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大 86版《西游记》部分情节与原著不尽相同,比如,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一节,电视剧中说的是:孙悟空被擒后,太上老君将其置入炼丹炉焚烧,所用之“火”为“三昧真火”。 可见,太上老君是以“文武火”来“锻炼”孙悟空,而非“三昧真火”。(资料图) 但原著中分明写道:“太上老君即奏道:‘那猴吃了蟠桃,饮了御酒,又盗了仙丹,我那五壶丹,有生有熟,被他都吃在肚里,运用三昧火,煅成一块,所以浑做金钢之躯,急不能伤。不若与老道领去,放在八卦炉中,以文武火锻炼。炼出我的丹来,他身自为灰烬矣。’” 可见,太上老君是以“文武火”来“锻炼”孙悟空,而非“三昧真火”。反而是孙悟空自己用“三昧真火”将所偷的仙丹煅成一块,变成了金钢之躯。 “三昧真火”本是道教术语,在道经之中有其特定的含义。那么,文学作品中“三昧真火”的含义功用是否与道经中一致呢?以下我们将对此问题作一探讨。 三昧真火指的是人体在定中所生成的能量,或曰精气。(资料图) 一、道经中“三昧真火”的含义 “三昧”为佛教术语,是梵文Samadhi的音译,又作“三摩地”“三摩提”等,含义颇为广泛,通常指经由锻炼达到的寂定心境,意译为“定”,“正定”等。 “真火”一词,为道教内丹学术语,据胡孚琛《中华道教大辞典》:“真火”指的是“真神之火,无形之神火,先天之火。内丹学认为,有形之火为凡火,如燃烛之火,识神之火;无形之火为真火,如未燃之烛中所含先天神火,元神所含之火。二者的区别在于,凡火乃有形有限的后天之火,真火乃无形无限的先天之火。凡火伤身,真火生神。但凡火与真火也非判然二物。二者的关系如烛未燃时火之潜能与燃时火之现实,不可分离。修行者应养真火,而不使之转化为凡火。”据此,真火在内丹学中的含义可以简单理解为“无形无象的能量”,它一方面不同于有形的凡火,一方面又是有形之火得以生成的前提。 就“三昧”与“真火”二词表面的含义来说,三昧真火指的是人体在定中所生成的能量,或曰精气。这种解释与道经中的解释大体相通,但不尽相同。 道经之中对“三昧真火”的说法很多,且不同道经有不同的解释。其主流意见是:将三昧分为上眛、中眛、下眛,又将火分为君火、臣火、民火,分别对应于人体之心、肾、膀胱(具体对应顺序各道经不尽相同)。 《真仙秘传火候法》:心为之君火,而曰上眛;肾为之臣火,而曰中眛;膀胱为之民火,而曰下眛。三气聚而为火,散而为气,故曰三昧真火也。 曾慥《道枢·指玄篇》:吾有真火三焉:心者君火也,其名日上昧;肾者臣火也,其名曰中昧;膀胱者民火也,其名日下昧。聚焉而为火,散焉而为气。 万尚父《听心斋客问》:心为君火,膀胱为相火,大肠为民火,三火熏蒸,神气乃交……佛书亦曰三昧,三译曰正,眛译曰定,言水火俱正定中生也。 由上可知,“三昧”指的是心、肾、膀胱,“火”指的是凝聚之气(所谓“聚焉而为火,散焉而为气”)。“三昧真火”指的就是凝聚抟结的“三昧”(心、肾、膀胱)之气。 李时珍将人间之火分为十二种,并别之以阴阳。(资料图) 二、道经中“三昧真火”的作用 三昧真火在道经中的作用可分为两面,一是对内,一是对外。 对内一面是就对修炼者的“形体”而言。三昧真火,作为内丹修持达到一定境界的征验, 对修持者自身形体上的作用自不难想象。 《西山群仙会真记》:或而阴鬼作梗,邪魔为障,但于静室中,闭目冥心,升身正坐,三昧真火自起,一烧而魔鬼消散。火过清凉,了无一物。 《修真太极混元指玄图》:内观起火除三尸,内观起火除七魄,内观起火降群魔,内观起火杀五鬼,内观起火下九虫,内观起火除疾病,内观起火炼形质。