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琴棋书画 > 其它 >

书法用笔 三种“发力”技巧

http://www.newdu.com 2018-10-16 书画界艺术 newdu 参加讨论

    所谓“发力点”
    
    是指在运笔过程中,
    
    手臂用力最重之处和锋变最大之处。
    
    书法笔法的变化是极为复杂的,
    
    尤其是行草书,很难以定量分析。
    
    在“发力点”这个问题上变化就十分复杂。
    
    我们发现在传统经典行草法帖中,
    
    古人在“发力点”技巧的运用上是非常有机巧的,
    
    手段也是非常多样的。
    
    我们分析大体有,
    
    常规式(或称经典式)、
    
    均衡式和变异式三种“发力点”的技巧。
    
    
    
    常规式
    
    常规式的“发力点”
    
    主要在笔画的两端和直折处,
    
    其“发力点”相对比较固定。
    
    比如汉隶和唐楷比较典型。
    
    不管其风格是有多大差异,
    
    但在每一笔发力的位置上是非常固定的。
    
    凡隶书“蚕头”和“雁尾”的部位必是“发力点”;
    
    凡楷书“藏入”、“顿收”、“折笔”和“钩根”的部位
    
    必是“发力点”的位置。
    
    行草书中王羲之、董其昌、赵子昂是典型之例,
    
    尤其是赵子昂更趋于经典化,
    
    其“发力点”几乎完全恪守楷法法则。
    
    其风格是工整、平稳和娴雅。
    
    
    
    均衡式
    
    均衡式的“发力点”实际上是没有清晰的发力点。
    
    小篆一系比较典型,尤其铁线更为典型。
    
    朱耷、怀素的草字
    
    也具有明显的均衡“发力点”的特征。
    
    
    
    变异式
    
    变异式的“发力点‘可能是落在点画的任何部位。
    
    相当多的魏碑楷书具有清晰的这点特征。
    
    与常规经典式的”发力点“比较,
    
    我们发现,它有的按常规”发力点“发力,
    
    更多的是不按常规的”发力点“发力。
    
    如以撇为例,
    
    常规的”发力点“是在起笔处,
    
    极为少见将’发力点”下移到别处,
    
    而北碑撇的“发力点‘可以设在这一笔的任何部位。
    
    这种”发力点“的变异
    
    会直接造成线形的变异和风格上的差异。
    
    故而形成了北碑的一石一格、一石一貌的现象。
    
    在行书体系中,
    
    在“发力点”上变异较大较明显的
    
    当属米芾、郑燮、王铎和张瑞图。
    
    米芾、郑燮和王铎
    
    是从常规经典式“发力点”技巧和锋变中蜕变而来,
    
    而张瑞图的“发力点”与锋异变则走向了另类。
    
    当运笔均衡发力时,
    
    锋变小,点画多显长短之别而少重轻之异,
    
    其节奏也就不清晰明快;
    
    当运笔不均衡发力时,
    
    锋变跌宕,点画线形变化必然丰富,
    
    节奏自然清晰强烈。
    
    
    
    在评价笔法的好坏高下时,
    
    审其“发力点”是否准确而精到,
    
    “发力点”的变异是否精妙而奇巧,
    
    应该是一条不应忽视的标准。
    
    因为它可以直接反映出书者的功力和造诣。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