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武 灯红酒绿,纸醉金迷,大城市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 大城市是资本的聚集地,也是年轻人竞相角逐的名利场(资料图 图源网络) 而农村,在那资本之光照耀不到的角落里,就只剩下了老人和孩子。剩下的孩子成了留守儿童,剩下的老人则成了空巢老人。 隔壁的老奶奶病了,她的大儿子不在家,几个女儿也都在外打工,小儿子开着车把她送到医院后又匆匆走了,留下她一个人在医院里输液治疗。 下午下了班我到医院去看她的时候,病房里只有她一个人,在病床上躺着。看到我后,她微微一笑,坐了起来。 我在床边坐着,听她跟我絮叨着自己的女儿有本事,儿子能挣钱。 可转念一想,就算儿孙满堂,个个日进斗金,可在你生病的时候没有一个人能在边上陪你,那又有什么用呢? 从我坐下开始她就滔滔不绝,我能强烈地感受到她想与人沟通交流的意愿,却也能察觉她不停吐露的话语中隐藏的失落。 老人需要的是陪伴和精神上的安慰(资料图 图源网络) 这不就是空巢老人的孤独吗?这不就是繁华背后的荒凉吗? 有谚语道,“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不是累赘,不是一个家庭的拖油瓶,更不是在他们病了的时候往医院一送就可以一走了之的。 相反,老人以其历尽沧桑的智慧,往往能在一个家庭的重大事务决策中给出建设性意见。 老人也需要陪伴,就像没人玩耍的小朋友会哭一样,没子女陪伴的老人会更加空虚、孤独。 作为子女的,总会说自己没有时间。殊不知,他们是被金钱和资本蒙蔽了双眼,把时间都浪费在无聊的聚餐和毫无意义的游戏上了。 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老人内心深处需要陪伴的需求;作为子女的,总觉得把钱给父母,买了山珍海味给父母,就是尽孝,却不明白父母想要的,是他们床头的一点儿陪伴,话里话外的一句唠叨。 话家常,必任何物质利益,更能让老人得到满足(资料图 图源网络) 《论语》有云:“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为老人的高寿而高兴,却也为他们的衰老而恐惧。但亦喜亦惧之间,可曾认真考虑过老人的感受? 一辈子经风历雨的老人,还会在乎生不带来死不带走的钱财吗?还会在乎饭菜是不是可口吗? 当然不会!他们所在乎的,不过是古往今来一直为人称道的天伦之乐、情感依托。 早在两千年前的孔孟时代,人们就把“孝”看的高于一切。 孟子曰:唯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司汤达也曾说过,老人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金钱至上”的观点却悄然改变了孝在这个时代中的含义,改变了人们对老人内心深处呼声的重视。 真正做到承欢膝下,而不是用金钱敷衍二老(资料图 图源网络)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为了让人生不留遗憾,请多花点儿时间陪陪父母陪陪老人吧,毕竟他们才是最需要陪伴的人。而我们,总有一天也会终将老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