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衣冠服饰 >

甘肃肃北牧民“改良”蒙古族服饰工艺 传承民族文化

http://www.newdu.com 2018-10-11 中国新闻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娜仁其其格表示,传统绣法属夏噶勒绣法最难掌握。图为夏噶勒绣法所制条纹。 艾庆龙 摄
    
    图为娜仁其其格所制传统服饰(左)和创新服饰效果对比。 艾庆龙 摄
    中新网甘肃酒泉8月16日电 (艾庆龙 杨帆)“坚守的是不仅是一种手艺,更是游牧民族独特的审美,不能丢。”甘肃肃北蒙古族服饰传承人娜仁其其格刚从外地归来,没有休息,便坐在工作台,穿针引线,开始裁剪、缝制肃北蒙古族服饰。
    娜仁其其格出生在甘肃酒泉市肃北蒙古族自治县的一个普通牧民家中,因她在10个小孩中排行老大,从小便被家人当作“小大人”,帮着家人放牧成为日常任务。
    而接触肃北蒙古族服饰则要归功于她的奶奶。“奶奶上了年纪,眼花看不清,无法一个人完成缝制衣服。”娜仁其其格告诉记者,她从8岁时协助奶奶缝制蒙古族服饰,经过5年的学习,她制作衣服的手艺在当地小有名气。
    “肃北蒙古族长期以来生活在高寒山区,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其服饰多取材于动物皮毛,属粗犷豪放风格。”娜仁其其格介绍,肃北蒙古族服饰讲究色彩鲜艳、线条流畅的镶边装饰,喜欢用传统的图案做装点,体现着图案与颜色协调、统一,同时融汇着蒙古族民族对自由、和谐、幸福的渴望,形成装饰与实用结合的艺术形态。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肃北蒙古族人只有在节日庆典等特殊场合才会穿上民族服饰,年轻人因其穿戴比较麻烦且价格昂贵,则会选择内蒙古地区的蒙古服饰。
    眼看当地蒙古族服饰渐“没落”,并且随着老人们的离世,传统的手艺活儿存在失传的可能,娜仁其其格十分着急。
    1990年,娜仁其其格决定在当地开一家缝制传统服饰的裁缝店,重新将剪刀握在手中,凭借记忆,仿制肃北蒙古族传统服饰。“当时,由于记忆模糊不清,登门请教老人们是常事。”娜仁其其格说,裁缝店“颠颠撞撞”勉强为生,相反她的手艺却由生疏变为熟练,掌握了制作14套传统服饰样式的技巧。
    “传承手艺不能仅局限于传统中,还要创新才能更好被民众接受。”娜仁其其格认为,传统服饰颜色仅局限于蓝、黑、红、紫四种颜色,很难被现代人所接受,需要创新才能发展。
    当日,中新网记者来到娜仁其其格的裁缝店,半面墙上挂着各色、各类型的蒙古族服饰。她已将制作传统服饰手法保留融入在流行款式上,目前以制作出百种样式。
    “传统绣法属夏噶勒绣法最难掌握。”娜仁其其格指着正在做的服饰说,别看它外形是几个“横杠”,实际上是由12根粗细相同的线按照顺序排列,不能叠加制作成长短、宽窄一致的花纹。“长时间高度集中,一抬头就会出现天旋地转的感觉。”
    现今59岁的娜仁其其格由于久坐不运动,腰背已出现变形、眼睛近视。但对于她来说,肃北蒙古族服饰不仅是用于遮羞和美观,更重要的是传承民族文化。“将文化借助服饰这一载体,让大家‘穿在’身上,是自己最快乐的事。”
    2008年肃北蒙古族服饰被列入民俗类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地政府也将每周三定为“肃北蒙古族服饰日”,规定每逢周三,必须穿着蒙古族服饰。这一切的变化,对于娜仁其其格来说,是蒙古族服饰文化的回归的一种表现。她说,下一步将建设肃北蒙古族服饰培训基地,面向社会招收学徒,免费传授技艺。“传统手艺不能丢,多一个人学会,便多一种文化传承的可能。”(完)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