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素绚 中秋节在传统节日里的地位,可以算是仅次于除夕和春节了。 不知有多少个中秋节,没有回过家了(资料图 图源网络) 其实,古人对于中秋节的重视,比今人尤甚。《东京梦华录》里记载了宋人的中秋:“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 宋朝的中秋是个不眠之夜,歌舞楼台,通宵达旦,宴饮不停。而无论怎样的欢歌乐舞,其实都无非两点,家人团聚,花好月圆。而若没有了家人在身边,再好的月亮,也都只能徒增忧愁。 中秋之日,花好月圆,却并非每个人都能与家人团聚。 杜甫有句诗:“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窗外是满月,明镜里也是满月。思乡的情绪萦绕在心头,如同刀割一般。因为月满镜明,所以更让人有所思念,让人归心折大刀。 秋夜里,悠扬的笛声,总是催人思乡(资料图 图源网络)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这种浓郁厚重的思念,大概也是古今同理。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明月本无心,却不知被人寄托了多少忧思和怅惘。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只希望将对你的思念,融入月光里,去到你身旁。 可是只怕有时候,连这也成了一种奢念。 年轻时总以为,人生事事都逃不过自己的掌控;可是在世间行走的越久,才越发现,世间之事,人力所不能及的有太多,达不成的心愿也有太多。 十里长亭,终须一别,唯有清风明月相伴(资料图 图源网络) 我们不能控制生老病死,也不能控制悲欢离合,就连这中秋之夜想见个匆匆一面,都成了做不到的事情。 不要说岁岁常相见只是一种美好的寄托,甚至说明年一起赏月的人是谁,恐怕都难以预知。更觉得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当我们体会过无可奈何,也许就会多一点安之若命。当我们明白无常才是世间的常态,再看中秋之月的时候,心里可能更多的是一份感恩和满足。 所以哪怕此时离家千里,哪怕暂时不能相见,也会在此时默默许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纵然不能时时相见,但只要你我年年顺遂平安,能够同赏这一轮明月,便已是人生莫大的恩赐。 举头对明月,低头思故乡(资料图 图源网络) 但其实,这也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