又曰焚身。 可见,三昧真火起,可以杀身内的“三尸九虫”,销疾除病,降群魔,炼阴质等等。这些都是就对修炼者自身形体的作用而言的。 另一面,三昧真火作用于外,则“鬼神不敢近,水火不能害”。 《修真太极混元指玄图》:右件起火诀,须是有内丹而起丹中纯阳之气,而曰正真之火。若以心为君火,肾为臣火,膀胱为民火,是为三昧真火……内丹起火,鬼神不敢近,水火不能害。 盖三昧真火为道者修持所得的“纯阳之气”,故体性为阴的鬼神不敢靠近。至于“水火不能害”,则涉于不可思议境地矣。 除此之外,道人作法之时,亦会常常请神“与吾放三昧真火”,以烧灭鬼神。 如《高上神霄玉清真王紫书大法卷之四》:法,掐中指上节,取东南气,书符,于患人面前烧召。存神将貌若将军,手擎火输,仗剑,踏火车火云,从东南而至。祝曰:吾奉玉清真王敕,召火轮烧鬼将盖兴,与吾放三昧真火、烧灭鬼神。病人安痊,魂魄安宁。疾。 但这里所谓的三昧真火,由神灵所放出,与内丹修持中人体内升起的“三昧真火”应不是一物,故此处不论。 最后,还有一个问题需要特别交代,即“三昧真火”作为一种“火”,并没有燃烧外物的功能。此点从其含义便可推断得出:三昧真火乃是人体内凝聚抟结之“气”,可以简单理解为无形无象的能量,如若转化,也只能变成人体内某种有形之“火”,而与寻常意义上的“火”毫无牵连。故虽有“火”之名,并无寻常之火的燃物功能。 李时珍将人间之火分为十二种,并别之以阴阳。 《本草纲目拾遗》说:火有阴阳,乃太极之妙蕴。人尽以或为纯阳,不知有阴火。惟圣人知之,故离卦中虚,阳中有阴也。坎卦中实,阴中有阳也……阳火无质,以物为质,然后寄其形以燃物。阴火有质,不必寄形于物,而不能尽焚诸物……濒湖(李时珍)统十二火以分阴阳……人身之阴火二:命门相火,三昧真火……命门相火即人身欲火,与三昧真火皆能自焚不能焚物。 可见,命门相火与三昧真火皆属于人身之阴火,能自焚而不能燃烧外物。 这里所说的“三昧真火”与本文第一节的定义大体相同,也是指人体(或有情)经修炼而形成的先天之气。(资料图) 三、古代小说中的“三昧真火” 有好几部中国古代小说都提到了三昧真火,这里仅以最为著名的《西游记》、《封神演义》为例进行分析。 首先从这两部小说中“三昧真火”的含义说起。 《西游记》第四十一回说道: 这火不是燧人钻木,又不是老子炮丹,非天火,非野火,乃是妖魔修炼成真三昧火。五辆车儿合五行,五行生化火煎成。肝木能生心火旺,心火致令脾土平。脾土生金金化水,水能生木彻通灵。生生化化皆因火,火遍长空万物荣。妖邪久悟呼三昧,永镇西方第一名。 众神道:“说起他来,或者大圣也知道。他是牛魔王的儿子,罗刹女养的。他曾在火焰山修行了三百年,炼成‘三昧真火’,却也神通广大。牛魔王使他来镇守号山,乳名叫做红孩儿,号叫做圣婴大王。”(第四十回) 可见,这里所说的“三昧真火”与本文第一节的定义大体相同,也是指人体(或有情)经修炼而形成的先天之气(但具体含义不同)。这样,我们再回头看本文开头所引内容便可理解了。“那猴吃了蟠桃,饮了御酒,又盗了仙丹,我那五壶丹,有生有熟,被他都吃在肚里,运用三昧火,煅成一块,所以浑做金钢之躯,急不能伤。”这是说孙悟空运用体内的先天精气将仙丹内化,煅成一块,从而形成了金钢之躯。 《封神演义》中对“三昧真火”更是有直接描述: 话说子牙用三昧真火烧这妖精。此火非同凡火,从眼、鼻、口中喷将出来,乃是精、气、神炼成三昧,养就离精,与凡火共成一处,此妖精怎么经得起?(第十七回) 此外还常常出现诸如下述的文句: 又见子牙骑到,把打神鞭祭于空中,闻太师难逃这一鞭之厄,只打的闻太师三昧火喷出三四尺远近。