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诗词文章传颂千年深入人心,墨宝也有如著名的《寒食帖》等法书几十幅流传后世,唯独存世画作凤毛麟角,传出自其手笔的也不过两幅。一幅是现藏中国美术馆的《潇湘竹石图》,另一幅是多年前流失海外、最近媒体报道由佳士得拍卖行征集到并即将上拍的《枯木怪石图》,预估起拍价最少为4.5亿港币。有关这件作品的学术价值、真伪考证,同样争议不断。 苏轼少小知画,“不学而得用笔之理”,绘画题材相当宽广。最为人熟悉的是墨竹、树石,现存传为其作品的两幅画正是这一主题。他实际上也画山水、人物,草虫、禽鸟等偶一为之。 苏轼对自家山水很是自负,谪居黄州时给人写信:“画得寒林、竹石,已入神品,草书益奇,诗笔殊减退。”可惜他所营造的“寒林”今已无从得见,也不见古人评论。人物画他画过弥勒像,“游戏翰墨”,被时人赞誉为“笔法奇古,遂妙天下,殆稀世之珍,瑞图之宝”。好友李公麟是人物画大师,据记载两人有过无间合作,一起画过如《憩寂图》 《渊明濯足图》等,李公麟画人物,苏轼就画擅长的竹石。 苏轼画像 苏轼画画没有师承,自出新意,唯独墨竹这一种学的是挚友文同。文同字与可,是苏东坡的从表兄,官至湖州知州,虽死在赴任的路上,仍世称“文湖州”,同样诗词书画四绝。苏轼称:“吾为墨竹,尽得与可之法。”当然他也肯定自己的墨竹别有开拓,诗曰:“东坡虽是湖州派,竹石风流各一时。”照宋人的说法,就是“运思清拔,其英风劲气来逼人,使人应接不暇,恐非与可所能拘制也”。 “元四家”之一的吴镇,以画墨竹闻名,他就尤喜苏轼的画。有一幅藏于美国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的吴镇的《墨竹图》,墨色极为灵活生动,被认为是其墨竹画中的经典之作。吴镇在题跋中记到,苏轼在湖州任职时,有日游山忽遭风雨,躲雨时就着烛光捕捉到了风中之竹的摇曳姿态,原作后被人刻在壁上,日后他云游至此,“因摩挲断碑不忍舍去,常忆此本,每临池,辄为笔,想而成,仿佛万一”。反观《潇湘竹石图》,远景烟波浩渺,水雾弥漫,前景用淡墨绘制石头,嫩竹却施之重墨,有超脱尘外之气。竹叶的画法展现出书法的深厚积累,灵动轻巧,笔端的飞白仿佛清风拂过。 苏轼另一创作颇勤的题材,便是摹写各种枯木怪石。据说总有人来求字,他挥毫写累了,就画“枯木拳石”充数。谪居黄州时,米芾来拜谒,他看到的苏轼是这样的:“初见公,酒酣,曰:君贴此纸壁上,观音纸也。即起作两枝竹,一枯树,一怪石。”米芾生性狂傲,但对东坡的树石倾倒折服:“子瞻作枯木,枝干虬屈无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无端,如其胸中盘郁也。” 《枯木怪石图》 《枯木怪石图》,画幅本身并不大,画心纵26.5厘米,横50.5厘米。画面线条都很简洁明了,怪石盘踞左下角,画出了石头尖峻硬实的质地,而石头的皴法却又像龙卷风的中心一样旋转着,造成运动的态势,确是“丑态横生”“怪怪奇奇”。石头左侧冒出几丛竹叶,右边是旁逸斜出、伸展如鹿角的枯木,没有树叶,树干到树梢盘结扭曲,虬枝峥嵘,凌空舒展,直冲苍穹。整幅画亦静亦动,在奇特盘旋的笔意中显露出雄强的气势,令人超拔警醒。倒颇能想见几分苏轼的意趣和襟怀。 据传《枯木怪石图》是苏轼任徐州太守时,在安徽萧县圣泉寺所作的一件纸本墨笔画作,至今已有千年之久。画上无款,有米芾、刘良佐的题诗,接着宋高宗赵构“绍兴内府”的印,与南宋金石学家王厚之的印。元初著名书画家鲜于枢,以及元末诗人俞希鲁都有题跋。另据鉴藏印可得知,至有明一代,此画又辗转曾为朱元璋养子沐英的家族、藏书家李廷相所藏。据传北洋政府时期,《枯木怪石图》与《潇湘竹石图》曾皆为京师古玩店“风雨楼”所藏,两幅画后被一白氏人物买得,他将《潇湘竹石图》转手卖给了邓拓,后者1964年将其捐赠给中国美术馆;《枯木怪石图》则传于1937年流入日本,杳无音讯,如今重现拍场。 《潇湘竹石图》 徐邦达在《古书画过眼要录》对《枯木怪石图》的鉴定意见是“苏画传世真迹,仅见此一件”。他考证刘良佐,以及刘在题跋中提到出示此画给他鉴赏的冯道士,其人均无考,“更后米芾书和韵诗,以尖笔作字,锋芒毕露,均为真迹无疑”。但现在也有学者不同意他的观点,举证充分地论证米芾诗题真伪存疑,很有可能是南宋人临写的。 南宋费衮撰《梁溪漫志》记载:“东坡所作枯木竹石,万金争售,顾非以其人而珍重哉。”苏轼的画在南宋时已极为值钱。鲜于枢在题记中写道:“右东坡枯木丛筱怪石图,世间传本甚多……”曾化身千百的《枯木怪石图》,留存至今的仅此一件,即便苏画米题均非真迹,也是流传有序、弥足珍贵之作。《潇湘竹石图》同样存在真赝之疑。1983年11月,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专家对《潇湘竹石图》进行了鉴定,启功和徐邦达认为此画非真,而杨仁恺和谢稚柳则认为是真迹。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