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蒋丰 或许,已经没有人记得了。1910年3月12日,在日本香川县三丰郡和田村的一个农家里,一个男孩呱呱落地了。所谓的农家,就是与“穷”字联系在一起的。所谓“穷”,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贫穷,而且与“穷得无法读书”联系在一起。这个孩子的父亲叫大平利吉,从小因为这个“穷”字,没有读过什么书,也没有什么学历,成年后却因为肚子里面有一点点墨水,而成为村议会的议员,还负责村里的水利工程。 香川县风光(资料图) 这位“穷”父亲饱尝了“知识改变命运”的滋味,他决心让这个孩子一定要好好读书。于是,在孩子渐渐长大以后,他不但自己教给孩子一些浅显的汉字,还把孩子送进小学。那个时候的日本,检测一个人是否有学识修养,常常是看他掌握多少汉字。就因为这个风气,这个孩子从喜欢汉字到渐渐地喜欢上了汉学。在小学升入中学的考试中,这个孩子的汉语成绩仅仅比国语(日语)成绩低了两分。从那以后,这个孩子更是如饥似渴般地读了大量汉学著作,这其中包括《老子》、《庄子》等。 也许有人会问,一个日本人,在青少年时代就熟读中国的《老子》和《庄子》,对他日后的成长有什么益处呢?别急,容我慢慢道来。 这个从乡村走出来的孩子,大学毕业一年就升任横滨税务署署长,从此一路顺风顺水高歌猛进。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他有幸在中央阁僚池田勇人的身边工作,并且深受信任。 日语假名由汉字演化而来(资料图) 由于他熟读老庄,深刻地明白“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的处世之道,早在1938年就提出了“椭圆哲学”的处世理论:“行政有如椭圆,有两个中心,使两个中心保持平衡而紧张的关系,便可说是高明的行政”。当时,他负责税务署的工作,就把这套哲学推广到税务工作上,后来他又推而广之地用“椭圆哲学”处理了派系关系、国际关系。在日本,有人称他为“哲人政治家”。 但是,他在池田勇人当选为首相之后,却因为种种原因未能进入内阁。多年苦心孤诣地经营,在接近成功的时候却遭遇滑铁卢。偏偏天意弄人,他的政治生涯遭受挫折不久,最喜欢的长男大平正树英年早逝,这个打击几乎是致命的。 半年之后的1965年1月,他给自己的后援会会报《东京通信》编辑部写了一封亲笔信,题目就是《祸生得意,福育隐微》,显然这是从中国的《老子》“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转化而来的,他认为这句话最能够表露自己的心境。 福祸相依(资料图) 其实,在知天命之年冷不防从平步青云的高台上猝然跌落,事业受阻、至亲痛失,几十年的生命建构统统被摧毁,这段时期可以算是异常艰难。能够帮助他从痛苦中走出来的,是他少年时代就爱不释手的中国老庄哲学。他在自己的亲身经历中真正读懂了祸福相依的辩证关系,用了三年时间的蛰伏,做足充分的准备,再一次回到政坛。 现在,我可以告诉你了,这个从读书时就喜欢老庄哲学的人叫大平正芳。在成为日本政治家以后,他把《老子》的“治大国如烹小鲜”当作自己的座右铭。在成为日本政治家以后,他经常书写的内容有“水深川静”、“天道无亲,大巧若拙”、“真味是淡,至人是常”、“明静止水”等等,这几乎都是中国“老庄”的点化。 1972年,大平正芳与时任日本首相田中角荣、日本内阁官房长官二阶堂进一起访华,与中国的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一起实现了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上个世纪70年代末,中国启动了改革开放的大幕,有幸的是,中国的“小平”遇到了日本的“大平”。 大平与小平(资料图) 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中国北京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他把中国追求的“四个现代化量”具体量化,表示到二十世纪末,中国要争取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人均1000美元,实现小康水平。邓小平自己把这个目标称为“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即“小康之家”。大平正芳呢,对此心领神会,决定日本政府将向中国提供日元贷款和技术合作。“两平相遇”,一个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一个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助推者。 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40周年的纪念年头。今年10月23日,更是时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访问日本40周年的日子。在这样一个历史时分,我们不应该忘记已故的日本前首相大平正芳,他内心中盘缠萦绕的“老庄”或许就是他推动中日友好大业的一份思想和情感的动力。 (编辑:灵瑾) 本文为腾讯道学转载文章,已获作者授权发布。文/蒋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