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耳九 正如前文所说,因为道门本身的思想与作用,以及唐朝李氏皇族对于道门的认可和政治上的需求,道门在唐朝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超然的地位。 这也足以证明作为一个治国与修身思想以及本土宗教,道门思想与道教体现出来的积极与实践的巨大作用,可以说与儒家一道是中华文明的根本承载与代表。 但是道门发展在唐朝也并非一帆风顺,比如武则天周武崇佛时期道教的发展状况,以及唐朝后期笼罩在道门发展历史上的帝王服食丹药事件的阴影。 如果不描述清楚这些东西,我们很难得到唐朝道教发展的全貌以及道门对治理国家与服食、修炼等个人修行等道术上的根本态度与原则,还道教一个清白和真实的面貌。 道家思想在我国影响深远(资料图) 佛道之间——武则天与道教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也是唯一的一个女皇帝,虽然武则天时期因为她自身的需求,宣称是弥勒转世,开始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道教,但是从根本上武则天创立的大周朝也并没有改变唐朝一贯以来对道教的重视。 首先武则天在唐高宗在位时期,接受了“天后”这一个存粹的道教称谓来彰显自己的存在。 在唐高宗逝世之后,武后更加积极地从道教中寻求其存在的合理性,并且这种寻找自身合理性的存在活动从高宗在位时候就开始了,武则天在高宗在位时就大力推崇一系列女性仙真,特别是老子的母亲“玄妙玉女”。 武后如此做是因为在众多的文化和信仰当中,唯有中华文化中的道教信仰女性与男性的地位基本上是相等并列的,没有特别重男轻女的倾向,而是讲求乾坤并立,万物负阴而抱阳。 在调露二年,武后让大学士崔融作纪念变成山中大石的夏启之母的《启母庙碑》的碑文,在皇家游历嵩山时立于嵩山之上。弘道元年,在皇家祭祀嵩山时,男仙与女仙就平等对立受到祭祀,女仙中包括启母和西王母。 高宗驾崩逝世之后,对女仙的推崇越加明显,在文明元年,产生了玄女曾驾祥云赐予武后金丹的说法,同年九月老子之母被加封为“先天太后”,在老君庙敬立尊像。 后六年,产生了武后是茅山派女仙紫薇夫人转世的谶言,在垂拱四年,圣母显灵预兆被发现,武后最终认可了自己“圣母神皇”的称号。 武则天(资料图) 尽管这一些武后的举措中有自己个人的政治诉求在其中,但我们仍旧可以从中看出道家对于大唐深深的影响,哪怕是其中年号的指称:弘道、文明、垂拱等,无一不是道家的称谓。 直到后来,武后发现她越靠近道家,就越难以摆脱自己与李氏皇族的关系,难以凸显自己的独立性,从而转向了佛教,宣称自己为弥勒转世,推广《大云经》,但是这并不代表武后从此就远离了道教,武后当政的年间,其实道教从未真正远离。 首先最根本的,国家层面的各个祭祀仍旧由道教主导统治,从未改变。在泰山石刻的碑文中明确显示武后当政的时期,是在皇家的要求下,道家的科仪在整个武周朝仍旧举行,其中潘师正的大弟子司马承祯祖师被屡次招致朝廷。 同时武后对道教其中一位仙人王子晋特别感兴趣,从而对与王子晋所在的嵩山特别得优待,嵩山在武则天一生的宗教生活中特别的重要和突出。 在垂拱四年和天册万岁二年,武后举行了嵩山的封禅仪式,并且在那里修建了居所,尽管此时高宗已经不在了,这些完全是武后自己的行为。在久视元年与大足元年,武后在嵩山居留,并且召见过道士胡法超。 无论武后一朝在表面是如何的,从武后实际行为来看,她对道门认可是很深的,特别是一些关系到皇室与国家命脉的祭祀科仪道教仍旧占据着根本的地位,可见道门在武周一朝仍旧处在不可撼动的地位。 道家提倡道法自然,无为而治(资料图) 同时咸亨元年,太平公主的外祖母也就是武后的母亲去世之后,为了安息母亲灵魂得到安息,武后要求太平公主也是武后唯一的女儿以道士女冠的身份入道门为外祖母祈福,并且被赐予了两座道观。 从这件事情上我们可以看出武后无论是在个人的行为上还是庇佑王朝上面对道教始终不易的信任和尊崇。 炼丹术——大道与方术 在后世特别是现在的诸多文学乃至影视作品中,道士都被描述成了方士般的存在,包括近年来大火过的《妖猫传》以及徐克的《狄仁杰之四大天王》中唐朝的道士都被丑化矮化成了只会使用魔术、幻术或者无效的符咒的一类江湖骗子的形象。 这种刻意丑化矮化道士的形象的行为从清朝一直延续到了现在,这种对道家与道门乃至中华文化刻意的扭曲与丑化的倾向是有其历史原因被人刻意为之的,我们道门的弟子首先要对其警惕与抵制。 在道法中,我们要承认术的存在,自古以来禳灾解厄,护国庇民都离不开术的运用,这是道家或者说中华文化自立自足,参赞天地的一种表现,是道门社会责任所在。 但是道教中的术是大道的一种外现,绝不是一种随意可以使用乃至欺骗,无效的杂耍或者骗术。 道术的运用首先要有师承,收取徒弟的时候首先也要考核个人品行。道门顺天行道,而由于大道有“慈、简、不敢为天下先”等特质,道门弟子自身也受着天道承负的限制,道门的弟子一般都不能心术不正追求奇异,而是以大道修行为先。 