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民俗道艺 >

震耳欲聋 主掌生死 渊源甚古 雷神崇拜

http://www.newdu.com 2018-12-04 腾讯道学 李远国 李黎鹤 参加讨论

    文/李远国 李黎鹤
    雷神,早期人类众多民族的普遍共同的崇拜,被祭为天地间的最高神。强烈的闪电划破长空,令人怵目惊心,接着便是震耳欲聋的雷声。
    雷电落地时,劈断树木,点燃森林,毁坏房室,击毙人畜,这些都让人产生巨大的恐惧,使人们认为雷神握有主撑生死的权力。
    
    (资料图)
    雷神的崇拜是一种古老而普遍的文化现象,雷神被奉为最高神是与农牧业生产密不可分的。
    原始社会、农牧社会的人们主要依靠农业牧业而生活,所以十分关心天气的变化和农作物、牧草的发芽、生长、结果等。当他们发现,春雷响后,万物复苏,因而误认为雷有催生万物的功能。
    
    (资料图)
    《说文》曰:“霆,雷余声也,铃铃所以挺出万物。”《周易·说卦》曰:“动万物者,莫疾乎雷。”自春分到秋分这一时期,是雷电活动的活跃之际,同时也是万物迅速成长、成熟结果的阶段。
    至秋分之后,天气渐凉,一般不会再有雷电,故古人曰:“秋分之日,雷乃收声。”而此时万物也逐渐枯黄、衰落、入幕。古人敏锐地观察到这一点,他们说:“雷于天地为长子,以其首长万物与其出入也。
    雷出地百八十三日而复入,入则万物入。入地百八十三日而复出,出则万物亦出,此其常经也。”这种现象自然使古人认为万物生长、枯黄与雷的出没有着必然的联系。
    
    邓伯温清代石刻造像四川原道博物馆藏(资料图)
    邓伯温,《封神演义》中雷震子的原型。《道法会元》卷五六曰:“雷部有飙火大神,姓邓,名伯温。昔从黄帝战败蚩尤,封河南将军。大神见黄帝登天,遂弃位入武当山,修行百载,能随气升降。
    又见世人不行忠孝,杀害侵欺,以强凌弱,国王辅弼,不能制御。遂日夜发大愿,欲为神雷,代天诛伐此恶逆。念念不绝,怒气冲天,忽一日变凤觜银牙,朱发兰身,左手持雷钻,右手执雷槌,身长百丈,两腋生翅。
    展开则数百里皆暗,两目放火光二道,照耀百里,手足皆龙爪,飞游太虚,吞啖精怪,斩伐妖龙。蒙上帝封为律令大神,隶属神雷。”
    
    电母 宋代 石刻 重庆大足(资料图)
    其次,雷电往往与大雨相伴,古人不明了它们之间的关系,误认为雨水是雷电带来的,因此又推断雷神是司雨主旱之神。雨水是农牧业生产的命脉,希望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人们,自然会祈求主宰生长、司令风雨的雷神保佑。
    
    雷声普化天尊 清代彩绘 四川原道博物馆藏(资料图)
    远古时代的一些人格神,亦被认为是雷神或雷神之子。如伏羲就是《山海经》所言的雷神之子。《诗含神雾》曰:“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伏羲。”再如黄帝,《帝王世纪》谓其母附室“见大电光绕北斗”而生,故他亦是雷电之子。
    《河图帝纪通》曰:“黄帝以雷精起。”黄帝一名轩辕,《春秋合诚图》曰:“轩辕,主雷雨之神。”这些都表明,在伏羲、黄帝时代,雷神是最受人崇拜的最高神。
    
    (资料图)
    在较早的神活中,作为一种自然神,雷神的形象多为兽形,依《山海经》所言,最早的雷神是龙身人头。龙是想象中的神物,其原型究竟是什么?在古人的意识中,雷电就是龙。或者说,龙是雷电的化身。
    
