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姚海涛 立秋节气早已过去,而秋味还很浅淡。 风中有秋天的味道,但是阳光依然辣眼睛(资料图 图源网络) 在高达30度以上的炎热秋初,人们呼唤着物候学意义上秋天的到来。如果五天平均气温稳定在22度以下,真正的秋天就来了。 一年有四季,季季各不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各有职分。无疑春天与秋天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两个季节。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农人“喜看稻菽千重浪”,在经历长时间的耕耘之后,他们等待着秋天的收获。 金榜提名的学子拿到了沉甸甸的录取通知书,马上就要踏上了开往心仪大学的列车,开启人生另一段旅程。在经历难耐的酷暑之后,人们即将迎来天高云淡、凉风习习的天气,也算是另一种收获了。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资料图 图源网络) 有得必有失,有喜必有悲。古又有“春女思,秋士悲”之说。从这个意义上,春天与秋天分属于男女伤怀的季节。 诗人是敏感而多情的,所以,秋天也极易牵动诗人的情思。“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心上之秋,也就是愁字了。 秋与愁字型上的相近,也注定了二字意义相关,奠定了秋悲的基调。离人害怕秋天的来临,因为大雁南飞带走的可能也有爱情。 古人认为,秋天是上天杀伐万物的时节。于秋气肃杀、草木凋零、蝉声凄切、北雁南飞之际,诗人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诗经·蒹葭》里满眼的芦苇霜花,空旷、萧瑟、冷落的河边,不知身在何方的伊人,轻轻地向我们诉说着一段缠绵的爱情往事。这是一个深秋的故事,必有一个悲伤的结局。 北方有佳人,遗世而独立(资料图 图源网络)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秋天怎么能少得了秋风与黄叶呢?屈原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 于是,秋风与黄叶成为秋天标志性意象。欧阳修闻秋声而为赋,发出“噫嘻悲哉!此秋声也”的慨叹。 秋风吹黄了叶子,凋零了万物。秋天的色调是黄和红。所以,在树树秋声、山山寒色的时节,诗人因思念家乡而看到了“山山黄叶飞”;因林中远足,欣赏到了“霜叶红于二月花”。 因思念友人,在一个秋日里,写下了名句“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在涌动的无尽秋色里,沉醉在“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物我两忘里。 刘禹锡一改古人悲秋意绪,发出“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千古一叹。 诗人甩掉了悲秋的诗歌传统,目光聚焦于那只独自振翅高飞的鹤——它凭藉矫健的身姿,冲破肃杀的枷锁,排云直上。那是一只勇敢不屈、锐意进取、自信放达的鹤,也是诗人自我的化身。秋天到底是悲凉肃杀还是清澈高远,就看你怎么看了。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资料图 图源网络) 秋天真的要来了,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是否可以送给友人一句遥远而温暖“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这定会让友情更加醇厚。也可以邀三五知己,欣赏秋叶之静美、秋月之无声,还可以共同叹一句:“天凉好个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