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漫谈 >

美男子公孙子都的父亲才是共叔段之乱出镜率最高的人

http://www.newdu.com 2018-09-11 海叔说春秋 newdu 参加讨论

     
    
    公元前772年,郑伯克段于鄢。这是春秋以来最早有记载的正史故事。当年在郑武公王后姜氏的父亲申伯联合犬戎攻破镐京,是为西周历史上的最大灾难,这直接导致周平王迁徙都城到洛邑,而申伯的女儿姜氏也不是一盏省油的灯,在郑武公在世的时候就频繁吹枕边风,忽视自己的大儿子寤生,而溺爱小儿子叔段。郑武公大约没有想到事态会发展到后来的决绝,在否定姜氏的意见后,直接就把寤生确定为郑国的储君,寤生也就是此后的郑庄公。
    
    郑庄公对兄弟的提防是从始至终的,其最大的优势无非就是嫡长子而已。叔段在得到姜氏宠爱而后,自然而然得到部分朝臣们的拥戴,这即形成政治派系,对新继任的郑庄公形成威胁。当年郑武公占据东虢及郐地后,就把郑国的都城所在定在郐国旧地,就是后来的新郑,而以荥阳为都城,外则有天险之地制邑为关口,守住郑国的核心要冲之地。姜氏申请“何不以制邑封之”,郑庄公以“先王遗命,不许分封。除此之外,无不奉命”为由,拒绝姜氏之请。
    
    
    
    而姜氏既不得制邑,则把最为繁华富庶的京城请求赐予叔段,郑庄公是“默然不语”,奈何已是承诺“无不奉命”,只得将京城之地赐予叔段。京城之地本就与郑国都城有相同地位,即是权力最大功劳最多的亲族所驻守之地,在郑国有着陪都的地位,近似洛邑之于镐京。在郑庄公在朝堂上宣布这个重大决定的时候,就遭到大夫祭足、公子吕等人极力反对。但这件事情已没有商量余地,叔段奔赴京城之地,是为太叔段。
    
    《东周列国志》中有所谓“西鄙北鄙之宰,俱来称贺”,太叔段显然是得寸进尺,在没有得到郑庄公允许的情况下,即把西鄙北鄙收归自己,并私自命令“自今贡税,俱要到我处交纳,兵车俱要听我征调,不可违误”,这就是明确的要当国之反贼,此后更是袭取鄢及廪延两座重要城池,完全不顾及郑庄公的兄弟情义和国家的稳定。如此罔顾国法的事情,朝廷中的重臣们都会怎么做呢?
    
    最先站出来的是郑庄公和太叔段的另外一个兄弟,即上卿公子吕。公子吕显然对太叔段的作为非常不满,直谏“缚段而归,方绝后患”,公子吕的这个直谏是在大堂之上,即在众臣面前说出,这即正是郑庄公所想,不管怎么样太叔段都是姜氏爱子,是自己的同胞兄弟,若是不经朝臣之议,就出兵攻伐于礼不合。而朝中臣子们的反对声音,就是郑庄公要的理由。公子吕的忠贞毋庸置疑,但朝堂上的重臣们,其间会不会有类似西鄙北鄙的人物,若随风而倒或是与太叔段里应外合,那郑国的危难,就更为甚。因此郑庄公在朝堂上不能直接答复公子吕。朝中臣子们即便外通太叔段,也无法清楚郑庄公的意图所在。
    
    
    
    而懂得郑庄公心理的便是祭足,公子吕与之商议而后,便是私到后宫中求见庄公,言之厉害,并出谋划策,对外诈称到洛邑朝拜周天子,并对太叔段诱称都城空虚。而郑庄公一路埋伏廪延,而公子吕一路埋伏京城近处,只待太叔出兵即将其捉拿。姜氏得知郑庄公要离开都城前往洛邑,并且带走部分主力部队护持,自以为机会已到,便向太叔段透露机密。这位姜氏以为自己也跟父亲申伯一般,可行内外勾结之策,图谋自己的愿望。哪里知道所有种种皆在公子吕算计之中。
    
    此后即是我们所熟知的太叔段自刎而亡,公孙滑流亡卫国,郑庄公与姜氏黄泉相见。公子吕在这场动乱中功劳显著,受郑庄公之重用,其后征伐四方,皆有公子吕的功劳。虽在不久而后公子吕身染重疾而死,但其子公孙子都也被郑庄公重用,成为军中猛将。《诗经》有云:“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这位公孙子都,正是春秋史中第一位大帅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