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民俗道艺 >

鱼跃龙门,过而为龙:骑鱼飞仙与崇鲤文化

http://www.newdu.com 2018-12-27 腾讯道学 止水 参加讨论

    文/止水
    “锦鲤”是今年在网络上广为热议的话题。目前,全球的已知鱼类共有三万两千多种,而锦鲤是其中一种观赏性鱼类,属鲤科类。鱼,广泛分布在溪塘、湖泊、江河、大海之中,从古至今见证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全过程。
    本文通过考察古人的鱼崇拜、崇鲤文化和鱼类资源的保护开发,结合道教的生态观来看锦鲤背后的鱼文化。
    如鱼得水
    
    鱼化石(资料图)
    
    《说文解字》中有:“鱼,水虫也。象形。”鱼多子,且多产,所以在人们心中是吉的象征。《易经》中记有:“中孚:豚鱼吉,利涉大川,利贞。豚鱼,吉,信及豚鱼也。”
    王弼注:“鱼者,虫之隐微者也;豚者,兽之微贱者也。争竞之道不兴,中信之德淳著,则虽隐微之物,信皆及之。”意思是鱼、豚都是微小之物,却很有意义,可以给人带来吉运。
    
    人面鱼纹彩陶盆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资料图)
    在人类的想象中,有很多人鱼合体的神人形象,这样的形象大量出现在《山海经》中。
    《南山经》:“其中多赤鱬,其状如鱼而人面,其音如鸳鸯,食之不疥。”
    《中山经》:“扬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洛,其中多人鱼。”
    《海内南经》:“氐人国在建木西,其为人人面而鱼身,无足。”
    《大荒西经》:“有互人之国。炎帝之孙名曰灵恝,灵恝生互人,是能上下于天。”
    
    悬鱼防火(资料图)
    千百年来,古人进行捕鱼、食鱼、卖鱼、祭鱼等活动,对鱼产生了自然崇拜。鱼类本身拥有超强的繁殖能力,使人们产生崇拜,并在文明发展过程中将其融入饮食、建筑防火等方面。
    过年时,餐桌上的鱼往往会留下来,代表着“年年有余(鱼)”,而建筑中的悬鱼则是作为古代房屋的防火之用。那么中国人又为何这么崇尚鲤鱼呢?
    崇鲤文化
    
    鲤鱼跳龙门(资料图)
    中国人崇鲤,首先与龙有关,也就是我们熟知的“鲤鱼跳龙门”。《埤雅·释鱼》:“俗说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唯鲤或然。”清李元《蠕范·物体》:“鲤……黄者每岁季春逆流登龙门山,天火自后烧其尾,则化为龙。”
    
    《琴高乘鲤图》 上海博物馆藏(资料图)
    其次,鲤鱼又与升仙有关。葛洪在《抱朴子·对俗》中说道:“夫得道者,上能竦身于云霄。下能潜泳于川海。是以萧史偕翔凤以凌虚,琴高乘朱鲤于深渊,斯其验也。”
    刘向在《列仙传》中介绍了一个乘鲤飞升的故事:“琴高,周末赵人,能鼓琴,为宋康王舍人,浮游冀州涿郡间。后与诸弟子期,入涿水取龙子,某日当返。至期,弟子候于水旁,琴高果乘鲤而出。留一月,复入水去。”
    笔者曾在《御龙而飞,美往事之登仙:国宝背后的神仙思想》一文中,指出:“古人认为鱼有死而复生的能力,象征着强大的生命力……人们借助鱼形象,表达出人在升仙时,超越生死,成为灵物的愿望。
    鱼,在此处表示一种超越生死的状态,因此在汉代的艺术作品中常常出现。”
    
    年年有余(资料图)
    最后,鲤鱼与民俗文化中的“富贵”“多子”有关。鲤鱼繁殖能力强,鱼腹多子,中国的年画艺术常以“童子骑鲤”配“年年有余”字样,来表示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鱼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骨鱼镖距今约3万年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资料图)
    中国是渔业大国,有着悠久的捕鱼历史。对于鱼类资源的开发,《吕氏春秋·义赏》中记有一则故事:“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意思是如果把水抽干来捕鱼,明年就没有鱼可捕。
    此外,《庄子·知北游》的“钩饵、罔罟、罾笱之知多,则鱼乱于水矣”也是关于人类捕鱼活动的记载。
    
    现代渔业养殖(资料图)
    鱼类资源是重要的经济和生态资源,一旦被过度破坏就会出现不可逆转的后果。人类最早的渔业活动是捕捞,为了保护鱼类资源,古代就有政令规定捕捞活动只能在春、孟春、秋、十月、冬五个时期进行,严禁在鱼类繁殖的夏天进行。
    
    范蠡文财神(资料图)
    此外,人类也开始尝试对鱼类进行池塘养殖。《诗经·大雅》中记载:“王在灵沼:于物鱼跃”。鱼塘养殖始于殷商,盛于周。
    道家的代表人物范蠡曾写下一部《养鱼经》来指导渔民开挖池塘、驯养鲤鱼。书中载“夫治生之法有五,水畜第一”,“所以养鲤者,鲤不相食,易长又贵也”。
    书中以问对形式记载了鱼池构造、亲鱼规格、雌雄鱼搭配比例、适宜放养的时间等养鲤鱼的方法,为后世的人工养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道教提倡“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生态观。人类对渔业资源的开发需要遵守适度、适量的原则。要掌握鱼类繁殖的自然规律并适度延长禁渔期间,对于那些非法捕鱼的行为更要严厉打击。
    人类的崇鲤思想与渔业资源的开发和现代养殖,是在遵循“道法自然”生态观的基础上,进而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而形成的鱼文化。锦鲤,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理想生活仍需要努力打拼!
    (编辑:见石)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止水,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