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针对我省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如何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矛盾”的问题,采访了黑龙江大学博物馆教授、民俗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于学斌。 于学斌坦率地说:“加强传统村落景观的保护,刻不容缓。仅以我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莽格吐乡莽格吐村为例,全村400余户,目前仅剩80余栋土草房,而在这80余栋土草房中常年住人的家庭不到一半。”于学斌认为,在当前我省农村经济、文化大发展的背景下,传统村落景观的保护和安放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否则不仅我们的文化会丢失,而且会直接影响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后劲。 观点一:特色城镇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应以传统村落文化为底色 谈及目前我省村落文化建设中的特点,于学斌说,现在的村落文化建设热衷于道路的硬化、广场的建设、亮化工程和村容的改造,而对传统的民居及其相关的物质文化设施没有保护举措。 传统村落景观的消失实际上失去的是村落的文脉。文脉的消失不仅仅使村落形态和肌理发生了改变,更重要的是失去了历史的延续性。于学斌认为,我省当前的特色城镇建设、美丽乡村建设都要以传统村落文化为底色。传统村落景观具有浓厚的乡土文化特色,是我们的标识;传统村落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文化基因,保护住这个基因便守住了我们民族的魂魄,我们的城镇才有灵魂。 “作为逐步退出生活的村落文化已然成为我们的文化遗产,我们要怀着崇敬的心情对其倍加珍惜和爱护,它是我们的祖先在千百年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生活文化,承载着乡村记忆、乡土记忆和历史记忆,弥足珍贵。”于学斌深情呼吁。 观点二:在传承传统村落文化的基础上实现文化认同、情感归依 去年10月,于学斌带领团队在齐齐哈尔市莽格吐村做入户调查时,很多家庭都是锁头把门,除了一些忙于农活,绝大多数家庭是在外地打工谋生。团队做的是地毯式挨家挨户调查,全村400余户中只有163户接受了调查,许多家庭就是老人和孩子。在这163份调查问卷中,一人一户或者两人一户的家庭就有80多户,这80多户都是老年家庭。 “目前乡村没有了吸引力,空心化、空巢化现象严重,许多村落变成了老人留守的村落。”对此,于学斌建议说,传统村落景观是基于当地的自然环境建立的,所以每个家庭、每个村子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一座房屋,每一把农具,每一个老家什都有人们的记忆,是人们情感的寄托。“传统村落景观能唤起人们的乡愁情结,激发人们对家乡的热爱。我们保护好传统村落文化,实际上是在实现乡村振兴过程中保护着我们的精神家园,在传承传统村落文化的基础上实现文化认同,情感归依。” 观点三:开发利用传统村落文化资源中要避免碎片化开发和无序发展 于学斌认为,传统村落景观不仅仅是软实力,同时也是硬实力,是宝贵的文化资源,具有很好的经济价值。 “传统村落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全面,要系统化、立体化、规模化、规范化,避免碎片化开发和无序发展。”于学斌说,在物质层面,要依托自然风光,挖掘固有文化传统,保护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景观、风貌,展示传统村落、庭院、房屋等特点。在精神层面,注重内涵挖掘,传承传统的生产、生活、文化娱乐、宗教信仰等生活方式。 此外,保护和传承中的城镇,注入的传统村落文化要确保真实,村庄肌理、街巷空间格局,建筑外观、材料、户型与结构、院落组织等都要体现其原汁原味,只有真实的才有价值,才有吸引力。在以传统村落文化为底色的特色城镇打造方面要统筹规划,避免一哄而上,避免出现新的同质化现象,重点打造交通条件便利、传统文化保护好的村镇。 韩雪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