道教认为仅仅靠炼丹无法获得长生(资料图) 同时道术的运用要受到严格的戒律限制,不能无故地损人伤物,而是以慈心下气恭敬一切为准则。 道术的运用灵验与否也跟道士本身的内修有密切的关系,而道士的内修也包括自身道德心性的修养,没有一个常轻常静的心态是很难积精累气感通神圣的。 最后道术有很多种,其中最常见的以道教科仪来感通神圣禳灾祈福,也有许多济世行道的便宜之术。 所以真正的道门高道都是自我严格约束、慈心济物、常年修持自身的高道,而其道法的运用必然要合乎天理,然后法随令行,一般都是行之有效的。 并且由于大道无奇,淡而无味,和光同尘的原则,道门中人是不会追求奇异魔幻的法术乃至骗术,轻易示人博取名利。 在唐朝,道门高道对于道法的运用主要集中在为国家和民众进行国家祭祀和个人的禳病、解厄、祈福上,有着非常严格的科仪章程和道门威仪,并且在历史记载上有多次行之有效而受到朝廷的褒扬敕封的记录。 所以在诸多在影视作品中出现的卖弄奇巧淫技、惑乱人心博取名利乃至纯粹欺骗性质的所谓道士,并不是真正道门道士的形象,而只是一种江湖方士,是大众对道门一种扭曲的想象而已。 同时我们不可回避的是,因为追求长生而服食丹药离世的帝王不在少数,从道门的炼丹之术出现开始一直到清朝都有帝王因为追求长生而丧失了生命,最后导致了大众乃至道门中人对道教深刻的误解。 修行要保持一颗清净心(资料图) 而唐朝后期也的确有几个帝王因为服食丹药求取长生而离世但是从本质上来说,这种劝诱帝王服食丹药追求长生的方式并不符合道门的大道思想和治国修身的要求。 对于帝王而言,大道讲求治国与修身并举先治理好国家尽到帝王的职责与天地合其德之后,才能进行个人的修养和修行,就如同黄帝一般先进行了国家的治理,等到四海平定以后才上山求道成功。 所以历代高道包括唐朝的祖师爷们对于帝王追求长生的要求,一般都对之以清心寡欲、勤政爱民、普施慈爱的大道治国理念进行劝导,绝不会劝导君王荒废政务去一味的服食外丹追求长生。 其次外丹的炼制服食有一套非常严格的科仪,对于服食丹药的人自身的修持也有很高的要求,需要先尽人道积累功行才能真正的炼制丹药成功服食成仙,所以外丹服食与修行是一个整体的修行与提升,而不仅仅只是外在物质的内服。 而一般的帝王都难以真正达到清心寡欲、积功累德的要求,最后导致了毁身灭亡的后果。 而最根本的一点在于,给皇帝炼制丹药的一般都不是真正的道门的高道,诸多都是追求名利的江湖术士,博取了帝王信任之后以奇巧淫技谋求名利,这样的事情在历史上屡见不鲜,所以很难真正的成功。 这种不讲求道德与个人修持而一味追求外求的例子在唐朝后期屡见不鲜,唐宣宗曾将道士轩辕召回朝廷命令其进行丹药的炼制,而轩辕则对之以要求宣宗皇帝与天地合德,不要一味追求丹药的炼制,拒绝了宣宗的请求。 可见在道门中服食外丹首先的要求就是自我的修持和功行的积累,否则哪怕服食丹药也没有任何益处,更何况是一些江湖术士炼制的假的丹药。 道教要求人节制欲望,提升德行(资料图) 至此将帝王服食丹药亡身之祸推诿给道门的言论可以休矣了,真正的高道从来不会去劝诱帝王服食丹药进行修行的,而是大多都把重点放在道家国家治理思想、君王个人修养和帝王责任的传播上——尽人道就是修行,尽到了人道就是天道了。 真正的高道和道门思想又何必把眼光放在一时且单一的丹药服食上呢?! 唐朝曾经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很繁盛的一个朝代,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唐朝的开明、包容、民主以及物质、精神的极度繁盛是后世的朝代再也没有企及的,而这其中道门的平等、自由、包容、慈爱的精神特质与这个朝代是及其契合的。 尽管道门在唐朝极大的繁盛,有其政治上的因素,但最根本的是道家思想与道教在治国与修身两个方面几千年来被印证的真实作用。 作为道门弟子和华夏后人,我们要拨开历史的迷雾,看到道教曾经的繁盛,道门的本质,而不被后世的一些乱象迷惑而妄自菲薄。 道家思想和道门在上下五千年不同的朝代不同的时期都成为过主流的思想,而不是一直处在隐形的状态,儒道互补,道家不仅对于个人修持,对于社会和国家的治理也有着根本性的作用,这一点我们是要熟知铭记的。 同时在唐朝道门繁盛中,我们也要看到坚守大道,追求自身修持与功德的重要性。不随波逐流追求奇巧淫技,而是坚持朴素的修行。以自身之力为自我和他人提供帮助,参赞天地才是道家的根本所在。 而后世因为一些客观原因延续到现在的对于道士、道门乃至华夏文明刻意矮化的行为,我们要用自己的行动和思想进行坚决地辨析和抵制,从而振兴道门和民族自信心的根本,传承延续道门与道家的思想,成为一个不自迷的真正的修行者。 (编辑:见石)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耳九。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