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 很多人把“仁”称为儒家思想的内核,从伦理道德上说,这当然是有道理的。但儒学并不只是伦理道德的学说,它是和西学中的宗教、伦理和哲学都可以对话的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谈宗教就要谈“天”、谈“天命”;谈哲学,就要讲“诚”了。这个“诚”字,是儒家思想体系中的一个很关键的概念。 儒家“诚”的思想 “诚”是儒家思想的根本世界观。“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在儒家看来,没有了“诚”,就没有了一切,一切都依“诚”而存在的。“诚”就是“真”,是客观的存在。“诚”就是客观实在,以及客观实在的属性与规律。“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意思是说:顺应天道自由的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充分地体现自己的存在,就是“仁”;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就是智慧。说到这里,大家就应明白了,“诚”等同于现代意义上的“真理”。当然“诚”的概念不只于形上,也包含形下,也就是说,它既是真理,也是客观事实本身。有人说儒学是存在主义,也有人说儒家思想是理性思维。道理也就在这里。 儒家的哲学观就是用“真理”(诚)来勾连起天人合一的理念的。“我”的存在和世界的存在都是依于“真理”(诚)而存在的。率性从道,做真实的自我。“诚者非自诚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儒者不应只内求心性,还要外明事物之理。要做到科学理性地对待物的世界,就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要做到合理地处理好和外我(他人)的关系,就要体己惜人。 “诚”的彻底认知几乎是不可能的,“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一旦进入化境,则“至诚之道,可以前知”这不是唯心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知史可鉴今。所以,明事物之理,也必能依其规律,断其未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