者提供了简便的学习蓝本,示人以门径,解决了画家们在进入艺术创作之初,无老师指导时的技术疑问,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到传统花卉的绘画创作,顺应了大众艺术启蒙的风向,影响画坛两百多年。直到今天,仍有人在学画启蒙阶段对《芥子园画谱》研究摹写、画必有据。至于止步于画谱,毫无创新的现象,实在是个人缺乏齐白石衰年变法之魄力罢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