    (资料图)
    在黑龙江的鄂温克人那里,雷被描绘成一只巨鸟形象,雷的声音也就是雷鸟飞翔时翅膀掮动的声音。“这种巨大的雷鸟,每当打喷嚏的时候就降下倾盆大雨,这时就响起雷鸣。
    在鄂伦春族的信仰中,有一种全体萨满的守护神鸟,叫做塔姆尼代拉,这种鸟就是雷和闪电的神灵。”
    
    (资料图)
    古代铜鼓上有鸟形,有人认为是雷神形象。徐松石指出:铜鼓上的孔雀纹,有的像鹰,有的像雉,“实在即是鹏鸟”,而这些鸟纹,与印第安人所绘的雷鸟一模一样。
    他还说:“今铜鼓表面确多鸟缘形象”,这种鸟头形象与南海县壮族所崇拜的铜制雷神像十分类似。
    
    (资料图)
    罗香林亦认为,铜鼓上铸有的“半似鸟半似人物图形,各人物执斧凿”者,“余疑其本为象征雷神子孙而作,今日广东高、雷、钦、廉一带。
    尚有嫁女于雷公,生子如雄鸡一传说,而福建漳泉一带,民间至今仍以雷公为鸡头人身,手臂兼有两殿,两手并执金锤,与半人半鸟之图形,正相吻合。”
    
    (资料图)
    广东南海有雷神庙,塑雷公形象为鸟喙雉翼。日本住友氏所藏铜鼓和新发现的崇阳铜鼓。“盖纽上铸的都是鸟喙雉翼的雷公像。
    传说雷公司雨,崇拜雷公,意在向他们祈请求雨。”《广异记·雷斗》记载:“唐开元末,雷州有雷公与鲸斗。鲸身出水上,雷公数十,在空中上下,或纵火,或诟击,七日方罢。”
    
    (资料图)
    除以上两类雷神形象之外,尚有一些兽类的雷神。传说黄帝战蚩尤之时,得夔牛于东海流波山,“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郭璞注:“雷兽,即雷神也。”可见,夔牛为黄帝时代的雷兽。
    
    (资料图)
    另一种雷兽形象为猕猴。《搜神记》卷十二曰:雷神“色如丹,目如镜,毛角长三寸余,状似六畜,头似猕猴。”
    
    (资料图)
    此外,一些文献描绘雷神为豕首鳞身。《投荒杂录》载:“尝有雷民,因大雷雨,空中有物,首豕鳞身,状甚异,民挥刀以斩,其物踣地,血流道中,而震雷益厉。自后挥刀民居屋,频为天火所灾。
    雷民图雷以祀者,皆豕首鳞身也。”《酉阳杂俎·前集》卷八曰:“贞元年中,宣州忽大雷雨,一物堕地,猪首,手足各两指,执一赤蛇啮之。”
    《太平广记》卷三九三亦说:雷神“身二丈余,黑色,面如猪首,角五六尺,肉翅丈余,豹尾,又有半服绛裈,豹皮缠腰,手足两爪皆金色。”
    
    辛汉臣 明代彩绘 李黎鹤藏(资料图)
    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丰富,半人半兽形人形化的雷神形象逐渐代替了虫蛇形、禽兽形的雷神。《论衡·雷虚篇》曰:“图画之工,图雷之状,累累如连鼓之形。又图一人,若力士之容,谓之雷公,使之左手引连鼓,右手推椎,若击之状。
    其意以为雷声隆隆者,连鼓相扣击之意也。”黄斐默《集说诠真》说:“今俗所塑之雷神,状如力士,裸袒腹,背插两翅,额具三目,脸赤如猴,下颏长而锐,足如鹰颤,而爪更厉,左手执楔,右手持槌,作欲击状。”
    
