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大山 老子修身的方法,是致虚守静。 老子说,虚到极点,静到笃实。万物蓬勃生长,我由此看出回归之理。万物纷繁复杂,各自返回根源。返回根源叫做静,静就是复命。复命叫做常理,了解常理叫做明智,不了解常理叫做轻举妄动,轻举妄动就会有灾殃。 符合常理的人无不包容,无不包容就会坦然公正,坦然公正就能周全,周全才符合自然,符合自然才会与道同行,与道同行就会保持长久,终身免于危险。 老子致虚守静,来自于道的启示。 见素抱朴(资料图) 道是虚的。 老子说:“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这里用谷神喻道,谷,指山与山之间的空间,它是空虚的,但是,风雷云电都从这里产生。道就像一个空虚的山谷,他不会死亡,却是天地万物的本源。 学道,最重要的是虚心。 庄子说:“惟道极虚。”又说“精神生于道。”人能悟道自然有一种精神从心底产生。道是虚至极点的,人要虚心,只有虚心,才能洞彻天地万物之理。 庄子又说:“虚室生白。”空虚的房间才能遍体光明。如果屋子里面堆满了杂物,再强烈的光线都会产生阴影,但是,如果屋子里面空空如也,一点点烛光就能使屋子里亮堂一片。 庄子所说的“虚室”,其实是对心的称谓。心里空了,什么东西都没有了,自然产生光明。以其光明观览万物,万物亦可获得安宁。 道是静的。老子说:“孰能浊以静之徐清?”谁能够使混浊的水安静下来,慢慢澄清呢? 荣枯有常(资料图) 我们把一杯浑浊的水放在桌子上,你不用动它,水中的杂质、泥沙,自然而然的就会慢慢沉积下来,只要给予一定的时间,水就会变得澄静透明。在这个过程中,你不需要任何作为,不需要任何行动,不需要花任何力气,它自然而然就澄清了。 所以,静的深层含义就是无为。 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刍狗就是一种在祭祀时使用的用草扎的纸狗。祭祀之前,刍狗受到足够的爱护,祭祀的时候,更是摆在祭台上,享尽荣光。 但是,一旦祭祀完毕,它就会被随意丢弃,经历日晒雨淋而自然消亡。天地对待万物,圣人对待百姓,就如同人类对待刍狗,随它当荣则荣,当灭则灭,绝不施以援手,绝不加以干预。 道最重要的属性就是虚和静,人只有在此两方面用力,才能合于道。 虚到极点,静要笃实,到底是什么状态呢? 人们膨胀的欲望伤害了其他生灵(资料图) 虚到极点就是无我,静到极致就是无欲。万物没有自我的意识,也就没有来自自我意识的欲望,只是适应大自然而己。所以,万物纷繁,却有一个根本,就是随自然而荣枯,本身不会有超越自然的意识和作为。 但人类不一样。人是有着强烈自我意识的智能生物,他可以为了无限的贪欲,戗害其他的生灵和同类。被害的又反过来害他,如此导致人人自危,导致人本身的存在价值丧失殆尽,处于一种不自然、不自由的状态。 所以,老子言致虚守静,就是要放弃自我的执着,摒弃物欲的膨胀,守住清静的本性,不要肆意妄为。做到这些就叫常道,符合常道就叫做明智。如果不知常道,恣意妄为,就会给自己带来灾祸。 老子认为,虚和静乃天道、常道,统治者能够养性修真,回归虚无与恬静,无我无执,少私寡欲,就可以涵容万物,任百姓自由、自为、自富,从而受到百姓的拥戴。 我们普通人也可从中获得启示,人活世间,快乐不快乐,幸福不幸福,与物质条件并没有直接的关系,更多的是与心态有关。有的人很有钱,却不见得幸福,有的人物质条件相对贫乏,却活得很安宁。 当今这个社会,充满了浮躁与戾气,因为我们把外在的名利作为评判一个人是否有价值的唯一标准。导致的结果,就是贪婪心、嫉妒心、仇恨心的膨胀……大家在物欲的世界越陷越深,竞争越来越不讲道德和规则,以至于世风日下,风俗颓败。 少私寡欲(资料图) 老子站在整个人类的角度观察世界,他的哲思,穿透历史的重重迷雾。他以天才的思维去探究宇宙的终极,力图为人类指出一个光明的前途,此心此情,千载之下,能不服膺? 从另一个角度讲,老子说,归根曰静,静曰复命。是否可以这样理解,落叶归根,归根是复命,好像是道让你在世界上走一遭。这一遭的使命履行得如何,要对道有个交待。那么,道赋予的使命是什么? 是让你活出智慧的生命,精彩的过完一生,从而展现道的伟大力量。活得开不开心、外在的东西是否丰富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能否做到无我与无私。只要做到与道合一,生命的宁静与活力自然就会从心底生发出来,涌流身心。 能够经常用结局来思考人生,你可能会立刻放下许多执着,去做最有意义的事。如果想到轰轰烈烈如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人,死后也不过是一抔黄土,那么,致虚守静就是一种值得尝试的生活方式。 (编辑:见石)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赵大山。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