(第四十三回) 哪吒战住了刘环,把乾坤圈打来,只打得刘环三昧火冒出,俱大败回营。(第六十四回)老子扁拐夹后心就一扁拐,打的通天教主三昧真火冒出。(第七十八回) 可见,《封神演义》中的“三昧真火”的含义亦大体同于道经。 很显然,这两则材料中,三昧真火都是可以直接燃烧外物的。(资料图) 其次,再说两部作品中“三昧真火”的作用。如上节所述,在道经中,三昧真火的作用可分为内外两面:对内炼养形体,对外使“鬼神不敢近”。 小说中对三昧真火的作用主要集中在对外一面,对内一面的作用只发现一处有所涉及: 只三山五岳门人,与凡夫不同,俱是腹内有三昧真火的,又会五行之术,不觉俱先好了。(第八十一回) 这是说,仙人们因腹内有三昧真火,所以生病(中毒)之时,可以比凡夫更快康复。这一点(即除疾疗效)可以归之于对内一面的作用。 对外一面,道经中只是说,人体生出“三昧真火”则“鬼神不敢近”,而在小说中,三昧真火的作用则进一步扩大,成了除妖灭魔甚至烧神焚仙的利器。 话说子牙用三昧真火烧这妖精。此火非同凡火,从眼、鼻、口中喷将出来,乃是精、气、神炼成三昧,养就离精,与凡火共成一处,此妖精怎么经得起?(第十七回) 子牙无计可施,命众门人:“借三昧真火烧这妖物!”旁有哪吒、金木二吒、雷震子、黄天化、韦护,运动三昧真火焚之。(第六十三回) 陆压进阵见空中火、地下火、三昧火,三火将陆压围裹居中。他不知陆压乃火内之珍、离地之精、三昧之灵。三火攒绕,共在一家,焉能坏得此人?(第四十八回) 纯阳自是三昧火,烈石焚金恶煞神。(第六十四回) 第一则材料说的清楚,“三昧真火”与“凡火”两相结合,才使得妖怪经受不起。但其他地方的描述似无干凡火,只用了一个“三昧真火”便能妖怪烧灭,这可能是作者的简笔之法,省略了“凡火”二字。第四则材料中的“陆压”是仙人,他虽未被“三昧真火”所伤,但至少可以说明,在他的对头——截教之人的观念里,三昧真火是可以烧杀普通仙人的,只不过恰巧陆压体质清奇,能够免疫三昧真火而已。因此,三昧真火对外一面的第一个作用就是,在结合“凡火”之后,能够除妖灭魔甚至烧神焚仙。 在道经之中,三昧真火只是修炼者体内的“凝聚之气”,并没有燃烧外物的功能,而在小说之中,三昧真火则径可燃烧外物。 话说杨戬借胸中三昧真火,将粮草烧着,照彻天地。(第四十三回) 杨戬听得,忙将三昧火烧了惧留孙指地成钢的符篆,立在黄河岸边。(第八十八回) 很显然,这两则材料中,三昧真火都是可以直接燃烧外物的(用“三昧真火”加“凡火”来烧粮草毫无意义,因为只需“凡火”就能堪当此任)。但既然如此,为何烧灭妖怪之时又需要与凡火“共成一处”呢?这不能不说是本书的一个矛盾之处。 在《西游记》中,三昧真火的这一作用则为我们所熟知,因为红孩儿就是通过“三昧真火”烧的孙悟空大败。 那妖王与行者战经二十回合,见得不能取胜,虚幌一枪,急抽身,捏着拳头,又将鼻子捶了两下,却就喷出火来。那门前车子上,烟火迸起;口眼中,赤焰飞腾。 那妖魔捶了两拳,念个咒语。口里喷出火来,鼻子里浓烟迸出,闸闸眼火焰齐生。那五辆车子上,火光涌出。连喷了几口,只见那红焰焰、大火烧空,把一座火云洞,被那烟火迷漫,真个是熯天炽地。(第四十一回) 原文中又说道:“原来龙王私雨,只好泼得凡火;妖精的三昧真火,如何泼得?好一似火上浇油,越泼越灼。”可见,三昧真火在《西游记》中不仅可以燃物,而且所起之火,凡水更是灭它不得。 (编辑:如风)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刘大。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