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各类图书排行榜,有人认为实在没有必要,一些权威的图书排行榜可能引领了大众阅读,但大多数图书排行榜不过是各种评价机构搞出的带有自娱自乐性质的榜单。没有花纳税人的钱,没有动用谁的权力,不要当真。“图书排行榜有一万个也无所谓”,还是“上帝的归上帝,恺撒的归恺撒;市场的归市场,行政的归行政”吧。 事实上,随着图书出版业的发展与繁荣,图书信息浩如烟海。在此语境之下,许多读者在茫茫书海中还是会茫然失措、不知所从,难以选择到适合自己阅读的好书、新书,选择图书也就具有很大的盲目性。此时,图书排行榜便是他们的参考指南,一些读者甚至会成为图书榜单的俘虏。曾有报道称,每到年底,图书排行榜最为五花八门,少说有数百个。这恐怕并不是帮忙——当榜单太多太乱,读者到底该参考谁、相信谁? 另一事实是,一些图书排行榜在“为读者发现好书,为好书寻找读者”的动听名义之下,都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在榜单中大量夹带私货。比如,曾有某出版社被爆在其捣鼓的“年度好书”中,大部分都是自己生产的“娃娃”,属于典型的“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据说一些电子书城、媒体、书店、图书研究机构等推出的图书排行榜,更是“无利不起早”,搞纯商业化的操作,让出版社、作者花钱“买榜”,榜单成了“傍单”。这实质是对读者的欺骗。 在欺骗读者之时,大量有失客观公正的图书排行榜还会混淆视听、误导行业,不利于图书出版业朝着健康方向发展。盘点图书排行榜,不仅是为方便读者的阅读选择,还有一种用意,那就是展现图书出版业在某个阶段的发展亮点,问诊图书出版业的过去,引领图书出版业的未来。如果排行榜不能以阅读量、销售量为基础指标采集数据,就不光是误导读者了,更是在误导行业,不利于行业由量的提升走向质的突破。 由此观之,对图书排行榜加强引导和管理,使之少些、精些、权威些,这才是对大众阅读负责。有关部门或行业协会可对图书排行榜制定一个指导性意见或规范性文件,明晰其定位,明确其文化与公益属性,免得其在商业与文化之间摇摆,甚至借榜逐利。不久前,有关部门就下发了《关于开展2018年全民阅读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确要求2018年将广泛开展各类全民阅读活动,加快建立全民阅读推广服务体系,不断加大保障力度推动重点群体、困难群体、特殊群体阅读,加强对各类图书排行榜的引导和管理。 同时,在我看来,权威部门或独立机构还应当在某个阶段(比如一年、半年或一个季度)推出相对公平的“国家书单”或“权威书单”,给读者当一个好帮手。 当然,长远看,还应当探索建立一个更公正的图书评价体系。何勇海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