    (资料图)
    赫哲族认为,雷公是一位老头,他有一把大铁锤和一把砧子,打雷是雷公用他的锤子敲打他的毡顶,打霹雷是把砧子放出击打妖魔鬼怪。广西仫佬族村寨一般都建有雷王庙,雷王形象是长翅膀、大鼓眼、拿斧头的力士。
    广西壮族的雷公形象为:“青蓝色的脸,能发出闪电的眼睛,鸟嘴,背生双翅,鸟脚,但整个身体却是人形的。”
    
    张元伯 清代彩绘 李黎鹤藏(资料图)
    以上各种类型的雷神形象,都是比较古老的。后来,随着道教的兴起与雷法的昌盛,由单一的雷神——雷公、雷师演变成为由众神组成的雷部诸神,一些古代帝王、英雄、豪杰、高真死后被奉为雷神。
    如伏羲、黄帝、华胥、辛汉臣、张元伯、邓伯温、吴回、闻仲、颜真卿、刘景文、陈文玉、辛兴、庞乔、刘后、毕华、葛天君、石神毓,吕雨、谢雷行、袁千里、白玉蟾、温琼、关羽等,从而扩大了雷神的范围。
    充实和完善了中国古代的雷神信仰,使之在一个系统庞大的神真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当是历史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王天君 清代彩绘 李黎鹤藏(资料图)
    王天君,又称“铁面雷公王元帅”“灵官王元帅”。
    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中,祭雷献雷的仪式亦各有特色。如湘西苗族祭雷神为“希送”,凡天旱无雨、久雨未晴或患重病,均需祭之。大祭用牛,小祭用猪,均请巫师为之。牛用刀杀,猪用大棒打死。
    肉煮锅中,忌放盐于肉中。倘有盐味,恐遭雷劈之祸。在场观者,尤忌闲言,不准信口说盐与鸡,因盐与鸡素为雷神所厌恶。祭时尚须剪白纸两大束,用桌1张,摆酒肉饭碗各7个,敲筒摇铃,如法行之。
    
    雷霆都司之印 明代 铜印 李黎鹤藏(资料图)
    云南布朗族祭雷神时,须用白公鸡一只作为牺牲,并以米一碗、酒半斤等为祭品。仪式由巫师主持,祭祀地点在寨旁的村前。先以活鸡生祭,后以熟鸡熟祭,由巫师祝祷。并在树下煮食鸡和粥,钱纸烧掉或沾以鸡血贴在树上。
    广西壮族极重祭雷,祭时六畜必具,其数民多至百余。头年小祭,二年中祭,末年大祭,十分隆重。有的地方在大年三十杀鸡时,必须将鸡毛妥为保存,遇天气闷热、雷雨交加之时,即将鸡毛焚烧,说雷神怕鸡毛焦味,如此其就不敢降灾作祟。
    
    马帅 清代彩绘 李黎鹤藏(资料图)
    广东雷州半岛,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雷州因多雷而得名。唐人房千里《投荒杂录》言,雷州盖因多雷而名,其声恒如在檐宇上。“其事雷,畏敬甚谨,每具酒肴奠焉。有以彘肉杂鱼食者,霹雳辄至。
    南中有木名曰掉,以煮汁渍梅李,俗呼为桌汁。杂彘肉食者,霹雳亦至,犯必响应。”晚唐裴铏的《传奇》载陈鸾凤勇斗雷公的故事,说唐宪宗元和年间雷州已有雷公庙,邑人虔洁祭祀,时海康大旱,邑人祷而无应。
    陈鸾凤大怒,持竹炭刀,于野田中,以刃上挥,果中雷左股而断。雷堕地,状类熊猪,毛角,肉翼青色,手执短柄刚石斧,流血注然,云雨尽灭。
    逡巡,复有云雷,裹其伤者,和断股而去。沛然云雨,自午及酉,涸苗皆立矣。自后海康每有旱,邑人即醵金与鸾凤,请依前调二物食之,持刀如前,皆有云雨滂沱,终不能震。
    
