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格物致知 >

《菜根谭》:偏见难免害人 聪明可能障道

http://www.newdu.com 2018-12-19 腾讯儒学 赵大山 参加讨论

    文/赵大山
    《菜根谭》:“利欲未尽害心,意见乃害心之蟊贼;声色未必障道,聪明乃障道之屏藩。”
    
    “其为声色音乐也,足以安性自娱而已矣(资料图 图源网络)
    利欲未必会扼杀天性,自以为是的偏执才是残害心灵的毒虫;声色享乐未必是领悟大道的障碍,自作聪明才是阻隔大道的藩篱。
    利欲、声色是修身的大敌。老子就曾告诫:五种颜色让人眼花缭乱;五种音调让人听觉失灵;五种滋味令人味觉失调;纵情于骑马打猎令人内心发狂,追求难得稀有之物,令人行为不轨。
    但这些对外物的追逐可以克服。老子说,圣人只求饱腹,不求目眩,也就是说只取所需,不取所欲,就可以有效的摒弃物欲、声色带来的诱惑,获得内心的安宁。
    从儒家的观念来说,追求财富也并不可耻,可耻的是以不正当的手段来获取钱财
    谁不想求取富裕和尊贵呢?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孔子说,我是不会去求取的。谁愿意甘于贫穷与低贱呢?但孔子说,如果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我是不会逃避的。
    
    孔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资料图 图源网络)
    功名富贵本身并不影响对道的追求,障道的是不正确的求取方式以及不正确的使用。如果取之以道,而且能够把钱财花到那些该花的地方,反而是莫大的功德。
    但偏见、聪明就不一样,它没有什么益处,只会像毒虫一样残害人的心灵。
    偏见导致自以为是,聪明反被聪明所误
    人为什么有偏见?因为世界是一个整体,万事万物是联系在一起的。但每个人生活的环境、所受的教育、人生的经历是不可能完全的,环境、教育、经历给一个人的思维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如果不能领悟到这一点,以自己的固有思维去面对新的环境,不停变化的环境,即使以往多么成功的思维都会成为偏见
    
    繁华三千,看淡即是浮云;烦恼无数,想开就是晴天(资料图 图源网络)
    说起项羽,谁不扼腕叹息呢?在秦朝末年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他崛起于陇亩之中,仅仅用了三年时间,率领天下英雄诛灭暴秦,分割天下,封王封侯,天下政令完成由自己发布,自号为“霸王”。
    但与刘邦争夺天下,不过短短的数年时间,分崩离析,身死国灭。
    原因是什么?最大的原因就是自以为是,自以为聪明
    司马迁总结说,项羽居功自傲,逞私人的勇力而不效法古人,以为霸王之业,当以武力统制天下,五年时间就失败了。临死之前还不醒悟,说什么“天亡我也,非战之罪”,难道不荒谬吗?
    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老子对自以为是,自以为聪明的做法有着深刻的警惕。
    老子说:“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不局限于所见,所以看得分明;不以自己为对,所以是非彰显;不夸耀自己,所以才有功劳;不仗恃己能,所以能成为领导。
    
    老子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资料图 图源网络)
    《论语》记载孔子弃绝了四种毛病,“勿意,勿必,勿固,勿我。”不凭空猜测,不自以为是,不顽固拘泥,不自我膨胀。
    读书就要读最好的。孔子、老子的智慧历经二千余年而历久弥新。洪应明编就的《菜根谭》,是学习传统文化的心得体悟。由《菜根谭》而溯及原典,快乐油油然而生啊。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