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平和5月29日电 (张金川 叶秋云)走近福建省平和县坂仔镇林语堂故居,牧师林志诚的全家福立在左侧,小小林语堂赫然入目,一家人温馨而美好。故居大门前,几位游客正在拍照,“广成北街162号”这块崭新的门牌给这个古朴院落增添一息现代感。 近日,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与中国新闻社福建分社联合拍摄的大型丛书《摄影家眼中的方志》拍摄小分队实地探访位于坂仔镇的林语堂故居。 跨过门槛,迈步入内。左侧一艘“五棚船”放置在草地上,船上挂着“请爱护小船留住童心”字眼。 据林语堂文学馆馆长林秋辉介绍,这艘船叫做五棚船,这是平和特有的船只。船上有五个棚,晴天时可以折叠在一起。“林语堂十岁到厦门鼓浪屿求学,就是乘坐这种船。” 再往前走去,左手边那栋较矮的平房就是林语堂故居,红地砖、黑瓦片,朴素却不失典雅。这座院子是林语堂父亲林至诚传教时所建的教堂旧址,林语堂在这栋小平房里出生,年少时他就在这小小的院落里玩耍。 主房的二楼,狭窄的房间里放置着一个梳妆台和一铺床,床边有一扇小飘窗,微风从窗外徐徐而来。据介绍,这些柚木家具是林语堂一家曾用过的,旧时教堂拆掉,它们被保留了下来。 “小时候的林语堂很顽皮,喜欢从房檐越过窗外爬到高高的屋顶上。”林秋辉说,坐在屋顶上,不仅可以看到巍峨的高山,还可以看到不远处那条西溪流水,最喜欢看到的还是初恋女友赖柏英洗好衣服从河边回来的身影。“那是一扇满具风情的窗口。” 小小的一方院落,留下林语堂许多趣事。两脚踏东西文化,著就八部长篇小说和上千篇散文的文学巨匠林语堂童年时竟如此有趣。 林语堂故居现为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故居内收藏有林语堂从童年到老年各个时期的珍贵照片数十幅,以及林语堂先生的部分著作、书法名家为林语堂故居创作的作品,还有林语堂童年时代的餐桌、竹扒、米桶、蓑衣、斗笠等生产生活用品。 “现在,林语堂文化特色小镇以创建AAAA级景区为契机,大力弘扬林语堂文化。”坂仔镇镇长杨镇源向记者介绍了“语堂文化特色小镇”的打造。 林语堂被誉为“幽默大师”、“世界文化大师”,1895年10月10日出生于平和县坂仔镇。他一生写了60多本书,上千篇文章,读者遍布全球各地。 “只要游客一进来就可以看到处处都体现林语堂文化。”杨镇源介绍说,今有一个团队正在打造整个小镇,只要林语堂书籍中有体现的文化精华,包括对吃、住、行的看法都以不同形式、不同载体体现,达到一种“受教”的效果。 当地在做土楼保护与开发规划时惊奇发现,该镇区附近排列着的七座土楼呈北斗七星之状排列,点缀在万亩柚林之中。林语堂故居与七星土楼群在方向、位置上的联系同北极星与北斗七星在方向、位置上的联系都吻合。这七座土楼和林语堂故居串点成线,形成“北斗七星拱北极”的景象。 杨镇源称,“北斗七星土楼群”是“语堂特色文化小镇”中的一部分,将在环溪楼旁的凤髻峰山顶上建一个“北斗七星土楼群观景台”,让游客在观景台上可看到铜溪两岸的北斗七星土楼群和毗邻的“北极星”林语堂故居。 “林语堂晚年在台湾度过,在台湾受到很多人尊敬。”杨镇源表示,台湾的林语堂故居也保存得很好,里面有很多珍贵的资料和物件。 他透露,现在正在打造的一个文创项目由台湾公司作为总设计师进行规划、设计。 杨镇源认为,台湾设计师在文创方面有很多独到的见解,他们将把林语堂融入设计其中,有助于把林语堂文化推向全世界。同时,共同对林语堂文化进行探索,也有助于两岸同胞之间的感情交流,增进文化认同感。 以台湾山地文化和闽南文化为设计主题的林语堂文博园位于花山溪旁,与林语堂故居隔溪相望,现占地面积约800亩。园里,世上最大的烟斗造型建筑——林语堂生活艺术体验馆,两座蜜柚造型建筑,最大的林语堂立式雕像,两本书叠加造型的京华烟云图书馆,寓意林语堂儿时前往厦门求学3日行程的三日桥等地标建筑,吸引游人络绎不绝前来追寻林语堂的足迹。(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