    五雷使者之印(资料图)
    自然崇拜反映在古代艺术中,尤其是雷神祭祀一类活动给各种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表现舞台,从中国文字的“歌”“舞”“龠”等字形本义中可知,这些艺术形式的起源多与雷神祭礼的仪式有关。
    在原始的燎祭活动中,本身是一项极为虔诚的仪式,而达到高潮时,又是极为狂热的场面。呼喊的歌声,热烈的舞姿,对天齐鸣的乐曲,狂热撞击的鼓声,这些迸发出生命冲动的原始艺术一开始就融贯着神圣的血液。
    《抱朴子》曰:“雷,天之鼓也。”这是由于鼓声隆隆和雷声十分相似的联想结果。《周礼·地官司徒·鼓人》曰:“以雷鼓鼓神祀。”郑玄注:“雷鼓,八面鼓也。神祀,祀天神也。”即以雷鼓祭祀雷神。
    《诗·小雅·甫田》说:“琴瑟击鼓,以御田祖,以祈甘雨。”即是用击鼓歌舞来取悦雷神,祈求甘雨。
    
    (资料图)
    雷神崇拜在原始文化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它对中国绘画艺术的影响也是十分明显的。原始绘画大致可分为两大类:装饰画和岩画。装饰画指绘在生产工具、武器和生活器皿上的绘画,比如陶器、青铜器。
    在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小河沿文化、夏家店文化,以及甘肃、青海地区的马家窑文化中,已经出现了与雷神崇拜有关系的各种图案。马承源先生《仰韶文化的彩陶》指出:“马厂式彩陶的钩连编织纹图案。
    这种图案的式样是从三五根不等的线条组成‘带’,带组成曲折形,互相钩连,有的成回文形,很像青铜器上的钩连雷纹。”
    
    普化天尊巡游图 清代彩绘 北京白云观藏(资料图)
    新石器时代末期,陶器装饰图案已经由写实演变为几何形,最后转化为神秘的象征。山东日照两城镇出土的龙山文化石上的兽面纹图案,狰狞恐怖,类似商代青铜器的饕餮纹。
    江苏吴县草鞋山出土的良渚文化遗址的玉兽面纹琮,在云雷纹样的中夹的神兽,圆瞪双目,威猛迫人,似当为主宰天地的雷神。此外,在淅江余杭反山、瑶山良渚文化遗址中,发现的一批神人兽面纹玉器,均应系雷神形像在上古艺术中的反映。
    
    天官元帅图 清代彩绘 北京白云观藏(资料图)
    在商代的青铜器纹饰上,其主题是云雷纹、龙纹、夔纹和饕餮纹,可以说它们都是雷纹的变异形式。在河南安阳殷虚妇好墓出土的许多玉蛙、玉鳖、玉龙、玉龟及怪鸟,亦与雷神崇拜有关。
    至西周时,青铜器纹饰仍然以雷纹、夔纹、饕餮纺为主体,并出现了许多“雷鸟”的形像。此外,沣西丰镐遗址出土的西周兽面玉饰,其形像均为瞪目獠牙,形容狰狞,似当为雷神。
    
    元帅图 清代彩绘 北京白云观藏(资料图)
    在众多雷部神灵之中,最为著名的是十大元帅。护法元帅的出现标志着道教神系日益的充实与完善。由于道教派别的不同与道法的差异,所供的元帅是有所区别的。
    如北帝派供奉的是北极四圣,清微派供奉的是温、马、关、赵四大元帅。就神霄派而言,他们是邓元帅、辛元帅、张元帅、苟元帅,毕元帅、朱天君、王天君、刘元帅、马帅、关元帅。
    道教所塑造的一大批雷部将军元帅的形象,丰富了我国古代的雷神信仰,并留下了许多雷神的画像,成为中国艺术宝库中珍贵的文化遗产。
    (编辑:见石)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李远国 李黎鹤,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