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其它 >

道情悠远:法嗣道统续桐柏,修仙证玄应天台

http://www.newdu.com 2018-12-19 腾讯道学 武当玄拙 参加讨论

    文/武当玄拙
    诗仙李白有一首《梦游天姥吟留别》,开篇就写道“天台一万八千丈”,此处“天台”,指的是位于浙江省台州市的天台山。“一万八千丈”的说法并非李白独创,陶弘景祖师早在《真诰》一书中提到:“天台山高一万八千丈,周回八百里,山有八重,四面如一。”《十道志》进一步解释说,天台山正当牛女星宿之分,在天以应台宿,所以名叫天台。道教对诸天星斗极为崇奉,因与上天星宿相应,所以天台山乃是难得一觅的修真宝地。
    
    天台山(资料图)
    《舆地志》云:“天台山,一名桐柏山,众岳之最秀者也。”《洞天福地记》中提到,“太上曰:其次七十二福地,在大地名山之间,上帝命真人治之,其间多得道之所。……第六十司马悔山,在台州天台山,此是李明仙人所治处。”洞天福地是道教中非常特殊的概念,于此地修道,更容易感知天地真灵,以帮助修真者进道有成。因为此地独具灵气,所以这里曾留下诸多高道的脚印。作为道教南宗祖庭的天台桐柏宫,也成为历代修真者纷纷向往的一处妙境。
    与天台和桐柏相关的修真故事有很多,最早一则传说可追溯至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相传,黄帝是一位一心向道的高人,为了寻找治世之方,他曾来到桐柏山琼台(即现如今天台山琼台景区,距离桐柏宫仅咫尺之遥),在这里参拜九元子为师,并求得《庚辛经》一部以及提炼紫金掺合神丹的秘诀。黄帝在实现天下大治的入世理想后,又功成身退而再次来到琼台,他在这里铸鼎炼丹,丹成之时便足踏莲花白日飞升了。
    
    桐柏宫(资料图)
    关于黄帝修真的故事,在现代看来或许有些飘渺,但天台圣地的名声却因此而闻名天下。三国吴赤乌元年,高道葛玄奉孙权之命来到此地修道炼丹。葛玄当年所筑炼丹之所法轮院,便是今日桐柏宫的最早雏形。再之后,唐景云二年,睿宗下诏在法轮院的旧址上重建桐柏观。至五代后梁开平年间,桐柏观升格为桐柏宫,这一名称延续至今。在葛玄祖师之后,历代又有葛洪、陶弘景、司马承祯、吕洞宾、杜光庭、张伯端、白玉蟾等等道教祖师前来修行传道,此地道教南宗之名号便源于紫阳真人张伯端。
    紫阳真人本是天台人氏,其在《悟真篇·序》中回忆说,他自幼涉猎三教经典,尤其对刑法书算、医卜战阵、天文地理、吉凶死生之术进行过深入研究。真人中过进士,曾为府吏数十年,一日忽然悟得“一家温暖百家怨,半世功名半世愆”的道理,于是刹那间看破红尘功名,并一把火烧毁了案上文书。也因为此事,真人以“火烧文书”罪发配岭南。这期间,他也曾做过一些入世的功行,最后在成都偶遇仙人传授“金丹药物火候之诀”。自此后,真人潜心修炼,终至道成。据传,紫阳真人遇到的这位仙人,便是刘海蟾。
    
    修行(资料图)
    悟道之后,真人又曾“三传非人”且“三遭祸患”,因担忧世人不明大道之理,这才写下《悟真篇》一书。尽管《悟真篇》是一本讲述道教炼养的书籍,但真人却认为“教虽分三,道乃归一”,提倡三教度人的主旨是一致的,人们本不应该因为信仰的差别而互相产生偏见。真人的这一思想对此后的天台山宗教文化影响深远,时至今日,天台山境内各大宗教间的和谐氛围仍可冠绝全国。
    真人在北宋元丰五年飞升而去,其留世《尸解颂》一首,曰:“四大欲散,浮云已空。一灵妙有,法界通融。”其修真境界可见一斑。真人有此大修行,所以被后世尊为道教南宗五祖之首。其后传有石泰、薛道光、陈楠和白玉蟾等人。从真人一脉相传而下的道统,构成了道教南宗独有的性命双修、三教相通的修真体系。今日桐柏宫中,乃有紫阳殿专门奉祀紫阳真人,意在告诫后人南宗道脉之源仍在于此。因有先人功绩筑基,方有诸学现世修真的福报。感念祖师恩德,诚勿忘矣。
    
    张高澄道长(资料图)
    晋代文人孙绰有一篇《游天台山赋》,道:“天台山者,盖山岳之神秀者也。涉海则有方丈、蓬莱,登陆则有四明、天台,皆玄圣之所游化,灵仙之所窟宅。”孙绰不但盛赞天台山的钟灵毓秀,更把其与方丈、蓬莱等神仙所居之所等量齐观,认为常居此处是可以得见神仙的。葛洪祖师进一步指出,修真者常居于灵气不通的山中,所炼丹药容易被木石精灵毁坏,而天台山是神仙居处,在这里修行可以得到诸神护佑,丹可速成。因有此等妙处,吕祖才留诗曰“欲度有缘人换骨,暂留踪迹在天台。”
    史料记载,桐柏宫最为鼎盛时期,“接客可容千众”。能汇聚如此多的修行人,足见此地灵气所在。唐朝崔尚在《桐柏观碑记》中曾说:“桐柏也,释谓之天台,真谓之桐柏,此两者同体而异名,同契乎玄,道无不在。”大道真玄,其在意的并非是悟道访玄者的出身和门派,而是寄道情予后人,使其可以参祖师之学、悟自身之道、明本然之性。
    清静法嗣恒在,真一道统常兴,吾辈修道者亦当知足而更精进,积真功、累实行,共证万法自然的妙果。
    (编辑:西铭)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武当玄拙,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