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民俗道艺 >

曲中有大道:传统曲艺与道教文化

http://www.newdu.com 2018-12-25 腾讯道学 止水 参加讨论

    文/止水
    在过去的几个月中,曲艺界痛失了几位前辈老师。逝者的离去,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这些扎根于中华大地的艺术形式。
    本文通过对曲艺形式的介绍,以及曲艺行业神,曲艺与庙会等方面,来看曲艺的发展和道教的紧密关系,旨在让优秀的传统文化继续传承下去。
    说唱艺术
    
    道情(资料图)
    所谓曲艺,是“说唱艺术”的总称,这里的说唱艺术与潮流文化中饶舌的说唱有所不同,主要是指源于中华民族的艺术形式。我们常见的相声、评书属于“说”的范畴,而京韵大鼓、山东快书、徐州琴书、二人转、凤阳花鼓等均属于“唱”的范畴。
    源于道教的道情,也是曲艺的类别,是一种从唐代的《九真》、宋朝的渔鼓、筒板等发展到现今与各地区的民间形式相结合形成的多种艺术形式。
    道情,属于“说唱艺术”的“唱”。《清平山堂话本·张子房慕道记》:“忽见张良渔鼓简子,口唱道情,仙鹤绕舞,野鹿衔花,前来接驾。”
    据调查统计,中国现有的曲艺种类共400余种。我们以大家最为熟知的相声为例,相声讲究“说、学、逗、唱”。说,指贯口、数来宝等。
    学,多指地方方言、买卖吆喝、地方戏曲等。逗,指逗哏、捧哏。唱,指唱太平歌词,开场小唱。可见一个优秀的相声演员需要扎实的打磨,非一日之功。
    
    俳优 中国国家博物馆(资料图)
    关于相声的来源,侯宝林在《我和相声》中写到:“相声的历史,要从古时候的俳优讲起,那是很早的。”同时,评书也以俳优为最早的起源。《故事会》杂志,也将俳优作为刊徽,旨在保留民间文化血脉,让传统的艺术形式流传下去。
    业神和祖师崇拜
    
    北京东岳庙(资料图)
    笔者在《百工杂技,各崇所宗:这些行业所崇拜的神你都知道吗?》一文中曾经指出:“行业神崇拜源于人们在经济活动中,根据行业自身特点,从保护本行的切身利益出发,祈求能够得到保护神的保护。
    在中国民间信仰中,行业神崇拜占有重要地位,其作用尤其是对规范人们的经营行为起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北京东岳庙在明清时期供奉三千多尊各类神及行业祖师,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无祖不立”。
    
    东方朔(资料图)
    曲艺经过千百年的发展,也形成了自己的行业神和祖师崇拜。相声的行业神是东方朔,其人能言善辩,诙谐滑稽,《汉书》称其为“滑稽之雄”。道教中的东方朔,位列仙班。
    《独异志》卷上日:“汉东方朔,岁星精也,自入仕汉武帝,天上岁星不见。至其死后,星乃出。”《太平广记》卷六称有黄眉翁指母以语朔曰:“昔为我妻,托形为太白之精,今汝亦此星之精也。”
    《风俗通义》写到:“东方朔太白星精,黄帝时为风后,尧时为务成子,周时为老聃,在越为范蠡,在齐为鸱夷子皮,言其神圣能兴王霸之业,变化无常。”
    曲艺与道教
    
    丘处机(资料图)
    曲艺和道教庙会也息息相关。燕九节是全真丘处机邱真人的诞辰,民间以农历正月十九日为“燕九节”。
    燕九庙会,据元代《析津志》记载:“正月一日到十九日,都城人谓之燕九节,倾城士女曳竹杖,俱往南城长春宫、白云观,宫观藏扬法事烧香,纵情宴玩以为盛节。”
    庙会源于丘处机诞辰,《帝京景物略》中记载:“相传是日,真人必来。或化冠坤,或化游士冶女,或化乞丐。故羽士十百,结圜松下,冀幸一遇之。”
    
    燕九庙会(资料图)
    燕九庙会上,民众前往宫观烧香,也会参与庙会上的一些民俗活动,其中曲艺节目占很大一部分。清代戏曲家孔尚任曾写到:“秧歌忽被金吾禁,袖手游春真可惜。留得凤阳旧乞婆,漫锣紧鼓拦游客。”
    词中可见当时的庙会十分热闹,包括秧歌、凤阳花鼓等都是会上的曲艺活动。庙会作为民间宗教和风俗的集祭神、娱乐和购物为一体的综合性活动,是中国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曲艺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两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无论是道情,还是行业神崇拜、道教庙会、民俗文化,曲艺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让这样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继续传承下去,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编辑:见石)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止水,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