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格物致知 >

孔子诞辰: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人生导师

http://www.newdu.com 2018-09-26 腾讯儒学 杜利平 参加讨论

    文/杜利平
    现在许多家长为了孩子能考进好大学,从小学起就为孩子选名校,择名师
    
    现在的中学孩子课业压力非常重,还要去上各种补习班(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他们拼尽血本,只为买到一套学区房。进不了名校的,还要花重金让孩子上各类名师补习班,不给孩子留出任何自我主导的空间。
    然而把孩子交给名师、名校,就万事大吉了吗?实不其然。因为孩子最终成为什么样的人,除了家庭教育、学校培养的影响外,还有一个自我塑造过程。甚至起决定作用的还是这最后的阶段,将贯穿一个人终生。
    我们都知道,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被称为“天纵之圣”“万世师表”,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名。却不曾听说孔子是谁的弟子,孔子的老师又是谁?这是因为孔子实际上就没有过正式的老师。孔子一生真正的老师是他自己。
    孔子本是贵族后裔,三岁丧父后,被赶出家门与生母相依为命。母子生活艰难,除了母亲为他开蒙,外祖父教他读书识字外,根本没有进过正式的学校,所以也没有真正的老师。
    为了谋生,他小时侯学会了很多粗活。但他十五岁时忽然对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立志于学习。他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他除了向书本学习,也向身边一切有一技之长或者学问渊博的人虚心学习,甚至不远千里去求教。
    其中流传很广的有孔子千里“问道”于老子的故事。说孔子年轻的时候,虽然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
    
    圣人总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不断自我检讨,不断学习(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不远千里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那时交通不发达,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老子早已经迎候在路边。老子不解地问:“仲尼,你研究学问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说:“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子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当孔子告别老子回到家乡以后,他的弟子问孔子,老子这人怎么样?知识渊博吗?修养高深吗?
    孔子对弟子们说:我知道鸟能飞,鱼能游,兽能走,如果想要抓住他们,就应该用箭射鸟,用网捕鱼,用叉抓兽。
    但天上的龙,我却不能知道他为什么可以乘着风云飞到天上去的。我见到的老子,就像龙一样。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才能将他捕获。他的知识实在是太高深莫测了。
    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海不辞水,故能成其深!
    孔子虽无正式的老师,但他在周游列国时,有过多次拜师请教学问的故事和记载: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资料图 图源网络)
    他曾向郯国的国君郯子请教过少皞(hào浩)氏(传说中古代帝王)时代的官职名称;向苌弘——东周敬王时候的大夫,请教过古乐;向襄——春秋时鲁国的乐官,学习弹琴;向老聃,即老子,春秋时楚国人,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请教过礼仪。
    他最小的老师项橐仅有七岁,是春秋时期莒国(今山东省日照市)的一位神童,孔夫子因他聪敏博学,把他当作老师一般请教。而和师襄学琴“三月不知肉味”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
    他学习了礼(礼仪)、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书(识字)、数(计算)等六种才艺,学习了做人的道理,并深入探究社会规律。
    他在学习过程中确立了自己的终身理想和人生使命——推行“仁”,他在那个乱世劝导君王施行仁政,渴望国家安定有秩序,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虽碰得头破血流也不改其志。
    他创立了儒家学说,开创私学,成为万世师表,而他自己一生真正的老师却是他自己。
    孔子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导师。我们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有着什么样的梦想,都要靠我们自己去实现。
    
    路在何方?路在脚下。我们是自己的指挥棒(资料图 图源网络)
    作为家长,我们对孩子的干涉和控制要懂得适可而止;作为孩子,不论你前面的家庭教育、学校培养阶段如何,都不必骄傲和自馁。因为你都必将回归到自我塑造的阶段。这才是人生最重要的阶段。
    前两个阶段其实都是为这个阶段服务的——激活你内心的力量。而这个阶段,自己才是自己终生的老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