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学入门 >

修道这些事儿:为家、为国亦为万民,修行终归于道隐无名

http://www.newdu.com 2018-11-06 腾讯道学 武当玄拙 参加讨论

    文/武当玄拙
    一提到道教的修真理想,很多人都会把南华真人庄子搬出来作为象征。庄子最为世人所知的是那一场蝴蝶梦,梦中他不知道自己是蝴蝶,还是蝴蝶做梦成为了庄子。这一在现实之中遥望理想的状态,成为很多人羡慕的修行。
    
    寄情于山水之间(资料图)
    正如中国文化中寻隐的传统,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难免要历经波折与苦难,因此便要寄情于山水之间,认为出世的隐逸才是真逍遥。也正因此,大众对道教、道人的理解多是与红尘俗世分开去谈论的。殊不知,道教从根底上却是一个积极表达爱国思想的宗教。
    鉴于传统上对宗教的认知,人们似乎很难主观地去接受宗教与政治之间的牵连,这一观点也辐射到了对民族和家国热爱。但其实,修行人鄙弃的是政治权谋的斗争,而非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家国情愫。
    道祖在《道德经》三十五章中写道:“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是说真正有道的明君,其在治理国家的时候并不会放纵个人的私欲去侵害天下万民的利益,因为每一位为政者都能够安分自守,所以才能实现“安平泰”的理想社会。为此,道祖进一步劝诫人们要放弃心中的机巧聪明,不纵情于个人的私利,当自上至下的统治者、为政者到普通百姓都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世上也就再无名利争杀的现象。人人皆能够在现世生活中怡然自得,这正是道教对理想中的家国社会的描绘。
    
    修行离不开一颗真心(资料图)
    信仰道教,首要谈论的第一点便是修真。何之为真?即曰“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当不再去追寻外面五光十色的欲望世界,而是懂得去返照自己的真心如何时,才正是修行开始的时候。而在这份真心中,一定要包含着贺祝“皇王水土万万春”的美好祈愿。
    中国有句古话叫“有国才有家”,正是因为有了大环境中的“安平泰”,才能保证每一位修真者安心于玄理的辨析、隐世的修证。反过来讲,若是生逢乱世,修道者并不会一味地去追求个人的全身,而是敢于去做入世的历炼。待到天地纲有常、常有序,再去做“功遂身退”的功夫,这才是符合“天之道”的修证功夫。
    道教以阴阳理念为修行的根基,若把太平盛世和乱世作为阴阳的不同象征,与之相对的则是道教出世与入世的行为选择,修道人强调的是顺阴阳,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做出不同的修证选择。盛世的归隐去与乱世的入世,皆是在不同的阴阳背景下做出的不同修证,若总是把二者对调去看待,甚至简单粗暴地把宗教信仰等同于出世与无为,这便是对修行的偏差理解,是在以偏概全。
    
    一阴一阳之谓道(资料图)
    《易经》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当把阴阳相互剥离,这便是在以人们的自以为去强行改变天道的法则,是把人的思想凌驾于一切之上的错误。谈论宗教信仰,虽然基于人本,但以人为本并不等于以人为尊,更不是以自我为尊,而是在告知每一位修行者要放下自我的高姿态,懂得去观察天地之间的阴阳变化,并顺势而调整自己的修行方式,唯有顺阴阳之大变,才能为自己的修道找到更加明确的方向。
    而单纯针对道教而言,谈论起皇王水土的家国理想时,这与道教的修真思想和宗教信仰是其一不二的。就道教的发端而论,不论是学界惯常定义的东汉末期的天师道,还是道教内部所遵从的教自炎黄始,除去二者在历史时间上的差别外,会发现道教对历代祖师的追溯均是对独属于中华文明体系的传承。道教崇尚黄老,客观上讲,其中寄托的是一种可供后世人所效法的修道之典型理想。而以黄帝为代表的历代帝王,凡是能得后世万民尊奉者,皆是以家国与百姓作为执政的中心。
    道教虽然追求得道成仙,但若借用权位去谋取长生不老的个人私欲,却从来都不是道教所倡导的在世功行。道祖曰“以百姓心为心”,道教修行中亦有功行双修的理论,是言唯有为普天之下的百姓谋福祉才是人世间的大功行。功行,是得道成仙的捷径,对世人的济度则是道教修证的必须。
    
    家国情怀(资料图)
    而在道祖的道论体系中,不论是家国还是个人,其所遵从的大道在本质上是相统一的。《老子想尔注》中提出一个观点,认为大道兴行时普天之下的民众都在“竞行忠孝”。这是因为,忠于家国、孝养亲人红尘世界中的人伦之道。道教之中常用体用二字来表明虚空之道和实用之物之间的关系,道教信仰的是道,但在道之用上则可以表现为忠君爱国、奉事父母、和睦亲朋、个人修证等等不同方面的内容,其彼此之间并无高下之别。
    南华真人说“道通为一”,若总是执着于去区别修行的方法和途径,却看不到万物背后的同一之道,那么此等修行仍然只是表面的功夫,是还没有找到与天地大道相沟通的枢机所在。
    再回到家国理想之中去看,宗教信仰从来不反对为家、为国、为万民而付出。道教讲为,又讲无为;道教谈论万物,又告诫不执着于物。在家国的信仰中付出了功行,历练了道心,却并不是为了成就自我的名利,而是使“百姓皆谓我自然”。把真正的功行复归于万物之中,道隐无名,这便是修证的大境界。
    

(编辑:西铭)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武当玄拙。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